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法库县是辽代的帝后故里、宰相之乡,辽代文物丰富,辽文化遗存丰厚。2011年秋,法库县委县政府责成我校建筑设计研究院全面负责法库县"辽风小镇"的文化创意和规划设计工作。辽文化在历史上曾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中华文化的振兴中也将有灿  相似文献   

2.
<正>文物,在考古学家眼里,是记录历史和文明的载体;在文学家眼里,是演绎爱恨情仇的灵感来源;在文物摄影师眼里,是"不会说话",但可以通过镜头进行交流,呈现视觉美感与艺术信息的景物"模特"。文物摄影师们拍摄华贵的金银器、温润的瓷器,也拍剔透的玉器、庄严的佛像。生动的手势、优美的曲线、细腻的纹理……在摄影师们的镜头里,无名工匠、艺术大家留在衣饰、釉料、纹样上的心思,都见证着中华文化灿烂的过往。  相似文献   

3.
吕贺 《西藏教育》2020,(4):25-28
诗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重诗词的积累与感悟不仅能提高语文和语言文字素养,做到出口成章、出口成诗,更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人格气质。教师应充分运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勤读诗、勤背诗、勤赛诗;指导和引领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在观察自然和习作中灵活运用诗词;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品悟诗词中的情感、智慧和灵魂的能力。真正让语文课堂处处充满"诗意",时时漾起"诗情"。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其中古诗词又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古诗词可谓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早已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诗词中驰骋文人之才力,抒发古人之性灵,反映前人之习俗、风情,展现时代之变迁、历史之陈迹,真可谓字字珠玑、意蕴无穷,价值不可估量.这些古诗词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陕西省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本节作为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其地理特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承载者,所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幸福”。为此。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思考、探索、创造的推动者,给学生的生命增添发现、成功的欢乐。那么,历史教师该如何让“幸福”走进课堂呢?  相似文献   

7.
薛静 《考试周刊》2014,(20):123-123
<正>高中思想政治的《文化生活》部分生动系统地阐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乃至个人的积极影响,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倡导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发扬民族精神。那么我们应鼓励学生为发扬中华文化做些什么呢?具体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应该被置于何地?  相似文献   

8.
历史既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知识、逻辑性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趣味性强、非常形象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按照公式演绎历史,使得教学过程枯燥呆板;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词汇不够丰富,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有的教师高度浓缩历史教科书,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了解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浸润着中华文化特有的浪漫气韵,要求语文教师担负起引领审美创造的使命。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是学生应当具备的素养。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优良的审美经验。“浪漫语文”是一种引导学生实现素养发展的有效方式,需要教师从三个维度出发,使“浪漫语文”翩然舞动、流光溢彩:融入现代技术,构建语文课堂浪漫情境;打造班级文化,浸润语文学习浪漫元素;跃动生命灵性,挥洒语文生活浪漫诗意。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教科书插图包括文物图、遗迹图、历史地图、历史照片等,是历史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历史教科书中架设感知与思维的桥梁。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插图,不仪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其审美意识和美学涵养,而且还能为运用者提供“腾挪辗转的空间”,丰富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教科书插图及其文字说明,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促使其养成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由于教科书插图在教学中有特殊意义,所以相关插图的选取就特别重要,应该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1.
在拥有数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华文化宝库当中,古代诗词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其独特的韵律以及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华文化的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课堂活力,提高学生素养。  相似文献   

12.
"让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新课改理念的体现。在历史教学中,"让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变"讲"为"引",通过让学生做,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议,促使课堂从讲授式向探究式转变。  相似文献   

13.
黄秀琼 《教师》2014,(30):97-98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让课堂凸显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情趣中思考、在操作中提高、在对比中优化、在运用中升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将“文化自信”作为学生的必备素养提出。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呢?一、新课标与语文课程“文化自信”的提出(一)理论意义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历经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梳理中华文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源头:一是绵延几千年而生生不息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已经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之中,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课程,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和历史地认识生活.而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课堂提问,也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正>一、形式多样导入,增添课堂灵气"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初中思品课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好的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我常用的导入方法是,视听导入,社会热点导入和图片导入等。比如,在学习《灿烂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课程,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进步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和历史地认识生活。而传统的“讲授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被动静听、静思的知识接受者,即使是课堂提问,也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影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动手”“自己体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这有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有利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实现。一、以疑激思,让学生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现在中学历史教材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要求,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智能呢?笔者以为,运用课堂提问是开发学生智能的有效手段。一、运用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利用现行历史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以及现代影视、幻灯、文物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切实可行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要求观察者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可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明确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秉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观察和理解的智慧,让学生在课文中去发现音韵美,认识人性美、自然美;引领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发现美,学会欣赏美;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美,用美的情感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并在写作中掌握创造美的形式,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热爱自然的美德,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张小莉 《青海教育》2013,(11):55-56
课改推行到今天,取得了很多成果,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历史教学方法,各家均有所长。而我则钟情于给学生搭建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历史的“见证者”和“创造者”。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可以让过去的历史“活”过来,安静的历史“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