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初中历史课堂要落实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①本文以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将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问题等设计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发生真实的、深度的学习。教育部2017年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1]因此,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带着问题意识和证据意识在新情境下对历史进行探索,拓展其历史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核心素养培育导向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深刻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做好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是切实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与学业质量标准要求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设计,首先要做好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在提高目标的操作性中体现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其次要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设计,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再次要将教学评价渗透到教学设计全过程,实现目标与任务、教学与评价的协同一致,落实学业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刘石洋 《教育艺术》2022,(10):54-55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标示着我国教育知识观的根本转型,即由事实本位走向理解本位,由教“专家结论”走向教“专家思维”,课程结构也由“学科事实覆盖型”转化为“学科观念理解型”。没有学科知识这些“钢筋水泥”,学科核心素养永远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那么教什么样的知识才能构建核心素养的“高楼大厦”?  相似文献   

5.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程改革提倡从大概念视角分析教学内容,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转化。大概念教学以单元教学为基点,在大单元教学背景下,教育评价亟待转变传统纸笔测验的评价,转而推行表现性评价。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大单元视域下的表现性评价符合素养导向逻辑、知识整合逻辑、评价反馈逻辑;体现以素养本位提升教学整体站位、以评促教推动教学评一体化、由虚到实指向真实情境三个方面的价值意蕴。开展大单元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课表现性评价需要从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评分规则三个方面入手,将表现性评价嵌入课程与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素养表现信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桂英 《天津教育》2024,(7):126-128
<正>以建构有效的化学课堂,落实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课程目标为主要目的,本文对“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内涵做出基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化学课标》)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内容,对“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展开探究,旨在革新初中化学教学评价形式及手段,以“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为抓手,引领初中化学教学由“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变革。  相似文献   

7.
“双减”政策聚焦学校主阵地,旨在通过高质量课堂的建构,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向好的教育生态背后,是“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逻辑转换,即教师教学观念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教学内容从“惰性知识”转向“价值性知识”、教学过程从“以教促学”转向“以学定教”、教学评价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与此同时,学校办学中好的经验也不断传承,表现为“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立场矢志不渝,践行教材“教学性”的逻辑永不停止,走强调“学业质量”的道路坚定不移。为保障“双减”政策有效落实,需明确基础教育定位,奠定“双减”赋能前提;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把握“双减”重点理念;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聚焦“双减”推进关键;加强教育制度建设,保障“双减”切实着陆。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数学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2001年以来,数学课程的目标从“双基”转变为“四基、四能”再转变为“核心素养”,逐渐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育人为导向。数学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的提出优化了之前以零碎的数学知识为纲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大多停留在价值和意义的“务虚”探讨、评价指标制定经验化、指标体系各要素之间统整性不足。《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的学业质量标准,为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深度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它强调更新知识观、教学观、评价观、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设计了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教学设计、教学行为、学习活动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构成,以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的界定需要基于课程标准,在准确理解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建议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内容分析知识结构、数学思想和核心素养,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原则完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和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回归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评”一致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三者联系起来,使其达成一致。“教—学—评”一致性为落实核心素养指明了方向,促使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具体化和清晰化。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抓手。从宏观上讲,单元整体教学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中观上讲,单元整体教学力求实现知识的进阶性和衔接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学业质量标准改进评价的路径,以统编教材《探寻新航路》教学实践为例,按照历史课程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和历史学科的一般学习规律,借助历史学科大概念统摄历史知识,形成结构化认知系统,从历史思维品质培养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关联等视角,探析质量测评的路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历史课程评价要以历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为依据,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发挥评价的导向、鉴定、诊断、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假期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应紧扣课标要求,不仅考核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度,更要通过有效的假期作业推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理解课程内容,促进核心素养的进一步生成,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使教、学、评相互促进。基于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及对教学实践的思考和初中生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严光莹 《天津教育》2023,(22):186-188
<正>2022年4月,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颁布。新课标提出地理课程要“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发挥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明确指出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构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要紧跟改革步伐,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内容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评价环节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如今,对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更多地关注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而对指向地理核心素养考查的初中地理试题设计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5.
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是课堂“教”与“学”的“三观”,指导“教”与“学”的方向,决定课堂的效果.新高考视域下化学复习课堂的“新三观”有了新标准,强调让复习课堂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本文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探索了复习课堂“新三观”的融合与渗透,期望能让“育人”成为高中化学复习课堂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会使用一些比较“成熟”的教学套路,经过一番拼凑,组合成貌似完整的历史表述。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是高效的。但是对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来说却是背道而驰的。教学怎样才能实现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飞跃?[1]钟启泉先生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设计”的观点,他认为单元设计应紧扣核心素养,着力于组织“探究”(Explore)、“表现”(Express)、“交流”(Exchange)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学生学业评价问题已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知识本位"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从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对中职学校学生学业评价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评价是检验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一环,书面测试是其中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基于数学深度学习的评价必须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数学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立意,凸显育人导向。试题的命制要“指向深度建构,从考查记忆转向考查理解;指向深度参与,从考查结论转向考查过程;指向深度积淀,从考查知识转向考查素养”。当“教—学—评”目标一致,方式方法自然融合时,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任志娟 《甘肃教育》2022,(19):59-62
本文分析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突出特点,即以核心素养为统领,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围绕核心素养,重构课程内容;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整体设计单元教学;增加学业质量标准,强化“教—学—评”一体化,还讨论了它们所蕴含的教学理念和价值,并提出了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方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路径,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教师做好作业设计对促进“教、学、评”一体化有积极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明确提出:教师在化学教学与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优化教学过程,注意发挥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于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诊断与发展功能,依据课程内容各主题的学业要求,精心编制或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题,使“教、学、评”活动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