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横图     
纵横圆是数学里面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可以说是一种数学游戏。所谓“纵横图”,就是把最小的 n~2个整数排成 n 行 n 列,使各行里的数加起来都等于一个常数,各列的数加起来也都等于同一个常数,每条对角线上面的数加起来也等于这个常数。纵横图的西名是“魔方”或“幻方”(Mogio square)。  相似文献   

2.
一个公式   一天,画家乌尔福与爱因斯坦见面,交谈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你人生成功的经验?爱因斯坦信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一个公式:A=X+Y+Z,同时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地工作,Y代表有效的方法.“说到这里,爱因斯坦停顿了一下.乌尔福接着问道:“那么,Z是代表什么呢?“爱因斯坦回答说:“时刻提醒自己,少说废话!“   ……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人类即将步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网络化的信息社会。以国际互联网为主要物理载体的信息化浪潮汹涌澎湃,席卷全球。由于它是双向交互式媒体,在某些方面的作用将会超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单向媒体。因此,“上网”无疑是人们的普遍追求。一台电脑,一个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让你与全世界紧密地连在一起。网络,尤其是因特网迅速地膨胀,让多少人、多少国家、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实现信息高速公路的梦想终于找到了一条现实的途径。有人说,在21世纪不会开车就等于不会走路,不会外语就等于不会说话,不会上网就等于不会生存。“网上办公、交流、医疗、购物、贸易、上学”等,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和人生理念。可以说:“因特网是我们通向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一把金钥匙”。它将对包括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活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以极大  相似文献   

4.
朋友,你相信吗?1加1等于1,2加1等于1,3加4等于1,4加9等于1,5加7等于1,6加18等于1。稍有数学常识的人都会说:"这怎么可能呢?以上结论没有  相似文献   

5.
一先从两个数学游戏谈起 [Ⅰ] 老师向学生说:“请你们每一个人任意想一个数,从中减去构成它的单个数字的和,然後将所得的差数,任意留下一个数字不告诉我,其他的都告诉我,我马上就可以猜出你留下的是甚麽数字。”于是每人都躲着写一个数,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了一个2456,把各位数字加起来2 4 5 6=17。从2456-17=2439,他告诉老师2、4、9、三个字,老师接着就说:“你还有一个‘3’字,是不是?”那个学生很惊异的说:“是”。另一个学生又对老师说:“3、4、7”,老师又很快的答覆,还有一个‘4’字。大家都很惊异。  相似文献   

6.
李丹崖 《知识窗》2013,(15):1-1
“安好”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家”中有个“美女”就是“安”了。 那么“晴天”呢?晴=日+青,日日有人青睐;天=二+人,二人相濡以沫地生活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沈坤荣 《预测》1993,12(2):60-61,66
货币需求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通过测定货币需求量,并把它与市场流通量进行对比,可以反映和检验国民经济中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通过分析各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的弹性,又能反映它们的活跃程度.这些都为经济和金融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 货币需求的理论模型目前国际经济学界主要有三种货币需求理论:传统货币数量理论、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论和现代货币主义货币需求论. 传统货币数量论集中表现于费雪方程式: MV=PT或马歇尔公式:M=KPY其中: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为交易总量;Y为最终产品交易量。这些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或1/K)是不变  相似文献   

8.
上海《文汇报》2月9日发表了一篇社会观察报道:《“公婆”各执理,难煞“小媳妇”》,文中提到对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现象,有着截然不同的科普解释:人参与萝卜,中医认为不可同食,西医则认为同食无妨;喝纯水,有人认为有益健康,有人则说纯水缺少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散步,有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有人则认为饭后散步影响消化吸收等等,弄得人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哪种意见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勾股弦定理是三角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定理,它的条文是:“一个直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这条定理发现很早,在我国一部很古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上,已有“弦方等于勾方加股方”的记载了。这里所说的弦,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而勾和股是其他两边。但是,西方国家却把这条定理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说它是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又说  相似文献   

10.
解析几何中的参数范围问题是一类综合性强、变量多、涉及知识面广的题目,因而也是解几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这类问题往往运用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来解决。一、运用数形结合探求参数范围例1:m为何值时,直线=+与半椭圆220+25=1(y≥1)只有一个公共点?分析:因为椭圆220+25=1(y≥1)为半条曲线,若利用方程观点研究这类问题则需转化成根的分布问题,较麻烦且易出错,若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研究直观易解。如图1,1、2、3是直线系y=-x+m中的三条直线,这三条直线是直线系中的直线与半椭圆交点个数的“界线…  相似文献   

11.
杰出的经济学家舒马赫说过:“人是小的,小是美丽的;如果我们舍小而求大,那么就等于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2.
当你向赤道小岛上原始部落的土著人伸出一个指头时,他们能齐声回答“一”;伸出两个指头时,不少人能答出“二”;伸出三个指头时,有人能把这三个指头数一遍,然后兴高采烈地告诉你,“三”。当你向他们伸出四个指头时,他们就一齐摇头说“很多、很多”。大家觉得这是一段不可信的笑话,但是  相似文献   

13.
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政治?1,政治是一个社会问题。什么是政治呢?它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人天生就是一个政治动物”。既指出了人的政治属性,同时也道出了政治的社会属性,因为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存在的,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所以说政治是社会问题,因此它应从“众”从“公”,离开了“公众”政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其次,研究社会问题,不能不研究社会的细胞——家庭。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从家庭找到答案,社会不过是一个更大的家庭。当然,恩格斯认为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14.
王云 《发明与创新》2005,(12):12-13
《韩非子》中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人,非常擅长纺织麻鞋,他妻子也是织绸缎的能手,他们准备一起到越国做生意。有人劝告他说“:你不要去,不然会失败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人回答“:你善编鞋,而越人习惯于赤足走路;你妻子善织绸缎,那是用来做帽子的,可越人习惯于  相似文献   

15.
“几何学中的家丑”在纸上画三角形,无论是怎样画,把三角形里面的3个角加起来,都会等于180度。那么,能不能找到一种三角形,它的内角和不等于180度呢?在200年前,如果有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准会有人对他嗤之以鼻:“哼,这也用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是几何书  相似文献   

16.
天堂与地狱     
有人曾和上帝谈论关于天堂与地狱的问题.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每个人看起来都营养不良,绝望而又饥饿.他们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得着锅的汤匙,但是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根本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起来非常悲苦.……  相似文献   

17.
在数据库程序设计中 ,组合条件的检索查询往往是一个难点。下面 ,我们给出一个用 Visual Fox-pro6.0实现的例子。1 项目简介这套系统是我们为内蒙古科技厅编写的“自治区专家库科技人员基本情况管理系统”。其组合查询的界面如下 :它实现了按照“姓名”、“年龄段”、“文化程度”、“职称”、“领域一级”、“二级学科”、“工作单位”、“推荐单位”等多种条件的组合查询。用户可以通过对“检索项目”的选择 ,指定组合的项目 ,可以任意组合单选或多选。通过“检索条件”限定要检索的值是包含还是等于。通过“检索值”设定检索项目的取值…  相似文献   

18.
《科技通报》2001,17(4)
当一个表示式或方程式需要断开、用 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 ,最好在紧靠其中记号 =,+,- ,± , ,× ,·或 /后断开 ,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记号 .一般规则是 :( 1)优先在“=”或“≈”,“>”,“<”等关系符号处转行 ,关系符号留在行末 ,转行后的行首不必重复写出关系符号 ;( 2 )其次可在× ,÷ ,+,-符号处转行 ,这些符号留在行末 ,转行后的行首不必重复写出符号 ;( 3)可在 ∑,∏ ,∫,dxdt等运算符号和 lim,exp等缩写字之前转行 ,但绝不能在这些符号之后立即转行 .例 12 ∫2π0 ∫10 f#( reit) 2 u( reit) ( 1- r2 ) rdrdt≤ 2 Df#( z) 2 |…  相似文献   

19.
天军 《科技创业月刊》2002,(11):29-31,34
当有人说“一个老人在推出全世界年轻人喜爱的娱乐节目”时,他满含委屈地辩驳:“谁说我是老人?”语气神情极为认真。 这位78岁的长者一直相信自己的相貌“够年轻的”,并且认为自己“有一颗年轻的心”,对工作的激情是他的“青春之源”。Sumner M.Redstone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红色的石头”,红色代表永远充满激情,维亚康母的品牌之所以走向全球,正是因为充满激情;而石头象征坚韧。  相似文献   

20.
刘京京 《今日科苑》2007,(9):101-10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拨打某人的手机,电话接通后,听到对方的背景声中有一个人正在大声讲话,接电话者则压低声音说:“我正在开会,你过2个小时再打。”于是,你只好在道歉之后挂断电话。一件小事,看似很平常,却有人利用它创造出了一种“手机撒谎软件”,帮人们以各种借口躲避“不想接的电话”,或伪造接电话时的场景,而且这种“软件”还大受欢迎。那么这个现象的背后体现了人们怎样的心理,它又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