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2060的回首     
年少时,我们总是憧憬着未来的日子,想象着长大成人后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生活。50年后,当青葱少年成为花甲老人,我们会变成什么样,我们生活的地方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还会拥有年轻的心态吗?我们是否会在闲暇的午后品着茶香回忆青春呢?距离2060年,还有50个年头、半个世纪,畅想一下未来,我的2060会发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我的2060     
今年是2010年。2060年,是50年以后了。作为青少年学生,你是否想象过50年后的自己呢?彼时的我将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此时的我为之将付出怎样的努力?当然,那时的科技、人文、艺术、环境,等等,都是与我息息相关的,你还应该考虑它们到时会有怎样的变化与发展。所有这些,都可以在作文时认真思考,合理想象。这道题还有一定的幻想色彩,对中学生来说,也是想象力的一次挑战。——出题者语  相似文献   

3.
<正>我想要一张寄往历史的请帖。春去秋来,草盛花败,历史的我是否也会发出如此的感慨。六岁我依旧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平淡淡的菜,简简单单的笑,普普通通的生活。望着天空黄色的明月,等着奶  相似文献   

4.
我常想,面对原本纯真的孩子,经过我们的小学、初中教育之后是否还依旧纯真?现在全社会都关注教育,可以说教育被重视的程度是空前的,然而我们不得不反思,是否我们的文化对孩子的培养有些误区。  相似文献   

5.
丹枫:我们又在“读者俱乐部”见面了!相信大部分同学都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吧,当时你们的感觉怎样?哦,我已经听见有同学说了——好震撼!是啊,好文章的文字都是有震撼力的,《我与地坛》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震撼,是史铁生的人生经历。生活中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生活和灾难相遇,我们该怎样坚强地面对生活?我们该怎样地直面不幸?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时间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间中,不论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不论以怎样的方式生活着。 教育似乎应当是比较自觉地关注时间的。实际情况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分别作一些简短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嘿!我是一只王企鹅,生活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南极的克洛泽群岛。所有的王企鹅都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岛屿上。我们是世界上第二大的企鹅,最大的是帝企鹅。现在.让我告诉你们我是怎样长大的.以及我们是怎样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陈军老师系本刊1986年第11期封面人物。1986年以来,陈老师在教学研究方面又有了怎样的创举?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是始终热爱着陈老师的广大教师经常询问我们的始终不变的问题。本期,我们约请陈老师撰写了这篇文章,将一位依旧诗意,依旧渊博,依旧潇洒,却又更加睿智的陈军老师展示给广大读者朋友。  相似文献   

9.
纳博科夫的名作《洛丽塔》一度成为禁书,主人公亨伯特在自我迷失中探寻真正的自我,纳博科夫在复杂的现实身份中认可自己存在的最大乐趣。而这种自我身份的认同过程真正触及到了我们的内心,不禁让我们也陷入对自我身份的思考:我是谁?我的生活是怎样的,我要的是怎样的生活?别人会认可我吗?我到底想要怎样的我?如果我是亨伯特,我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0.
搁浅     
充斥着灰色的天空,我守候在孤寂的象牙塔上,眺望远方的苍穹是否依旧蓝得纯粹。我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小,那时的阳光总是那么明媚,微风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细腻、柔软的沙滩上,  相似文献   

11.
老师你别走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使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拉近幼儿与老师间的距离,愿意和老师亲近,我们班搞了一次家访活动。我和杜老师一起到邹紫铉家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不仅让家长更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况,而且也让老师了解了幼儿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及生活环境,家园沟通更完善了,师幼间的距离也更贴近了。特别是对这些刚入园的新生,家长迫切地想知道宝宝在园的表现情况,是否哭闹,吃饭怎么样,喝水怎样,中午是否睡觉了。我们向家长一一介绍,让家长了解老师在工作中是怎样照顾宝宝、怎依恋老师,给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家长能放心地把…  相似文献   

12.
每当耳边响起《涛声依旧》中“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不禁联想到教师职业状态问题。在不断更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很多教师习惯于依样画瓢,它折射出教师面对挑战与变革的被动与无助。究其根源,不排除他们主观方面的缺失,也更深地反映了我们的管理者是否担当起了帮助教师保持最好的专业状态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2011年,这个世界曾经带给女性怎样的影响?健康状况是否乐观,职场生活是否顺利,情感婚姻是否稳定……我们回望过去,去盘点、解读那些影响过女性身体、心灵的数字,希望——2012年,每个人都能选择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荣华 《广西教育》2013,(33):57-57,61
教学细节,其实就是教学中的细末之处,它们往往被师生所忽视。然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是"细节决定成败",我想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处理好细节,也许就决定了一堂课的成败。可是一节课有那么多的细节,我们是否都要一一关注呢?如果有选择的关注,我们应该关注怎样的细节?笔者就自己的亲身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一、联系生活,于细节处见"真实"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相似文献   

15.
隔阂     
车子依旧颠簸着,车内的气氛依旧冷淡着。我将头倚在车窗上,脑子里依旧充斥着父母刚才发生的从是否回乡探亲到谁更关心我的学习的争吵……父母分贝渐高的话语就像一支支锋利的箭刺向我的神经。我使劲地摇了摇头,闭上眼,不去想这一切。  相似文献   

16.
肖文 《师道》2003,(10):54-55
三岁开始独自睡一个人若要自立于社会,必须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全家人围着她转,更容易滋长娇纵脆弱、依赖他人的坏毛病。认识到这一点,我和先生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女儿三岁时,我们就开始让她自己睡一个房间,等她躺下后我们便离开。当然,半夜我们会到她的房间巡视,看看被子是否蹬开,身体是否正常等。一天晚上,我和先生在她睡下后有事一起外出,晚11点多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看女儿睡得怎样。只见她脸上挂着泪痕,怀中抱着布娃娃,那委屈的样子让人好生痛惜。第二天,女儿告诉我们:昨晚我没睡着,后…  相似文献   

17.
迈上讲台,站在黑板前。这个简单的动作,我们已实践了很多年,但心里依旧疑惑自己的姿势是否庄重得体,依旧担心自己的动作是否破坏了背景的深透与博  相似文献   

18.
年少时     
记忆,犹如漂泊的红帆船,往昔的美丽与沧桑,蓦然回首中点点滴滴沾了一身。无以潇洒挥手。心底幽幽地飘出一首歌,很朦胧又似乎很清晰;歌声和雨声交融在一起,载着思绪,在无尽的记忆中飞扬,飞扬。岁月的时光慢慢地流,流到了别离的时候。成败不论,切莫将昔日遗忘。多年以后,又再相逢,我们都有了疲惫的笑容。问一声,我的朋友们,何时再为我而奏。是否依旧,是否依旧。年少时@阿果~~  相似文献   

19.
刘玉仙 《留学生》2010,(9):28-30
走进君合律师事务所,我一直在想象着刘歌律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眼前的刘歌,温和而大气,让人没有距离感。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他依旧身板挺拔,声如洪钟。他悠然地点燃了一只雪茄,在薄薄的烟雾中,我们开始了交谈。  相似文献   

20.
朋友 朋友     
你藏在电话本的某个角落里。我一页页地翻过去,最终漏掉你,可是心依旧停泊在那里。拿起话筒,放下——窗外依旧阴晴不定,风刮得更紧了。你此刻在哪里?是否亦举起话筒,在这新年伊始——岁月像一望悠远的长空,我们的友谊像一片飘忽的云,长空里的风只轻轻一吹,云就散开了。你还记得吗,当初,一贯沉闷的我偶然问与你相遇,我们邂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