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文化由复苏而踏上繁荣.在史学界里,史学史的研究,成绩十分显著.不但有了专门刊物《史学史研究》,而且出了一批史学史的专著和类书.目前,史学史的研究,我国实居世界领先地位.今趁拙作《中国古代史学史略》即将问世之际,就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抒管见,敬请史学界同志教正. (一) 什么是中国史学史?它的任务是什么?它应当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一些学者,尤其是解放前的学者,把史部目录学或者历史文献学当成中国史学史,以致在他们的著作中,中国史学史就成了中国古代史籍介绍,现在坊间可以购到的台湾学者李宗侗《中国史学史》就是如此.即使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史学前辈金毓黻先生所撰《中国史学史》,也不免如此,充其量只是中国古代史学编撰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家,但对史学发展史的研究,迄今仍较薄弱,特别是近现代史学史研究方面的论著更是寥寥无几,近几年史学界重视中国史学史研究,先后出版了尹达主编的《中国史学发展史》,白寿彝的《中国史学史》(第一册)和仓修良、魏得良的《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等专著,但大都围绕在古代史学史部分。因此,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更显得迫切而又艰巨。最近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吴泽教授主编,袁英光、桂遵义教授编著的《中国近代史学史》(上、下册),洋洋数十万言,可谓为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史的开创之作。中国近代社会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八十年的风风雨雨激荡起各种思潮,在史学领域有着充  相似文献   

3.
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具有源远流长的史学。这一份十分珍贵的史学遗产,亟待史学工作者给以科学的总结,以便推陈出新,进一步发展历史科学,为四化建设服务。最近喜读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仓修良、魏得良同志所撰《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下称《简编》),感到这是以很大努力写成的一部有见解的中国古代史学史。虽云《简编》,其实是一部系统的、内容翔实的颇具特色的史学史专著,很值得向读者作一番评介。(一) 本书最大的优点和特色,是从中国古代史学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阐明它的客观发展的规律.作者认为,要撰著中国史学史,就是要  相似文献   

4.
张光宇 《天中学刊》2013,28(1):115-119
乔治忠《中国史学史》是其数十年学术成就的一次总结,既有对中国史学史研究中一些谬误、讹传的纠正,也有对中国史学史传统问题的新认识、新观点,更有对史学史著述学术研究前瞻性的体现.我们应注重史学史学科的建设,早日建立史学评论、史学批评的体系来净化学风,并不断扩展中国史学史的研究领域和创新教材体裁.  相似文献   

5.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文化由复甦而踏上繁荣。在史学界里,史学史的研究,成绩十分显著。不但有了专门刊物《史学史研究》,而且出了一批史学史的专著和类书。目前,史学史的研究,我国实居世界领先地位。今趁拙作《中国古代史学史略》即将问世之际,就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抒管见,敬请史学界同志教正。(一)什么是中国史学史?它的任务是什么?它应当包含哪些基本内容?一些学者,尤其是解放前的学者,把史部目录学或者历史文献学当成中国史学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前期在美国先后出现了两本英文中国史学史专著,分别是贾德纳的《中国传统史学》以及华裔学者韩玉珊的《中国史学纲要》。贾著具有开创性意义,堪为汉学研究之入门工具,除了介绍中国传统史籍的分类以及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史,也比较了中西史学观念和编撰方式,对中国传统史学提出了批评。韩著稍晚于贾著,在美国汉学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补贾著之不足,其篇幅更长,材料上也有较大增补,对中国史籍和史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更为细致,还列出了大量术语的翻译以及"二十六史"的表格。韩著虽然对中国传统史学多有肯定,但也从九个方面展开了批评。两部书因其开拓意义及入门工具价值依然值得今日之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继承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寿彝先生的史学史思想遗产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理性的魅力 ,举其重要者如 :一是关于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理论。二是对史学史领域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 ,如史学遗产、对于历史本身的认识发展过程、史学的社会作用的发展过程、史学史对于历史教育的意义、探索中国史学发展规律、史学与经学及子学的关系、怎样看待史学史的古今论述、中国史学史的分期问题等。三是发展史学史研究的设想 ,如研究兄弟民族史学史 ,进而把中国史学史写成全民族的史学史 ;进一步研究、撰写外国的史学史 ,如国别的、地区的史学史 ;编写出实用的教材 ,编写史学史丛书 ,编辑《中国史学论著选》,撰写全书6册的《中国史学史》等 ,都包含有丰富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史学史与史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史学史总是受到史学理论提出的时代课题的激励。体现着史学理论的当代性,史学理论发展到何种程度,史学史的认识就进到何种程度。可以说史学史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和史学理论的进程相一致的,史学史的演进体现了史学理论的演进。近代史学史的产生,充分说明这一点,如近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史学史就是在近代史学理论出现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之后发生的,梁启超提出了新史学之后,才有资产阶级的新的中国史学史的出现。梁启超首先提出要做中国史学史,至少应该包括四部分:一、史官;  相似文献   

9.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前三卷是在杨翼骧先生《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前三册的基础上,由其弟子乔治忠及再传弟子朱洪斌订补而成的。订补工作细致扎实,特别是对资料系年的整改用力甚勤,体现出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在保留《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主体原貌的前提下,《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前三卷还增补了许多重要资料,融入了学术研究的前沿内容。《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的完成是继往开来之作,为中国史学史的深入研究铺垫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文玖的博士论文《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这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总结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史的专著,对今后的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观此书,可以发现两个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刘开军 《巢湖学院学报》2007,9(1):135-136,144
著名史学史专家杨翼骧先生在一次访谈中,说到别人对他从事的史学史学科的疑惑:“中国史学史这五个字中有两个‘史’字,令人难以理解,是‘中国史’的‘学史’呢?还是‘中国史学’的‘史’呢?”①意思是说解放前史学史学科不受重视,解放后仍有人不明白史学史是怎么回事。经过近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史学上关于史学史的观念有长久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史观的传播和学术史的发展,在这个观念的基础上,史学界提出了研究和撰写中国史学史的目标。自30年代至今,中国史学史研究经历了草创时期、活跃时期和建设时期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学术影响。世纪之交,中国史学史研究面临着走向新的理论高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修习中国史学史,于《晋书》多有疑难,因作研究,勉成一篇。谨以乞教于师友同志。倘蒙指正,则岂独笔者幸甚,或且有助于《晋书》研究之深入也。(一)何时修撰《晋书》唐朝何时修撰《晋书》,说法历来不一。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点校本之出版说明持“从贞观二十年(公元六四六年)开始,二十二年(公元六四八年)成书”说。一九七九年版《辞海》持“修于贞观十八年至二十年间(644——646)”说。诸家史学史多持后说,如金毓黻《中国史学史》、李宗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柴德赓《史籍举要》、朱杰勤《中国古代史学史》等,持前说者仅见刘节《中国史学史稿》。然而,认真查究下来,《晋书》实应始修于贞观二十年,而非十八年。  相似文献   

14.
<正>适值北京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之际,瞿林东教授所著《白寿彝与20世纪中国史学》一书的面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下引此书仅于文中注明页码),自是对这位本校杰出前辈的最好缅怀。此书是作者选录数十年来学习、体味老师白寿彝先生(1909—2000)道德文章之心得体会的结集,依主题编次为通识和器局、治学道路和学术风格、关于《中国通史》的编撰、民族史思想、论史学遗产、中国史学史学科建设、读书.学风.文风、附录  相似文献   

15.
瞿林东,1937年生,安徽肥东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考取研究生,师从白寿彝教授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主编。著有《唐代史学论稿》、《中国史学散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纵横》、《史学的沉思》、《杜佑评传》、《史学与史学评论》、《史学志》、《中国史学史纲》、《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中国简明史学史》以及《史学导论》(合著)等专著,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2005年上半年,邹兆辰教授对瞿林东先生进行了访谈,2005年11月又补充了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树民先生既能潜心读书,又好作深沉之思,坚守“胸怀全局,行守本位”的学术理念,在中国史学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推出了以《中国史学史纲要》为代表的成果后,继续深入进行史学史研究,成果别具特色,自成一家。为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主编的《中国史学史》教材是一部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面向全国各高校历史学科的学生所编写。与其它中国史学史著作相比,这部教材有其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20世纪中国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近20年来,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受到重视,出版了相当多的论文和专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相信在新的世纪,这种势头还会保持下去。一、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正确方向20世纪的中国史学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了中国史学的正确方向。20世纪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的前半叶,中国人民主要是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浴血奋斗;后半叶则是在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  相似文献   

19.
杨翼骧先生是著名中国史学史专家,1939年在大学学习期间就立志研究中国史学史,一生在史学史教学、研讨和学科建设上做出杰出贡献。他具有明哲守正的节操、孤标特立的风范,这在当代史学界,是值得敬仰的。今存杨先生的中国史学史手稿,虽未成书,但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是那一代老一辈学者多所周折治学历程的写照,对此予以梳理、总结,可以化作进一步做好史学史学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杨翼骧先生的近著《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第一册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以编年体的方式汇总了从先秦至五代有关中国史学史的重要资料,从时间上看贯穿千余年:从范围上看,网罗上万卷。全书内容翔实,史料宏富。这是编者将自己多年的精心积累,向学术界作出的无私奉献。研治史学的关键处在于尽量全面地掌握有关史料,特别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原始资料。然而中国历史典籍浩如烟海,极费勾沉梳理之功,这是历史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