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第六册七课)属于实验课型。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重点是学生设计电路检验物体的导电性能。根据课型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学的有关电路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独立设计电路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正确区别物体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认识半导体及它们的用途,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材《自然》教学大纲提出:《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在学生学习电路的基本知识后,教会学生辩认常见导体和绝缘体材料以达到培养学生用简单电路检验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教学目的。我在教该课时,修改了教学大纲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把这堂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以...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检测装置,检验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 2.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3.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4.知道人体和自然界的水也是导体. 5.增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认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难点:认识人体、自来水也是导体.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并能结合实际辨认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材料。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二、课前准备 1.几组电路和一些需检验的导体和绝缘体。 2.让学生自备一些电工工具和电器材料。  相似文献   

5.
我教《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有一教学环节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判断一些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第一班教学时,我按教材安排,课前为学生准备联接好的电路,学生实验时,只需将物体往检验座上一放,小电珠亮了,说明是导体,不亮则为绝缘体。学生按教师要求很快就完成了。实验记录表也准确地填好了。学生无需动多少脑筋,兴趣分明也不太高。  相似文献   

6.
在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3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小电珠、导线、电池组装简单电路,经历一个较为完整的主动探究过程。通过猜测与假设、实验与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活动去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在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有的学生可以达成共识,如石块、砖头、瓷砖、粉笔等是绝缘体,硬币、金戒指、金项链等是导体,而对有的材料学生就有分歧,如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潮湿的物体等,学生有的说是导体,  相似文献   

7.
<正>一、三维教学目标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即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2.制订并完成小组计划,实施有关检测步骤。3.培养合作意识和实证精神。二、教学重点1.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2.实验操作与过程。三、教学难点制订计划。四、教具准备电路检测器(前节课学生已自制),条形橡皮擦,20种被检测材料(以上材料每小组准备一套即可,20种被检测材料由教师准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教学重点: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能和应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 15章第 4节 .[教学目标 ]( 1)知道什么是导体或绝缘体 ,能说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 2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仅仅是导电能力的不同 ;(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 4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验探索、得出结论”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 5)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限 .[教学器材 ]课本图 15- 2 0实验器具每桌一套 ;棉线…  相似文献   

10.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11.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灵武市中北小学王文■灵武市教研室甘德家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以及它们的应用。2.使学生学会做鉴别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克服上述电路的缺陷,笔者自制了一个“导体和绝缘体演示器”,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常见物体的导电情况。该仪器电路简单,既可以由教师自制,也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制作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导电体检测器黄州市路口小学刘国良(436214)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时,学生用实验电路的连接方法,将周围的一些物体逐个地接在电路中来判断被测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但对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进行检测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我根据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内容取材于苏教版《电和磁》单元。在设计本主题教学时,发现学生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长期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学生缺乏大量的导体和绝缘体的感性认识,不轻易相信大地和人体及各种不纯净的液体是导体;二是检验物体时,用到一个简单电路,但是使用检测器  相似文献   

15.
《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这篇课文要求学生知道什么叫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我在教学时没有要求学生按照课文的定义照读照背,而是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再进行分析概括,从而牢固地掌握这些概念的内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是我具体的教法: 师:请同学们按图接好电路。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学生通过做课本中提供的“检验物体导电能力”的实验,比较容易建立“导体、绝缘体”的初步概念,但对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却不易理解。因此,设计一个“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认识到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动静结合水到渠成《导体和绝缘体》(五年制第六册)教学片断○李昊星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是《导体和绝缘体》一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郝玉玲老师在设计这部分教学时,充分把握住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利用制作精美、动静结合的投影复合片,通过亲切、生动及贴近儿...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线这一概念却感到困难。现介绍一种导体、绝缘体转换演示器的制作方法。该教具的基本结构见示意图。A是一个配有灯座的白炽灯(25W或15W)。用一只废白炽灯泡将其玻璃壳打碎,再把灯芯玻璃柱上露出的两根金属丝和灯丝剪掉,把它安装在灯座B上。C为开关,D为电源插头,用绝缘导线联接全部电路。实验时,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220V),通过开关接通电路,此时灯泡A不亮。说明B处的灯泡玻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六册《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一课,其教学目的要求是:1.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2.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要求,课堂教学时应结合自然学科的教学特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物体导电能力的感性认识 教学这一课时,应指导学生去亲自动手实验,从中感知导体、绝缘体的导电性能。课前让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例如:干电池,小灯泡,各种常见的导体(像小刀、钉子、  相似文献   

20.
本节课,我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认识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的性质,学会安全用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前,发动学生自己设计电路和将导体绝缘体等材料准备好。如陶瓷、玻璃、铜丝、干木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