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作为一种技艺已存在了上千年,探讨翻译理论以建立翻译学的努力也进行了一个世纪。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是翻译质量的指标体系,尽管脍炙人口,却未触及理论体系。如今,翻译理论已有六大学派,即语言学派、结构转换学派、社会语言学派、词语意义学派、《圣经》释义学派和意义认识——再现学派。各学派均有其理论基础,提出各自特定的概念和范畴,表述出各自的原理。如拉多·格奥尔基提出了翻译学的基本研究单位“逻辑素”,这是一个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翻译学界就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这是当时日益走向衰落的、执著于语言学方向的翻译研究摆脱危机境地的一次转机(王宁,《再论翻译学的学科定位和文化特征》,《中国翻译》,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女翻译家,她始终以淡泊的态度做翻译,并在翻译实践中提出了一些看法,例如"一仆二主"的翻译思想等,对当今翻译学家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变译·变异·和而不同--读黄忠廉《变译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曾出现一个“相对沉寂期”,也曾有学者著文讨论翻译理论研究的前途。当时,我表示了乐观的看法。在《文学翻译学》的“作者自白”里我曾写道:“这是突破前的‘沉寂’。我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来,我读过中国出版的以翻译学命名的三本书籍:一本是张振玉《翻译学概论》(1992),它主要讲了中国佛经,明清及清末民初之翻译及译论,比较粗略,未涉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研究最繁荣而引人注目的成就;另一本是黄振定《翻译学——艺术论与科学论的统一》(1998),其特点是以哲学观点探讨翻译学的两论问题,研究比较深入;第三本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9月出版的谭载喜《翻译学》,它不仅是该书作近二十年来对中西翻译史与中西翻译理论研究的结晶,同时是我国近二十年来译学研究成就的总结。可以说,它既总结了我国翻译理论研究中的宝贵经验,又为新世纪我国译学建设提供了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专。  相似文献   

6.
廖静文 《大观周刊》2011,(33):22-23
翻译学是一门关系繁多的综合性学科或边缘学科,它需要利用诸如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以建立自己的研究架构和研究方法。本文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的几种英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分析,试图通过功能语言学分析,帮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翻译中的一些问题,解释翻译中的一些诸如“对等”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秦岭 《今传媒》2010,18(9):109-110
翻译学研究中"文化派"的相关观点和翻译归结论观点的争论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翻译实践与翻译学研究的差别,并对翻译研究中的"归结"进行一些讨论,说明翻译归结论之"归结"的本意在于对语言实质的归结,并对"文化派"强调对语言文化和翻译技术的观点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邹燕 《大观周刊》2011,(21):91-92
翻译学界在有关要纂要建立翻译学这个问题上一直推撞纠缠,不少译界学对此问题也是老生常谈。而当“众人皆醉哆,随大流而“纸上谈兵”之时,谭载喜教授则清醒冷静,觉破藩篱,另辟蹊径。意识到翻译学界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对翻译学理论作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论速,通过解决具体层面上的问题来推动翻译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就该书主要内容和特点作评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诸多新兴学科的影响下,我国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工作者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写出了不少质量较高的论文和教科书。但像《文学翻译原理》这样一部观点新颖、自成体系、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学术性专著,在国内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10.
曹文轩的儿童文学《青铜葵花》的英译本在国际上获得多项殊荣,其译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借用胡庚申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从"掏空再现"、"环境补建"以及"自然化仿生"三个新视角解析《青铜葵花》的英译本进行文本分析,论证这三个新视角对翻译文本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解读方式和方法论思路。  相似文献   

11.
郭丽莺 《出版科学》2007,15(3):91-92
马祖毅等编著的《中国翻译通史》是中国翻译史学研究中的第一部集大成之作,既立足于翻译学本位,也关注其发生发展的其他文化层面,堪称中国翻译学界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巨著.本文从内容、形式、史学史意义等三个层面,并归纳了该书的特色和优点.  相似文献   

12.
卜薛婧 《今传媒》2015,(2):173-174
双关语是英语广告中较为常见并且非常受欢迎的修辞手段。由于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双关语在翻译的过程中较为艰难,并也在翻译界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英语广告和双关语的特点、功能及其对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解,从翻译学的角度,利用翻译学理论,对双关语在英语广告中的翻译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翻译学的学科建设中,一是要全面、系统地清理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二是要深入、系统地梳理西方的翻译理论。谭载喜教授的这部《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以下简称《简史(增订版)》)正是深入细致地梳理了西方翻译理论把我国对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工作推进了一步,对我国翻译学科建设做了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此书的前身《西方翻译简史》于1991年出版以来,一直受到翻译学界的重视和欢迎,并成为外语及翻译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用书或必读参考书,并于2000年重印。这次增订,更显其理论性、系统性、实用性。可以说,该书是一部颇具特色的译学新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的旅游文本翻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这三个维度出发,去探讨陕北旅游档案文本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婧妍 《出版广角》2017,(21):78-80,95
在当今国际化、信息化的全球环境下,电影已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之一.电影《老炮儿》扎根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大量使用北京方言,其成功走出国门,并斩获国内外大奖.文章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老炮儿》的字幕翻译,剖析源语和目的语生态环境的不同,依据生态翻译学中“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层面提出字幕翻译策略,以促进中国电影“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吴宓精通中西文化,其翻译思想及实践更是以中西文化沟通为基础,不遗余力地翻译及介绍西方文化,同时进行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是20世纪前半叶对西方文学最集中、最专业的介绍,对中国现代翻译事业兴起及发展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学术期刊乃公器之公器。翻译类学术期刊是译界专家学者交流翻译经验、分享研究成果、促进翻译教育和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翻译产业、翻译研究、翻译教育的迅猛发展,给翻译学期刊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反而言之,翻译学期刊的发展,也为翻译事业的繁荣和翻译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这些期刊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在经营管理和出版发行方面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有必要对其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优秀学术期刊的办刊经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文秀 《大观周刊》2011,(31):171-171,209
颜色词的翻译一直都是众多翻译学者的研究方向,近年来,中国诗词中颜色词的翻译也开始受到翻译学家的关注与探讨。本文旨在对中国诗词中颜色词的英译进行浅析。首先对译者应该如何翻译中国诗词中颜色词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译本的对比鉴析。随后总结了一些具体方法来应对诗词中颜色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9.
语料库翻译学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关于语料库的建设、研究及应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这大大推进了语料库翻译学的繁荣与发展。文章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的方式来研究语料库翻译学,总结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完整呈现其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0.
张晓  杨占 《采.写.编》2023,(9):121-123
科普文作为科技文体的一个支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到向大众传播和宣传科学知识的作用。与一般科技文体不同,科普文章兼具文学性和科学性这两个属性,这也成为了此类文章翻译的一个难点。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本文将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探索科普文的翻译,以期为科普文的翻译寻求更好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