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构成了国民教育体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连续性、亲和性与权威性的特点,在儿童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城中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缺乏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提出了指导家长有效进行家庭教育的四点策略。同时强调家庭教育是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孩子成长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学校应该构建便捷管理方式,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形成为导向,增强家长对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能力,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  相似文献   

2.
陶曼华 《宁夏教育》2008,(12):27-27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研究表明,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特殊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老师之一。学生有大量时间在家中度过,因此家庭教育的作用绝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4.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和责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积极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龙瑞秋  俞江会 《师道》2006,(12):47-48
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升和补充,在学生的全程教育和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其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基础作用。平日我们说的“环境育人”,不仅是指学校环境,也指家庭环境。孩子入校接受系统的文化和思想品行教育后,家庭教育仍举足轻重。若是学校  相似文献   

6.
张萍 《成才之路》2013,(30):9-9
长期以来,教育似乎存在一个误区,很多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成长成才只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认为教育的好坏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成效。于是,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成了很多家长的的首选。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成才,离不开社会、学校、家长多方面的共同协作,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社会场所,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而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等更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陪伴孩子,应努力做一个有耐心的家长,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  相似文献   

8.
家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亦是孩子学习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孩子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孩子具有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管理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反之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业方面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  相似文献   

9.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进展地并不顺利,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部分家长碍于面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不好意思和学校沟通,不敢向学校提意见;二是家长自身的素质的限制,他们仅仅把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无意识也无能力去和学校沟通与合作;三是大部分家长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无暇顾及与学校沟通关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四是众多家长的意…  相似文献   

10.
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之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达到教育的目的。文章要就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教育模式以及充分开发和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两股最主要的力量,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能将学校和家庭两股力量整合,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尊重家长,为沟通创建良好的氛围沟通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无法实现沟通。因此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家长。尊重家长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关心和爱护孩子。  相似文献   

12.
张卫星 《辽宁教育》2013,(5X):74-75
<正>家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亦是孩子学习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孩子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孩子具有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不论家长的贫富、社会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管理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反之,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业方面落在其他同学的后  相似文献   

13.
博客锐评     
素质教育是学生思考力的培养教育。培养思考力,就必须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重视学习的过程。只有让学生探求知识的来源,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把握知识的内涵,知识才能真正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摘自何永国的博客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的事,只有家校共育,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多年以来,家长只管孩子的吃喝拉撒,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的基石。孩子的成长靠的  相似文献   

14.
姜企华 《上海教育》2016,(Z1):98-99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而两者却常常互相指责:家长抨击学校教育制度的不科学,老师没有奉献精神;学校批评家长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的不到位。其根本原因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命窄化为"让每一个学生考得好成绩",而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主体性、潜在性。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向上向善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孩子乐观主动地面对学习生活,是家庭教育指导回归本源的关键之处,也是当代教育赋予学校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5.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给了孩子成长的动力,学校教育滋养着他们成长,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很大的心血。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情况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美国社会中,学校是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机构,但不是唯一机构,家庭和社会也担负着一定的教育功能,学生的成长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人把教育子女视为家长的职责,所以当孩子开始上学后,家长仍然会主动与学校合作,参与到孩子的教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更离不开学校。本文着重论述了学校与家庭合作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关注孩子言行,及时与家长联系;信任、尊重家长;把握好家长沟通的有效途径。让老师与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下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人才的竞争尤为激烈。在竞争中人人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特别是孩子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及肯定。在学校教育中,教师需要赏识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让赏识成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纽带,从而使学校教育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家长的参与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美国学者安妮·汉得森(AnneHenderson)和南茜·波拉(NancyBerla)在大量而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著写了一套丛书:《成长的历程》(1981)、《成长历程再续》(1987)、《新一代的成长迹象》和《家庭对学生成功的重要性》(1995)等。这套丛书所引用的八十多个例证充分地证明,如果家长和家庭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中,学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都会受益,以下是其研究结论。一1.家长参与和学生成功之间的关系。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与孩子接触最多,影响自然也就最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引路人。家长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育人的成效,对学校教育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家庭教育的不足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功效,迫切需要提高家长素质。为此,近年来,我校着力在“家长学校”《、家教指南》和“校园论坛”BBS三大版块上做好文章,做实、做强、做大家教这块蛋糕“,三管齐下”共同提高家长素质,以此反辅和促进学校教育,家校紧密配合,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着学生的健康成长。1.开办“家长学校”,做好理论指导。家庭教育如果离开了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