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一、教学内容特点“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基本原理”选自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电化学基础”,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处于选择性必修课程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的第3节,其内容要求为“了解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换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应用”[1]。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笔者参加了第十届高中青年数学教师课例展示与培训活动,并进行了课例展示。展示内容是圆锥曲线与方程章单元起始课,是人教A版高中数学课标教材(《数学2-1》2007版)中的第二章内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将本部分内容安排在选择性必修课程"几何与代数"这一主题中。课题也是本次组委会的指定课题。现将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及四川省特级教师幸世强老师对本节课的点评整理成文,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3.
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人教社2007年2月第3版)学生在必修《化学2》(人教社2007年3月第3版)中学习了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溶液组成的简单原电池,初步了解了原电池原理。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通过学习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主题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三章“烃的衍生物”中第二节“醇酚”第一课时“醇”的新授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醇类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在必修教材中已学过乙醇,本节课在此基础上以表格数据展示醇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图片列举其用途。在介绍醇的化学性质时仍以乙醇为代表物,结合羟基官能团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节课选自鲁科版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微项目“揭秘索尔维制碱法和侯氏制碱法--化学平衡思想的创造性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的主题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3节内容——探索《频率与概率》,它是后面研究等可能条件下概率的基础,是"概率"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  相似文献   

7.
况艺娜 《化学教学》2000,(11):28-30
1 对教材的理解和安排1 .1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高级中学化学课本 (上教版 )第二册《氨、铵盐》一节教材中“氨气”部分内容。本课容量大 ,各种实验现象繁杂 ,让学生在短时间 (本校每节课 40分钟 )接受大量信息 ,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思维、自主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等能力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基于此 ,我把《氨》这一节的教学分两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节课完成氨的物理性质教学以及对氨气化学性质的推测和实验设计讨论上 ,第二节课完成对氨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1 .2 教学目标1 .2 .1 知识目标掌握氨的化学性质及氨与酸反应…  相似文献   

8.
《原电池工作原理》是鲁科版化学2(必修)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第二课时的内容"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的要求是,"知道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能以铜锌原电池为例简单分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笔者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第四章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及应用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氧化还原反应中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知识来分析原电池原理及组成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13章第1节第一课时,以关注人的健康问题为出发点,教会学生如何拥有健康;从情感上意在引领学生关注自身、珍爱生命。本节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还补充了相应的法制教育。二、课前准备提前布置学生搜集药品说明书,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健康的概念。(2)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3)理解吸烟、酗酒、吸毒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的内容.三角函数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整个三角函数知识的基础,也是三角恒等变形的关键,与第一章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关系非常密切,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课体现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学主题内容及教学现状分析“有机合成”是普通高中新人教版《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有机合成的两个主要任务:构建碳骨架、引入官能团;(2)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与实施[1]。课程要求: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体会有机合成在创造新物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2]。  相似文献   

13.
张旻 《成才之路》2011,(23):70-70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对前两章的"基因的有关知识"作了本质性的阐述,又下启后三节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等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4):49-51
<正>1教材及学情分析"动物的运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济南版)第2单元第2章第3节内容。依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本节应落实的具体内容包括:(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2)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动物的运动"是在学生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基础上对哺乳动物运动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人教版·高二化学·第四章·第四节·第一部分系原电池教学内容。原电池原理是教学、学习重点,构成条件是教学、学习难点。由于本部分知识抽象,故成为教学、学习的瓶颈。因此,本节教学应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物教学》2017,(6):59-60
<正>本文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笔者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说课。1课标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说明细胞呼吸,探究其原理的应用。2学情分析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的所有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这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可见,研究学生的学情对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7.
周素洁 《甘肃教育》2011,(14):76-76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原电池”属于电化学的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原电池”与物理学科中的电学、能量的转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现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化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发现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都是颇有益的。关于发现法的来源、特点等,许多文章已有所谈及,我不再重复。现把我运用此法试教部编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一章第六节的教材处理及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教学原则: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教学目的、重总、难点(略) 教材处理:如按大纲要求,这节课连同分组实验二共需三课时,现把分组实验二与本节课结合起来,重新组编成一堂约六十分钟左右的课,把原电池原理及金属电化腐蚀这重点讲清,其余内容留给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内容标准的10个主题中筛选并呈现了50个处于学科中心位置的生物学重要概念,并特别指出要"凸显重要概念的传递",围绕生物学重要概念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1])。本文以苏科版《生物学》第一册第五章第3节"合理的膳食"为例,围绕本节课的两个重要概念来设计和组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参建议该内容5课时完成,本节课设计是第1课时,是一节概念课及其性质探究的教学。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经历观察、分析、猜想、论证,归纳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其中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核心内容。现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作一展示,和各位老师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