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企业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谨慎稳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1 稳健性原则的内涵   稳健性原则亦称为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保持谨慎、安全的态度,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者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便应付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仅会计核算工作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也应遵循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将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核算风险的一项重要原则,《企业会计准则》和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谨慎性原则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使会计信息更真实,运用欠妥,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我国会计准则主要在存货的计价、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等方面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协调等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要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就必须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确定各项会计原则的优化使用顺序,加强可操作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本文介绍了会计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会计管理中的具体运用的情况,并提示了其逐渐暴露的局限性,并针对局限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希望能对谨慎性原则能够充分有效的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会计事务和国际经济社会的接轨日致完善,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已在我国经济社会中起到积极作用,会计核算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合理地核算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的费用,充分估计到自身的风险和损失,谨慎性原则最典型的运用主要是加速折旧,计提坏帐准备和存货采用成本与市价熟抵法计价,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处理中有利有弊,企业要根据处所的环境,分析自身的内在因素,正确,合理地应用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6.
谨慎性原则是作为会计行业从事人员所应遵循的原则.作为会计行业从业人员,往往会参与到公司账目计算中,一个小小的数据误差就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财产损失,所以作为公司账目的核算人员,必须遵守谨慎性原则.遵守谨慎性原则往往可以有效的规避风险,从而将意外损失降到最低.在以往的谨慎性原则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通过对以往谨慎性原则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以往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并根据当代需求做以改进,使谨慎性原则更好的应用于会计行业中.  相似文献   

7.
谨慎性原则可以广泛适用于企业各种会计事项的处理与报告,其根本目的在于谨慎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郑馨  王娉 《华章》2009,(19)
摘要: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核算风险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我国实行谨慎性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谨慎性会计的本质,从而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谨慎性原则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帮助,企业会计实务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原则.要求尽可能地采取保守的办法处理问题,以更好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不仅对谨慎性原则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义,而且还在很多地方体现着对谨慎性原则的重视和运用,可见我国企业如何运用好谨慎性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分析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三个方面的运用,但同时也说明了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会产生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由谨慎性原则缺陷和外部配合引起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浅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的态度,以应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尽量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会计原则,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因而研究该原则的把握和运用,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就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1谨慎性原则及其会计方法《企业会计制度》第51条规定: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  相似文献   

11.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通常表述为“充分预计损失,而不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其内涵是不可预计可能实现的收益,而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以避免经营的风险,不确定性和潜在损失,从而保护企业的种种利益。这一原则,多年来一直是影响各个国家会计工作的重要原则并被广泛运用于会计准则之中。谨慎性原则的提出和在我国的具体运用,给企业经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在会…  相似文献   

12.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其目的在于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谨慎性原则体现于许多会计准则,并贯串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13.
企业对应收款项提取坏账准备,但应收款项中不包括应收票据,很显然没有考虑应收票据的风险。这不符合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并且为人为调整会计报表留下空间。如果要全面反映应收款项的风险,应该对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4.
王红玫 《巢湖学院学报》2009,11(4):27-31,128
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的经济、金融危机已越来越显著地暴露出传统财务指标的缺陷性,特别在即时偿贷能力分析方面.文章从衡量信贷客户偿贷能力的基础性指标资产和利润入手来揭示企业即时偿贷能力愈显其性的重要指标应是现金流量指标,商业银行通过该指标可以对企业资金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从而为准确贷款投放做好事前风险控制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5.
<正> 《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原则,又称审慎原则、稳健原则,它是一种修正性惯例.谨慎原则的核心是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去考虑可能的效益.那么既然是可能发生的损失,就不是实际发生的损失,因此就需要对这种损失进行估计(估价).估计(估价)的方法有多种选择.只有当所选方法具有合理性的情况下,才能应用谨慎性原则.否则,谨慎性原则就成为随意扩大损失、压低利润的“合法”理由.也就是说企业在运用谨慎原则时,对资产计价尽可能从低;对负债计价、费用列支尽可能足额;对收益尽可能限于己实现为准.这是一种对企业负责保证其经济基础巩固,避免在一般情况下发生意外风险的措施.这条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面对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为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健康地跻入国际市场.因此在会计核算上采用谨慎原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谨慎性原则是一把“双刃剑”,合理运用可以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反之滥用或歪曲使用谨慎性原则来设秘密准备、过分提取准备、故意压低资产或收益、故意抬高负债或费用,就会扭曲其真正含义。文章对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对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现状进行了讨论,并对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运用到企业财务分析、筹资、投资、股利分配中,可以规避风险,使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合理的弹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风险,电力企业也不例外。面对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的客观经济环境,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亦成为必然。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对经营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所做出的一种反应,它要求对收入、费用或损失的确认持谨慎态度。作为会计核  相似文献   

19.
张丽华 《考试周刊》2013,(27):193-194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运用广泛,可防止企业高估资产、虚增利润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上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对其分析将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降低财务风险,增强资金利用率,提高获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