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朔现象"在文坛被广泛重视,而这又与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流行关系密切.本文就从"王朔现象"入手,分析一下大众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现状.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是一种产生于20世纪的文化形态,它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现代传媒为手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具有娱乐商品式消费、批量复制式创作、感官追求式审美等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大众文化语境悄然生成,对文学与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湖北文学的生态在大众文化语境中也发生了改变,生产、传播、消费环节都或多或少在大众文化语境中呈现出了新特点、新现象。  相似文献   

3.
《滁州学院学报》2015,(6):46-49
新时期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诗歌依托网络这一电子传媒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登上历史舞台,具有鲜明的大众文化属性的网络诗歌,在以日常化书写与娱乐化游戏对传统诗歌进行祛魅与消费的同时,客观上也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及传统精英诗歌的话语霸权,为大众的文化民主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化技术和消费社会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行为,其最显著的特性:狂欢化。在大众文化的挤压下,而以社会主流文化的承担者和价值观念的代言人自居的精英文化,已经或正在失却社会导师和中心话语的位置,退守到了边缘地带,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焦虑。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应是两种质地不同的文化形态,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互相改造、互相制约的关系。一种健康的多元文化格局应是以自我批判、自我反思与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合而成。  相似文献   

5.
艾翔 《华章》2007,(6):122-122
中国当代文学曹一度在主流意识形态整合下被迅速大众化和同一化;在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绑架后,又曹一度出现在个性化追求中向精英文学反弹的趋势,然而很快就急转直下陷入了商品经济和工业化合谋的陷阱,后意识形态时代大众文化的风潮席卷文坛,精英文学大有被吞没的趋势,中国文学的前景日益诡异莫测.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主义消费时代,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作为主要由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学体制的合力所产生的红色经典,在当前语境下面临着种种困境。如何寻求红色经典文化与大众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契合点,如何传承红色经典的核心精神,都将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典化"问题是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经典化问题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话题,是能够解释中国诸多文学现象的核心命题之一。经典应该是能够启迪人类心灵,关注时代精神,能够治愈时代精神痼疾的精神营养。当代文学的经典化在历时上大致经历了"意识形态化、精英主义、大众化"三个阶段,然而,随着大众文化的强势,在当前消费文化语境下,经典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以及重生。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商品经济背景下,大众文学如飓风般吹袭着文坛,精英文学或且战且走地退向象牙塔,或无奈地被大众文学招安;而大众文学却在吸纳精英文学优势因子的同时,提升了自己的品位;这种文学语境下大一统趋势在《狼图腾》和《藏獒》这两部作品得到了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大众文化语境中,当前的文学批评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独立坚贞的品格,表现出批评家主体性与批判精神缺失、文学批评与文学及现实人生隔膜、追求娱乐化及深厚文化底蕴逐渐消弥等症候。  相似文献   

11.
“下里巴人”辨——毛泽东大众文学观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起了“下里巴人”,表达了他关于大众文学的观点。在他的心目中,大众文学和精英文学一样,都是文学品种。他认为:我们既需要“高级”的大众文学,同时也需要“低级”的大众文学。他告诫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引导大众文学汲取精英文学的精华,沿着从“低”到“高”的道路前进,而不是蔑视和摒弃它,或者把它引上精英文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雅、俗之辨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争议不休的话题。作为历代以来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俗文学不仅发轫于平民百姓的日用起居,而且反过来深深影响了知识精英的理论思维与创作实践。明代以学问名世的杨慎除了在经史诗文、音韵训诂、金石书画等雅文学领域成就显著外,还以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俗文学的整理和创作。全面考述杨慎俗文学创作的基本概况,并对明清以来杨慎俗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历时性述评。将有助于还原杨慎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实际状况,对杨慎俗文学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亦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杨慎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工业产品和商品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文化从精英文化走向大众文化,而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业化的逻辑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思维。主要通过分析中国影视发展的进程来阐释不同历史时期的商业文化对影视审美文化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978-1983年间期刊出版、整顿情况的简单梳理,说明当时通俗文学的期刊载体主要是群众性文艺期刊、科普期刊和法制报刊。由于当时知识分子的精英身份觉醒,以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为时髦、致力于文学"专业"化方向,导致文学创作与普通群众的阅读审美差距越来越大,这倒为通俗文学创作的兴起提供了契机。而"民间文学"等古籍整理、外国大众文学创作的译介及出版界的倡导,为通俗文学重返新时期文学场域开辟了传播通道。新故事、传奇文学、法制文学是新时期通俗文学的主要创作样式。  相似文献   

15.
"新写实小说"创作在大众文化潮起中的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共存的语境中,原以精英姿态出现的新写实小说作家们的写作处于在两者之间摇摆的状态。这造成了新写实小说身份的变异,并使其陷入无奈存在与期待突破的双重境域之中。透视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作品,特别是池莉近年创作的转向,可勾画出新写实小说在90年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从私人形式变成公共领域的文化事件,是在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上,精英知识分子的文本叙述经过央视、网络、报刊等媒介,使私人空间大众化,形成了大众文化的最初形态通俗文学,红学家等精英知识分子对其学术性的批评,遭致了大众的抵制与反抗,从而形成文化事件。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就更能看清事件发生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文学批评形态的价值取向受社会经济转型和大众传媒的渗透逐渐走向多元化,并最终形成了当前主流、精英、大众批评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三种文学批评既各自独立、独具特色,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多元价值取向和谐发展的文学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8.
短信文学的实绩表明其文学价值是多样的,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文学的部分特质,又通过淡化道统,有意地满足人性本质中娱乐审美的需求,打破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另一方面,短信文学纯娱乐化的表述倾向导致对作品诗性精神的放逐,互文性和拼贴化的随机性创作模式又使得文学的独创精神和个性色彩严重削减,作品承载的意义因此更加弱化。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在高校中文系文学课上出现了师生间阅读对象不一致的现象:老师对阅读对象的要求是偏向古典、高雅、文字文本,而学生则对现当代作品、大众文学、文字文本与视听文本相结合的接受方式情有独钟。这种现象主要是师生成长的环境不同造成的。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认为解决的办法在于:师生应在平等的氛围中加强沟通、交流,进而加强学生阅读过程的管理和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