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茹  王玉霞 《山东教育》2004,(23):72-73
目前幼儿单纯性肥胖正成为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其中80%儿童期肥胖将发展为成人期肥胖,导致相关性疾病。我园肥胖儿占总人数的9.7%,通过园内、家庭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发现,家长配合程度是肥胖儿体重成功控制的关键。如何使家长、肥胖儿改变对控制体重不利的观念行为,最终达到体重控制的目的,我园做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目前呈上升趋势,幼儿园的肥胖儿管理责无旁贷,一个幼儿园良好的肥胖儿干预方案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乃至一生的幸福。近年来,我园不断完善肥胖儿的管理制度和职责,使肥胖儿的干预工作纳入了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中,有效降低了肥胖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幼儿单纯性肥胖正成为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其中80%儿童期肥胖将发展为成人期肥胖,导致相关性疾病。我园肥胖儿占总人数的9.7%,通过园内、家庭干预方案的有效实施发现,家长配合程度是肥胖儿体重成功控制的关键。如何使家长、肥胖儿改变对控制体重不利的观念行为,最终达到体重控制的目的,我园做了以下工作:一、大力开展宣传咨询活动,让家长了解儿童肥胖的危害及干预的重要性1.充分利用宣传栏向家长进行宣传。我们有意识在宣传栏中充实健康教育内容,使家长了解儿童肥胖的原因及危害,了解控制肥胖的最佳年龄在学龄前,如控制不好,成年后将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养育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可是家长由于缺乏科学的养育观,对孩子的养育易陷入以下三大误区。误区一:孩子胖才算身体好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体重超过该儿童年龄标准的20%即为肥胖。目前我国学前儿童肥胖率女孩为2%,男孩为3%,这跟家长的养育观是分不开的。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胖才算身体好。在这种思想支配下,这些家长一味给孩子吃营养食品,加餐加点,以致营养过度造成肥胖。事实上,肥胖并不意味着身体健康,有些肥胖儿,实为贫血患者。研究表明3岁以前的肥胖儿还易患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的疾病以及腹泻;3岁以后的肥胖儿往往成年后仍肥胖,增加了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结石等病的发病机率,所以说小儿肥胖有百害而无一利。  相似文献   

5.
肥胖儿: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肥胖儿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减肥方法的分析,使我们正确认识肥胖的危害及肥胖儿减肥的重要性,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石萍 《山东教育》2005,(36):48-49
肥胖儿矫治在学前保教中愈来愈受到重视,除了饮食控制外.运动是肥胖儿矫治最有效的措拖。一些能消耗热量的常用单项运动项目如:爬楼梯、跑步、跳绳等.在操作过程中一般只注意其运动功能而忽略了兴趣,对幼儿来说显得枯燥、单调,肥胖儿常表现出兴趣不高、情绪不积极、不主动,感觉乏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西方传统的青少年高危行为干预项目及UCLA实验小学的干预训练方法;在简评的基础上探讨了西方青少年高危行为干预的特点;对我国高危行为干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史振荣 《甘肃教育》2011,(11):27-27
库伯尔斯特曾说过:“那些不被同伴接纳或是遭到拒绝的儿童通常都是高危儿童。这些高危儿童更有可能辍学、有违法乱纪行为,在青春期和成年期出现情绪和心理问题。”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孩子不被同伴认可,连交朋友都遭到拒绝,不好好学习。他们缺少同学、老师的关爱。因此,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引起儿童肥胖的原因,除了遗传固素或内分泌疾病因素外,大多数是由于饮食没有节制,吃得多运动得少等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要让肥胖儿减轻体重增进健康,就要加强饮食管理。有些家长把饮食管理误认为是“节食”,其实不然,饮食管理是指在营养学原理的指导下,对肥胖儿的饮食与饮食习惯加以科学的调控,其宗旨是既要保证儿童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又能控制热量,脂肪及糖类的摄入,使体重轻松而健康地降低,那么家长们应如何正确地做好肥胖儿的饮食管理呢?以下几条原则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2年3月,国家体育局和教育部公布了1998年至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状况:3年间中国人身高平均降低3厘米,体重平均增加1-3千克,被列入世界肥胖发病率排行榜。卫生部下发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实施规范》中规定,托幼机构中每年肥胖儿发病不得超过2%。但北京市对3-6岁儿童健康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单纯性肥胖儿的发病率已达到或超过10%。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区流动人口也迅速增加,流动人口中某些人群由于经济的、社会的、个体特征等原因,产生高危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STD、HIV/AIDS的传播等,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问题应加强研究,构建关联分析模式;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经营管理、流动人口对高危行为、HIV/AIDS的认识水平,自觉抵制、杜绝高危行为,促进流动人口身心健康;既从“人本主义”出发多给予流动人口以关心、关怀,又要加强政府政法手段,从“软”“硬”两方面遏制流动人口高危行为及相关后果,促进旅游业能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现在对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大众对待艾滋病态度的心理分析已有较 研究和报告,然而却很少有人关注从事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服务群体的特殊性和服务的困难性,繁重的工作和从事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中不为外人了解的辛酸,对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着极大影.本文分析了基层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心理压力来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策略,让 多人来关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关注艾滋病高危行为干预工作人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1.正确评价肥胖儿。定期为幼儿测体重,不凭主观印象判断幼儿胖瘦。一般以超过正常体重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正常体重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正常体重50%以上为重度肥胖。2.区别超重与肥胖。超过正常体重10%时为超重,此时提示保教人员要注意幼儿的体重变化,适当增加活动内容及控制食物摄入量等,做到早预防,使超重儿体重得到控制,不转变为肥胖儿。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来肥胖儿童有增多趋势。据有关单位去年在北京、哈尔滨、上海,昆明等7市对16.7万名0~7岁儿童的调查表明,单纯肥胖症的检出率为0.91%,即几乎每100名儿童中有一名患有肥胖症。其中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肥胖儿高达2%。这些“胖墩儿”看起来白白胖胖,但并不结实,体质不佳,容易疲劳,动作迟纯,精神不振,还很容易诱发疾病。80年代国际医学  相似文献   

15.
国外教师虐待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虐待行为是孩子和家庭面对的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从分析教师虐待行为含义和类型入手,系统阐述了国外教师虐待行为研究现状,揭示了导致教师虐待行为的高危因素、不良影响,指出了教师虐待行为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业是高危行业,改善建筑企业管理者安全行为,可有效提高建筑业安全绩效。通过查阅文献,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建筑业管理者安全行为的主要维度,包括安全计划行为、安全实施行为、安全文化建设行为、安全支持行为等4个方面。针对当前我国建筑业管理者安全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围绕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以情景教学为案例,探讨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引导中职学生自觉分辨是非对错,认识高危行为,正确面对艾滋病,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我们班有个孩子,无论谁见了他都会脱口而出:“这孩子真胖啊,肉嘟嘟的真好玩!”他就是有着胖胖脸蛋的“小胖墩”大牛,虽然只有5岁,体重却足有35公斤,成了名副其实的肥胖儿。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相对于“一般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思维方式、社会认知、心理需求、个性表现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一定共同特征大学生个体的总称。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切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关注和帮助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三个“一”的新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罗德富 《成长》2006,(11):14-15
在中国,由于某些理解的偏颇,原本属于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被赋予了太多的道德含义,甚至某些旨在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也在不自觉地强化着这种道德含义。而在某种程度上,艾滋病并不是人人“机会均等”地传播的。它首先和主要地危害到我们社会中某些所谓高危群体,于是,同性恋、小姐等少数族群,便成了被歧视的边缘人,而他们自己,也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带上了奠名其妙的犯罪感。但我们都应该明白的是,我们要远离的是高危行为,而没有所谓的高危人群——[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