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盛唐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量文人直接成为了边塞诗的新的创作主体,促成了盛唐时期边塞诗的空前繁荣。通过对盛唐边塞诗歌的分析,试论述其繁荣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2.
唐代富有闺中离怨意味的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边塞闺怨诗以描写女性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之真切和丰富而特出,在边塞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内容上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相思难寄之怨恨、久盼不归之忧虑、随夫远征之梦想,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物寄情和移情入境。以“离怨”为特征的唐代边塞诗不但揭示了人性真实的一面,而且增加了其审美内涵,丰富了审美特征,凸现了女性文明在唐边塞诗中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唐王朝统治中国的三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同邻近的部族不断发生战争。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就产生了唐代边塞诗。由于边塞诗的作者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唐代的边塞诗也就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今天,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了解唐王朝发展的历史、探讨作家的创作与时代的关系、全面认识这些战争对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作用,无疑是有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研究民族之间的战争时,把任何事件都要放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加以分析研究。研究唐代对外战争和唐代边塞诗,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任何偏见都将导致我们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死胡同,从而给某些居心叵测的霸权主义者或者妄图分裂中华民族的人以可乘之机。本文试图联系初唐时期的对外战争,谈谈初唐边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研究者多认为唐代边塞诗以唐与边疆民族之间的军事斗争为题材,主要描写沙海雪山惊心动魄的战斗,揭示民族对立、将士悬殊等矛盾,反映慷慨从军、歼灭敌寇、保卫边疆的爱国精神,歌颂舍身为国、勇武敢战的英雄气概,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由此多肯定边塞诗歌颂了爱国主义,甚至有人认为是宣扬了黩武主义,进而把边塞诗歌说成是战争文学。笔者认为这类看法至少是不全面的,它容易使人误以为唐代各民族之间充满征战过伐。实际上,唐代各民族之间经常和睦相处。边塞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各民族和睦融洽的关系。这方面的诗篇长期被人们忽视,研究甚少,本文对此初步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唐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却边患频繁,唐边塞诗展现了个人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蕴含了慷慨豪迈的精神品格,展示了昂扬乐观的人文精神,流露出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唐边塞诗的这种积极、乐观、豪放、激越、昂扬、悲悯的人性光辉是对唐边塞生活的忠实把握,是唐时代精神的再现。  相似文献   

6.
御史活动是唐代笔记小说繁荣的推动因素之一。首先,闲话是产生笔记小说的基础,唐代御史职业生涯的传奇经历,正好为民间闲话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次,御史文学家以其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为背景,记述了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丰富了唐代笔记小说创作。再次,唐代御史由于职事活动、宦海浮沉等原因,出入于馆驿、客舍之中,其流动性为搜集故事、小说传播带来方便。唐代笔记小说的繁荣是包括御史文士在内的有唐一代的文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伟大、最神奇的时代,造就了一批大诗人、大乐手、大画家、大学者,是一个让人既敬佩而又迷惑不解的朝代. 诗歌是其时文化高度发展与繁荣的最突出代表,其气象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唐以前的边塞诗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的边塞诗达两千余首,是唐诗中思想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唐代私学教育的繁荣与科举制度的直接促生密切相关;其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从经史转向文学辞章,并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活力。唐代私学教育具有多元化、个体化、自由化的特征,考生来源多样,教育教学形式多元化,有益于文学的接受与传播。唐代私学教育独特的教学环境为文学风格流派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自然人文环境,促进了唐代文学创作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边塞诗有广义狭义之分,而梁陈边塞诗基本属于边塞诗的广义范畴。魏晋北朝时期是边塞诗由定性走向成熟的时期,梁陈时期作家大量创作边塞诗,逐渐形成了具有南朝特色的边塞诗六大特点,并为后世边塞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代任侠风气构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任侠风气所包含的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心理通过其任侠、咏侠活动,已成为他们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任侠精神中表现出的对于勇武豪爽、建功立业、自由享乐等人生理想的追求,参与了文人人格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的构建。他们将侠或任侠精神作为一种审美意象,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形成颇具时代文化精神的审美情趣,表现出初盛唐任侠风气与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并由此带来了唐人咏侠诗潮的高涨和边塞诗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歌应用色、声、形的技巧创造了无数的美诗。这是唐代诗歌艺术繁荣所引发的,也是当时审美意识的产物。唐代诗歌的声音形象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唐代长安坊里的"镇集化"特征对体育文化的影响,认为唐代独特的城市坊里构造与管理制度是促成唐代长安体育多元文化生态繁荣的城市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其发展的艺术高峰,二者之间又能融会合流,共同繁荣,其原因主要在于唐代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内的大力开放,科举制度的以诗、书取士政策,历代皇帝对诗、书的大力提倡,其他姊妹艺术同时繁荣的影响,以及创作主体所表现出的共同艺术精神。唐代不同时期诗歌书法的发展,都贯穿了这种基本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山水诗的流变溯源及唐代山水诗繁荣的社会生活基础,重点剖析了唐代山水诗再现自然美、发掘生活美、赋予哲理美等典型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唐代女子体育的兴盛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唐代女子体育活动较其它朝代有了显著的发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就唐代女子体育的内容及其兴盛原因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岑参是唐代最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六年的边塞生活,丰富了他边塞诗的创作题材;浪漫的诗风,使他的边塞诗达到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由于对塞外风光有着亲身的体验和观察,他写下了一首首展示边塞独特风光的诗篇,天山雪、沙漠风、火焰山等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异样的风采;他把景物描写和军营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用环境的险恶衬托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歌颂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写与朋友的送别也别具一格,在惜别之中更多的浪漫的想象和殷切的鼓励;身为异乡人,他还写了许多思乡之作,表达了他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相思之情。  相似文献   

17.
唐代扬州手工业代表着当时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是唐帝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各个侧面介绍了唐代扬州手工业发展情况 ,并剖析了它取得繁荣的原因 ,对今天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代漕运和盐运的兴盛带来扬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和百业兴旺,为鉴真东渡提供了人才、物资和文化的保证。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建筑、雕塑、医药、文学、饮食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分析科举制度对唐代文化繁荣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提起“丝绸之路”,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沙漠之舟”的骆驼队,驮着丝绸包裹,沿着通向西城的道路逶迤西去的情景。也可能还有人不知道,在唐代还有一条更加辽阔、更加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在这条航线上“舟船继路、商使交属”,好不繁荣。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手工业,到了唐代更加弛名中外,不论在产量、质量、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