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外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过程。根据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联想三大定律:相似率、对比率、接近率,我们把联想的方式归结为八大方式,即:接近  相似文献   

2.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过程。根据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联想三大定律:相似率、对比率、接近率,我们把联想的方式归结为八大方式,即: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强制联想、离奇联想、喷疑联想和审美联想。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的经验这一心理过程。联想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发散思维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联想需要遵循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所谓接近律,是指对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碰到稍难一些的数学问题时会觉得“无从着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事物,或者由此再想起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根据事物间的不同关系,联想可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数学上的联想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即寻找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相似问题,或者找到与己知题目接近的原理、方法,变通地运用这些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通过若干问题的分…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即由此及彼的过程。根据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联想三大定律:相似率、  相似文献   

6.
一、相关联想即由一个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红领巾联想到少先队员;由一张发黄的照片联想到过去的岁月。二、相反联想即由对某一个事物的感知联想到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的一种联想。例如,由充满无限乐趣,令人无限向往的“百草园”联想到了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三、因果联想即由原因想到结果,或由结果想到原因的思维方式。例如《荔枝蜜》的结尾,作者了解并喜爱蜜蜂后,“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四、相似联想即由一个事物想到在某一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个事物的一种联想,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  相似文献   

7.
形态联想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 ,即对欲感知的事物回想似曾相识的事物或意识到与之接近的事物 .解数学题离不开联想 ,常用的联想方式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等 .但我们感觉形态联想也非常重要 ,即对题设条件或结论所呈现出的形象特征 ,想到其相应的数学现象 ,加以创造性地解决 .例 1 求和 C0n +C1ncosφ +C2ncos2φ +… +Cnncosnφ.分析 :据特征很容易联想二项式定理 ( 1+x) n,又由 cosnφ想到棣莫佛定理 ( cosφ +isinφ) n =cosnφ +isinnφ,于是有下面解法 :令 z=cosφ+isinφ,则 ( 1+z) n=C0n+C1nz +C2nz2+… +Cnnzn=C0n+C…  相似文献   

8.
相似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事物的联想,这就是相似联想.它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可开拓思路,扩展材料.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和"霜"都是一片白色,颜色上相似,因而引起联想.接近联想.写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对跟它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其他事物的  相似文献   

9.
联想规律在创造性活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想能力是人脑特有的一种能力 ,并不是每个人都因联想而有所发明创造。要使联想导致创造 ,必须懂得理想的类别和规则。人的联想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 ,早在亚里斯多德时代就己提出联想的三定律。对联想规律的进一步探讨不仅可以在学习和回忆中帮助人们巩固知识 ,更有助于提高人们发明创造的创新能力。一、联想触发创造的形式1.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事物相似而形成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似性。相似联想要求人们能够正确地判断哪两类事物性质相似 ,可以互相借鉴 ,这是一种宝贵的认识能力。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似…  相似文献   

10.
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都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通过对两个以上事物之问存在的关联性和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联想是发散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创造性思考方法。联想思考不能随心所欲,它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一般说来联想思考要遵循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产生联想(关系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处与联系,能在时间和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类比联想…  相似文献   

11.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按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看,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接近联想的特点是把时、空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见到铁轨,即联想到火车。类似联想是对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联想。如《荔枝蜜》中,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解题活动中,联想的形式有相似联想。接近性联想、关系联想及对比联想等。运用不同形式的联想,有利于探索解题途径寻找简捷解法。一、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田于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之间形成联系而产生的联想,即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例1:如图1,从张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分析:从图1看,张华走先向南再向东的两直道的路似乎比另一条增近得多,但若能借助图2,联想求图中求周长的简便方法,即图2的周长就是长6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周长,因此受到后发,将图1转化为图3,这样从张…  相似文献   

13.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会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立联想;还有因果联想、辐射联想等等。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1 联想的含义及其种类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或者说是对于一种刺激物引起随意想到的反应 ,联想过程也是一种推理过程 ,它有三个组成部分 :联想因素即引发联想的出发点 ,是构成联想起因的数学对象和数学方法 ;联想效应即联想的结果及据此作出的某种演算或判断 ;联想线路这是由此及彼接通联想因素与联想效应的中间通路 ,它是客观存在的 ,但需要用已有知识结合想象能力去发现它 .联想的种类有接近联想 ,相似联想 ,逆向联想 ,关系联想等 .心理学派认为解决问题就是联想的唤起 ,那么在解决数学问题中 ,如何根据联想因素 ,唤…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上把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叫做联想。若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可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问题的多向思维能力,即将知识化零为整,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网络化,同时强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一、运用“接近律”,把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既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理解;亦可使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将接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例如讲“离子键”时,可由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联想到物理学科中电荷间的作用,用“库仑定律”加以解释,就能加深理解概念中“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联想,是想像的一种,就是依据某个事物的某种特征,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例如,著名作家夏衍看到日本在中国的纱厂“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不禁想起“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就属于联想。(见《包身工》)人们在作文过程中的想像,经常运用和主要运用的就是联想这种方式。下面介绍几种联想的方法。一、相似联想法。相似联想,就是依据某一事物的某种特征,去想到具有相同特征的另一事物。这是人们想像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相似点不同,它又分为“形似联想”、“神似联想”和“质同联想”三种方式。1.依据事物相互间的外形…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其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 ,中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不但十分重要 ,而且必不可少。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能力 ,既可改变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 ,读死书死读书的现象 ,又能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与创造性 ,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仅就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联想能力的重要性联想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 ,在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联想能使我们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 ,能使我们想起与其相关的人或事物。从某一事物出发 ,通过“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可以发现事物间表层和深层的…  相似文献   

18.
王鸿 《青海教育》2008,(6):46-46
相似联想即类比联想,是指借助于对某一类事物的认识,通过比较它与另一类事物在形态上的某些相似而达到对后者的推测理解。因此它是从一类对象的认识过渡到另一类对象的认识的思维形式。相似联想的这种认知上的转移性,使得它在探索数学解题思路的思维活动中起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作用,并由此可得到巧妙、简洁的解法。因此,我们在解题教学中,不妨也渗入一些相似联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联想可以把感知过的各观事物中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对立的或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知识和方法之间的迁移和同化。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形式进行联想思维的训练。1、纵向联想。这种联想是在知识的纵向结构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联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之间相同、相似、相关、相反关系的反映,是由当前的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由特殊现象想到普遍现象的心理过程。其在话题作文写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作者张开形象思维的翅膀,拓广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审题立意,构思谋篇,深入议论。联想类话题作文是近年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考察形式。一般来说,联想分为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一、相关联想,又称接近联想。事物之间原本存在着某种联系,当提到其中的一种事物时会自然想起另一种事物,也就是平常说的“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