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家在现代思潮冲击下,有意识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建构一系列新的诗学体系,给后来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因而促成了俄国又一个文艺复兴即“白银时代”。小说文体作为这时期的重要文学景观,充分显示出两个世纪来俄国文学发展的过渡性特征。如何通过把握白银时代小说诗学本质,诠释俄国文学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是当代国际斯拉夫文化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之一。本文意在说明:套用被白银时代文化所破坏了的文学观念去认识该时代诗学的中介性意义是不可能的,需要从宏大文化背景上还原此时小说的叙述机制;语言学方法是描述白银时代小说如何叙述的重要手段,但对白银时代小说透过叙事学机制显示出的人文主义价值,则需要历史语言学之辅助。总之,要解释白银时代文学的中介性作用,需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思想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
俄国学白银时代的辉煌是由于学流派、学思潮的多元化、学团体的集群化和学创作的个性化而形成的。五四新学运动也应该说是开辟了中国学的另一个时代——白银时代。它与俄国学白银时代在现代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等多个界面上有着极大的趋同性。它与俄白银时代的学一样表现出几大精神特质:现代精神、叛逆精神和创新精神。开启了中国20世纪现代人精神。  相似文献   

3.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是俄国白银时代一位桀骜不驯而又才华出众的女诗人,孤独与叛逆的个性注定了她与众不同的生活与创作之路。"在这里我无人需要,在那里我无法生存。"——这不仅是茨维塔耶娃生活道路的写照,也是她不隶属于任一流派的创作之路的刻画。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丧失了国家哲学的特殊地位,俄国宗教哲学开始在俄罗斯复兴。俄国宗教哲学始于早期斯拉夫派的基列耶夫斯基与霍米雅科夫,后经索洛维约夫发展成为完善的哲学体系,再之后经白银时代一大批哲学家的发展终于把俄国宗教哲学推向世界文化舞台,为俄罗斯民族赢得了世界声誉。其中,基列耶夫斯基为俄国宗教哲学思想的建构指明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白银时代,是俄罗斯文学中继黄金时代之后的又一文学辉煌时期。白银时代,处于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与十月革命之后的苏联文学之间,而这两个时期是俄罗斯文学极度辉煌的时期,因此白银时代的光辉一定程度上被遮盖了。白银时代在俄罗斯文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后来的俄罗斯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银时代是俄国文化剧烈转型的时期,知识分子顺应时代要求,通过宗教哲学意识的更新,提出了不同于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新的美学观念和主张。布宁作为白银时代的文学巨匠,深受新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并形成自己的美学观点,其爱情小说的创作尤其反映出其对美学的思考,突出将宗教美与艺术美高度融合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俄国“白银时代”的文学,处于新旧时代交替的时期,其对于“人”的思索更进发出了气势如虹的活力。在俄国“白银时代”文学中,象征主义诗歌更是其中的艳丽奇葩。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勃洛克,作为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创作主将的代表,他的诗歌亦包含着关于“人”的哲理思考。“血”对“人”而言,是存活的必需品,在文学创作中,多被借用来表现关于“人”的思考。在勃洛克的诗歌中,“血”依然是常见意象,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索洛雏约夫是19世纪俄罗斯思想最后一位集大成者,也是白银时代第一住开风气之先的大思想家。他的美学文艺学思想对于俄国新宗教意识运动和俄国象征派,尤其是青年象征派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理解索洛雏约夫思想对于理解整个白银时代俄国美学文艺学思想,具有关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白银时代颇具争议的作家。他的小说《萨宁》既描述了肉欲主义者兽性极度膨胀的悲哀,也呈现了革命主义者理想破灭后的精神迷惘,同时还揭示了自由主义者的极端个性主义。肉欲主义、革命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多声交织,正是20世纪初叶社会转型时期俄罗斯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作为“黄金时代“之后的俄国“白银时代“的现代派诗歌,其流派众多,思想复杂.该流派主要有代表朦胧的象征派,注重潜意识的阿克梅派,追求新奇的未来派,描写意象世界的意象派.这些流派的产生及其特征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艺术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坛女性作家的群体崛起缔造了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的繁华盛景,其作品本身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和深厚的时代精神,对其后的俄罗斯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女性作家的创作是俄罗斯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白银时代女性作家群体崛起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那一时代的女性作家的创作及地位,而且将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末,俄罗斯文化史上曾有过一段短暂而辉煌的文艺复兴,即“白银时代”,其象征主义诗歌的巨大成就,为白银世纪冠上了“象征主义时代”之誉。运用索绪尔符号学理论,解读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象征主义诗歌,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俄罗斯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3.
白银时代著名诗人叶赛宁的作品,尤其是其乡村抒情诗已被公认为俄罗斯诗歌宝库中的明珠,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但关于叶赛宁及其创作的历史地位、价值等,在苏联时期的评价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大体上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解冻文学的出现为分水岭,前后两段时期呈现出明显的抑扬区别。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期,评论界对叶赛宁及其创作抱有明显的偏见,他们将叶赛宁划定为"农民诗人",认为他只适合写乡村题材,且格调不高,过低地认识了叶赛宁对苏维埃诗歌所起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文学解冻,叶赛宁被重新评价,其创作的价值被再次发现,评论界在诗人的爱国情感、意象派风格、农民倾向、历史地位等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4.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在其早期诗歌中对死亡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一部分诗歌中,她希望死亡能使童年的幸福生活凝固而成为永恒;而在另一部分诗歌中她则希望通过死亡来摆脱尘世的痛苦与烦恼,从而获得永久的平静.无论她对死亡持接受还是对抗的态度,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爱与珍视.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美国文坛占据着重要位置。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生动地展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精神面貌,被称为"爵士时代"的真实写照,是描写"美国梦"幻灭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一生崇儒,他对儒家文化精神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确立了原儒的基本精神为“动”的精神。从五四到抗战,郭沫若根据时代的需要,围绕儒家“动”的文化精神对儒家文化进行了更为具体的阐释,其阐释体现了从审美解读到民族精神建构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继普希金之后的一位重要作家。莱蒙托夫在俄罗斯文学史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谈及莱蒙托夫的创作时不可避免地会谈到他对普希金的模仿问题,但是他的创作特色也同样十分突出,因而在俄罗斯文学中形成了一种莱蒙托夫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后来19世纪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创作中,在白银时代作家勃洛克、勃留索夫、古米廖夫等诗人的创作中得到了延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建构当代先进文化,具有深厚的理论传统。马克思列宁主义奠定了先进文化创建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思想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邓小平理论为创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提供了直接的生长土壤;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先进文化探索道路上的理论创新;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央领导的集体文化观是对先进文化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9.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里的主人公葛利高里形象的复杂性在评论界历来备受关注和争议。从文本解读来看,除了外部因素的多重影响,其政治立场的多变性摇摆性更出于自身的精神探索和真理追寻。这种不断地思考怀疑、游离漂泊的精神特质,与俄国文学史上的“多余人”形象有着一定的内在相似性。这是俄国文化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一种存在方式和精神标志,是作家在特定时代中对包孕着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的“人的魅力”的隐性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