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诗学历来都强调的一种艺术境界,要求诗歌创作中使主观的情思与客观的物境互相交融、和谐统一。它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可激起欣赏者无穷的审美联想。因而,在诗歌教学中应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景,展现诗歌形象,启发学生的丰富想象与联想,引导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诗歌教学只停留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歌的意境教学就是要创造适宜的课堂气氛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景 ,展现诗歌形象 ,启发学生的丰富想像与联想 ,引导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曾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在诗歌教学中,应把语言的品鉴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瀑布》的审美教学呼和浩特市新桥小学王磊《瀑布》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自由体诗歌。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凝练,有较强的抒情因素,极具审美价值,在教学中我尝试着从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探求美。一、从语言角度探求形象美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形象,要引导学生扣住重点词...  相似文献   

5.
沈雪珍 《考试周刊》2013,(72):17-18
<正>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1]虽然语言是抽象的、概括的,却能唤起读者的表象联想和想象,产生形象感。诗歌和文学作品是想象的艺术,而诗是语言的精粹,尤其要重视选择运用最易唤起读者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诗歌的语言特质最具有形象美、情味美、凝练美、音乐美等。在诗歌鉴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诗歌语言特质,揣  相似文献   

6.
吴永香 《学语文》2008,(2):50-50
古典诗歌.以其精练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丰富、动静相宜的生活画面,具有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因此,诗歌画面的生活化教学,抓住“诗中有域”的特点.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画面,看画悟画,再走出画面,展开联想,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诗歌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它是用精练、形象、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多种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抒发感情,创造鲜明形象和深远意境,来集中、概括的反映现实生活.在教学中,诗歌的教学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只会机械的记忆文句,而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因此,很多的学生就只能望诗歌而兴叹了,如果在教学中从情景体验,抒发情感,描述心境,笃定韵脚,遣词造句几个方面尝试,或许能让学生对诗歌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激发高中学生体悟诗歌语言美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理想突破口。本文介绍了咬文嚼字式、联想想象式、激荡创造式和乐画辅助式体悟三种诗歌语言教学中审美情感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诗歌教学中,通过想象、感悟、品味、吟诵等形式,可以让学生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高尚的情操,发展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诗歌教学,就应该紧扣“一字千金”的语言,让学生通过抽象的语言,在脑海里建立起具体的“形象”,再通过具体的“形象”领悟诗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的三大要素中,词汇至关重要,它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但一直以来,英语词汇教学又是难点和薄弱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这是教学实践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记忆要依靠联想,而联想则是新旧知识建立联系的产物。”形象联想是通过人为的联想使一些无内在联系的难记单词和头脑里一些生动、奇特的形象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如何通过诗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接受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大都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展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美好景色,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剖析字句,展开联想,欣赏其优美的情趣,以便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汲取古诗营养。  相似文献   

13.
诗歌教学之我见王裕厚诗歌语言的多义性和模糊性是诗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种模糊的语言和模糊的表达,是诗的思维和形象思维所特有的。它能揭示出更为复杂的意义和感情,塑造更为鲜明真切的形象,从而把人类内心活动准确地表现出来。但是它却给学生阅读和理解带来了一定...  相似文献   

14.
一、渲其美、动其情 ,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一种形象思维 ,是一种心理活动 ,是不同感官在心理上的相互沟通而产生的联想 ,在教学中可借此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美感 ,使学生分清什么是自然美、艺术美、朴实美、现实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为了实施这一目的 ,要善于调动一切教学手段。1 音乐手段 ,配乐朗诵。根据诗歌或散文作品所表现的文学形象 ,包括与这种形象相对应而编配的音乐旋律 ,运用生动活泼、铿锵有力的语言加以口头表述 ,运用优美动听的音乐加以伴奏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 ,让学生随着文学语言、音乐尽情地联想 ,把学…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要读懂诗歌就得进入由语言创造的形象世界。传统的诗歌教学,常常重分析、理性的讲解,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技术课,失去了美感。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合理地运用到诗歌教学中,其直观的形象、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致橡树》是诗人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该诗歌情感真切,形象鲜明,意境独特。而在平时的诗歌教学中,诗歌因其抽象性和语言跳跃性较强的特点,使讲授的难度加大,学生也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7.
白楠 《天津教育》2023,(11):143-145
<正>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高诗歌教学价值。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是开展美育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深厚情感和生动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及创造美的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美育效果。本文以初中语文教学为载体,深入研究依托诗歌教学开展美育的策略,以促进初中生审美素养的发展。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及生动形象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以其寓意深刻、语言凝练又形象含蓄,被视为教学难点之一。采用以“口传”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方法,实属一种颇费口舌但效果欠佳的活动。如何把诗歌教学搞得更有声色,尤其是借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从根本上扭转诗歌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之不足,一直是笔者勤于思考并进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形式。中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形象、语言、情感、意境等方面去发现诗美,品赏诗美。运用比较法解读、鉴赏诗歌,是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蔡继英 《甘肃教育》2013,(20):38-38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语言含蓄。意境深奥.干百年来脍炙人口。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及深奥的哲理。由于中国卉代诗歌本身的含义和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义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于诗词难以理解和感悟,仅靠传统教学中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所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占诗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