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巴尔札克(1799—1850)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深刻而又广泛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历史与生活风貌。恩格斯称他为“现实主义大师”,说他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奥瑙利·德·巴尔札克出生于法国杜尔城一个中等资产阶级家庭里。父亲原是一个农  相似文献   

2.
《穷人的专利权》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一篇短篇小说.狄更斯生活在十九世纪,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穷人的专利权》发表于一八五○年.当时英国发生的“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刚刚结束.作品没有直接描写这次运动,但以同情的态度,表现了宪章运动的某些思想.  相似文献   

3.
课文《守财奴》是从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家庭的苦难”一节里节选的,标题是编者另加的。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巴尔扎克(1799——1850)以其规模宏伟的光辉巨著《人间喜剧》而誉满全球。由90多部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历史。”(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在这幅广阔的历  相似文献   

4.
纵规整个西方文学史,可以看到,十九世纪以前,现实主义尽管走过了古代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等几个不同阶段,但大体上说,无外乎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现实,故称之传统现实主义;然而,文学发展到二十世纪,魔幻现实主义却打破传统,以“魔幻”的手段反映现实。观其本质,它和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酌,然而它们之间确实又存在着许多差异。探寻文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发现,从“传统”到“魔幻”之间存在着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罪与罚》。 (一)《罪与罚》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变异。 毫无疑问,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属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他以犀利的笔为人们揭示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罗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穷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走投无路。在作品中写到:马尔美拉陀夫患肺病的妻子无钱医治;索尼娅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不得不出卖肉体;杜尼娅为了解决金钱问题,只好违心地答应嫁给一个自己所不爱的资产者,甚至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也可以说是由于社会环境所迫。从本质上讲,为了表现这一主题,作者基本上也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现实。象一般的现实主义作品那样,《罪与罚》也是通过主要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等方面去展示、生活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学的主流,它产生于法国,随后波及到全欧,是一种资产阶级艺思潮,它主张和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地反映生活,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确立作品对社会的批判倾向,  相似文献   

6.
“多余人”是九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青年贵族形象。“小人物”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被剥削底层被欺凌着典型形象。“多余人”与“小人物”形象同出一脉,他们在十九世纪文学中有什么典型意义呢?我从作者作品及人物方面同大家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7.
《守财奴》一文节选自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1799—1850)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于一八三三年。在卷帙浩繁的小说总集《人间喜剧》中,它属于“风俗研究”的“外省生活场景”。这部小说,写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极为寻常的家庭悲剧,但巴尔扎克却匠心独运,赋予它以时代和社会的内容,使其成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法国外省生活的风俗画。小说结构谨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上臻于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它问世一个多  相似文献   

8.
“一颗一等星”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死气沉沉的俄罗斯出现了一个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他的出现,给古老腐朽的俄罗斯以新的生机,他给人们指出生活的道路应该是有所作为的,应该是充满着美好的,而不是浑浑噩噩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契诃夫的作品一扫沙皇俄国的沉闷气氛,使人们看到未来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比较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脉络,并注意文学发展同俄国人民解放运动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二、发展脉络。1.十八世纪末冯维辛(重要作品是《旅长)、《纨裤少年》)和拉季舍夫(重要作品是《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做了准备。2.十九世纪最初四十年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期,这一阶段克雷洛夫的寓言,格利鲍耶陀夫(喜剧《聪明误》)对批判现实文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的创作确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即“自然派”文学)在俄国文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活动的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十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 一、重点提示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包括多种文学流派:二十年代以前是浪漫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二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繁荣时期,九十年代以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无产阶级文学萌芽,颓废派文学开始流行,文坛上出现了几种文学流派并存的局面。对浪漫主义文学我们只需了解它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它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关系。对于无产阶级文学,我们需要掌握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主要作家、作品。对于颓废  相似文献   

11.
在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契诃夫因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而著名。“小人物”的题材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两大主题之一(另一题材是“多余人”形象)。在契诃夫之前,普希金《驿站长》,果戈理《外套》都曾经塑造过“小人物”的形象,虽然写得很成功,但毕竟只是少数的篇什。契诃夫则是全身心地去关注“小人物”,并把反映“小人物”的命运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题材。表面上看,契诃夫似乎写的是生活小事,实际上却表现了“小人物”的痛苦生活,嘲讽了他们卑微的奴才心理。《万卡》、《苦恼》、《一个官员之死》等就是契诃夫“小人物”系列小说中的著名篇章。  相似文献   

12.
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世界名著.作品中,苔丝的悲惨遭遇,唤起了人们的深切同情;亚雷·德伯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人们的切齿痛恨.可是,对于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安巩·克莱,人们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我们知道,高尔基是把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叫做资产阶级的“浪子”的.他说:“正如宗教性传说的主人公一样,他们从父亲的束缚中,从教条和传统的压迫下逃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九年制义务初语教材中,编选了两位现实主义作家以“断案”为题材的作品:一篇是俄国十九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一篇是中国十八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曹雪芹的《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有趣的是两文的主角“奥警官”和“贾知府”,虽然国别不同,年龄也相差一个世纪之多,而断起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人们对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杰作《红与黑》与《巴马修道院》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另一部作品《红与白》却不甚了解。如果说,副题叫做“一八三○年纪事”的《红与黑》是因为对王政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生活作真实的描绘而受到注目的话,那么,作者在《红与白》中以同样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真实感再现了由大财阀统治一切的七月王朝时期法国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真实图画。由于司汤达在这部作品中对资产阶级民主持彻底否定的态度和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深刻的揭露与批判,由于这部作品所显示出的卓越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得《红与白》象《红与黑》、《巴马修道院》一样,在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简析俄国文学中三个“多余的人”形象李耕耘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形成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普希金是它的创始人,果戈理为之奠定了基础,大批作家继承了他俩的传统,使批判现实主义成为文坛主流。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及时地从理论上进行总结,为其健康发展铺平了道...  相似文献   

16.
简楚兴同学在《追求优质生活》一文中首先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文章主旨:“‘优质生活’是由‘温饱’进入小康后的新境界”,单刀直入,没有拖泥带水;接着文章将“优质生活”与“优裕生活”区别开来,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可见小作者将语文与人生社会结合起来学习,是一条学好语文特别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过去有一句俗话:人多力量大。但现在已进入了高科技的时代,这句话就有它的局限性了。何嘉宏同学通过拔河的实验证明:人多力量小!观点新奇,有创意;接着运用古今典型事例加以证明,并从政治和军事的角度进行正反对比论证,还联系了当前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说过:“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在中国封建主义传统非常浓厚的国度里,“任人唯亲”又往往同亲朋故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虽然对亲朋故旧的感情是很深的,但对在用人问题的传统观念却深恶痛绝,无情揭露,深刻批判,并对自己的至亲好友亦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相似文献   

18.
烛烺同志认为“鲁迅以故人的‘巨变’,间接写出故乡如故。《故乡》中写故人,还是意在写故乡,以闰土的生活遭遇,显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这儿有一个问題,即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在反映社会生活时,是以表现社会环境为主塑造人物为辅呢,还是以“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呢?我们认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如果只描写了社会环境而不以塑造人物为主,或者把人物当作环境的附属品,社会环境描写得无论怎样生动深刻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相似文献   

19.
在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长河中,有一部别开生面、引人注目的长篇小说。它出自女作家之笔,直接以举世闻名的宪章运动为背景,以工人的斗争生活为题材,以揭示劳资矛盾为主题,以正面描述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英雄主义和道德情操为宗旨,这就是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年)的代表作《玛丽·巴顿》。作者从“忠于事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出发,选择“深刻动人的传奇材料”,给我们艺术地展现出十九世纪前半期英国工人生活的真实状况和当时社会的尖锐矛盾。它既是英国宪章运动的具体缩影,又是无产者英勇斗争的瑰丽画卷。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说过:“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在中国封建主义传统非常浓厚的国度里,“任人唯亲”又往往同亲朋故旧联系在一起。毛泽东虽然对亲朋故旧的感情是很深的,但对在用人问题的传统观念却深恶痛绝,无情揭露,深刻批判,并对自己的至亲好友亦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