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史上,表现战争题材的长、中、短篇小说数不胜数,但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汇集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选集出了千百种,必选的篇目一准会有《荷花淀》。5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重读这篇短短的小说,依然让人身临其境,怦然心动。《荷花淀》?..  相似文献   

2.
孙犁是一位在小说创作上极具艺术风格和特色的作家。《荷花淀》是他于1945年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写的一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品。当时在延安《解放日报》副刊上发表后,就吸引了不少读者,产生了很大影响。老作家方纪回忆:“《荷花淀》的出现,就像冀中平原上刮来的一阵清凉的风,带着乡音,带着水土气息,使人头脑清醒。”这篇课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一直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孙犁小说的语言富于诗意、自然含蓄,常常让人回味无穷。单单语序的运用,就显示了作家深厚的语言功力。这里我们以《荷花淀》中的几处语言现象为例,欣赏一下孙犁小说的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4.
作家孙犁是农村普通妇女的出色歌手和描绘者,尤以写农村青年妇女见长。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孙犁作品有两篇,即《荷花淀》和《山地回忆》。现就作品中的水生媳妇和妞儿的人物形象的异同试略作比较分析。《荷花淀》中的水生媳妇,《山地回忆》中的妞儿,她们象千百万劳动妇女一样,具  相似文献   

5.
《荷花淀》是孙犁先生的名篇,是—篇代表孙犁先生独特艺术价值和艺术追求的短篇小说。以往对《荷花淀》的解读,无一例外都偏重于小说中鲜明的人物个性,微妙的心理活动以及明丽恬静的自然景色,而忽略了在这之后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6.
提到孙犁,不禁使我想到了那一望无际的荷花淀,似乎闻到了远远飘来的荷花的清香。早在解放区时期,孙犁就以清新俊逸的“荷花淀”风格享誉文坛。然而,这位惯于抒写人性美,歌颂人性善的老作家却在“文革”时期看尽了人间的丑恶,他一生供奉和虔诚膜拜的“美善女神”,在这时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和冲击。在他写于一九九二年一月的散文《残瓷人》中,作家以看似平淡的笔触抒写了他人生中,更是他文学的创作和追求路程中的这一大不幸。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同志,是一位擅长塑造普通劳动妇女形象的作家,活跃在他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总是那么聪明、勇敢,光彩动人,惹人喜欢,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翻开孙犁同志的短篇小说兼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一群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就会跳入我们的眼帘:《荷花淀》里  相似文献   

8.
<正>20世纪40年代,战火纷飞的抗战文坛,一株静美的莲花飘然而出,其清新淡雅令人惊喜莫名。这,就是老作家孙犁创作的小说《荷花淀》(广东版《语文》第三册)。《荷花淀》之美,美在独特的审美情趣,美在“以小见大”的创作视角。作家拿起笔,写战争,远离了刀光剑影,隐去了鼓角争鸣,消解了激烈残酷的战争特质,消解了血与火的冲  相似文献   

9.
【名家档案】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薄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相似文献   

10.
<正>孙犁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荷花淀》是该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荷花淀派”的特色是“诗情画意之美”[1]。选入《荷花淀》的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在“学习提示”中也说:“《荷花淀》以清新的笔触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形象,充满诗情画意。”“诗情画意之美”既是“荷花淀派”作家在美学上的一致追求,也是读者对《荷花淀》的一致印象。问题在于,这种诗情画意是如何与抗战的烽烟融合而不令人有割裂之感的?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此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闲笔不闲浅谈︽荷花淀︾的景物描写重庆市大足中学廖希立《荷花淀》是老作家孙犁的小说代表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篇小说从发表到现在,将近40年过去了,但现在读来,依然如嚼橄榄,其味醇香,余味无穷。原因何在?我想除了“细致真实的生活细节”,“简洁传神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喜欢用散文笔法来写小说,《荷花淀》就是一篇充满着浓浓诗意的小说,有着鲜明的散文美感,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贯风格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小说如《荷花淀》、《光荣》、《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一贯显示的深入浅出、含蓄蕴藉诗一样的风格与神韵,堪称独树一帜。茅盾把孙犁小说的风格概括为“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好处在于  相似文献   

14.
《荷花淀》     
孙犁的《荷花淀》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小说单元的重点篇目。本单元的重点是阅读与欣赏,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和表达效果。《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语言恬淡,描写雅致,呈现出别样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为作者赢得了"诗体小说"的美誉。  相似文献   

15.
著名文学批评家滕云曾经说过:“孙犁是一面不褪色的艺术旗帜。”诚哉斯言! 在孙犁的作品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荷花淀》。它像是一幅水墨画,清清淡淡,却韵味十足,这正是孙犁所创造的整个艺术世界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在当时。大红大紫的作品、炙手可热的作家有的是,但时光如流水,水到处,泥沙俱下;水落时,屹立如石者寥寥落落,而孙犁就是其间最为醒目的一个。孙犁在1962年曾写过一首题为《自嘲》的诗,诗云:“小技雕虫似笛呜,惭愧大锣大鼓声,影响沉没噪音里,滴澈人生缝罅中。”自嘲当中似有自得140年后读来,令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荷花淀》简洁质朴,凝炼蕴藉,词约义丰的语言艺术,说明作家孙犁高超的驾御语言的功力,他用那朴实无华,自然流畅的文笔,为我们展现出了抗日军民浴血卫国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和《荷花淀》分别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孙犁的作品,他们又都是以“月”和“荷”为写景对象,以明月与碧荷构成素淡恬静的写意画,从而表达各自不同的情怀,表现为月荷相映、情景生辉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8.
《荷花淀》是作家孙犁写的一篇反映冀中人民抗击日寇的短篇小说。作品以优美的散文笔法,清新、质朴的语言,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民战争思想的正确和英明,并歌颂了根据地人民英勇、乐观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9.
《荷花淀》是孙犁同志的短篇小说代表作,《荷花淀》的对话描写隐含着丰富的逻辑意念。这种对话描写,显得丰厚而不浅薄,含蓄而不直露,耐人寻味且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说:“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风格就是人’。”这里所讲的“精神个体性”乃是作家的个性,这种个性在作品里表现出来,则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孙犁的《荷花淀》便可说明这一点。《荷花淀》写于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前夕的延安。当时他汲取了丰富的生活营养,产生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形成了一种进取、乐观、富有浓烈情感的性格特点,所以他能够写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