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38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一场无情的战争剥夺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一场战争也给参与战斗的士兵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即使在军队,不少士兵还是在日记上写下了自己的经历,开发小组Gray Matter花了两个月时间去查阅二战的资料。这期间,他们找到了几篇关于盟军对抗德军的战争日记,因此按照日记的内容制作了这款游戏《使命召唤:联合进攻》。  相似文献   

2.
回归真实     
周影 《军事记者》2011,(6):I0002-I0002
我们看过不少美国人拍的战争电影,其中表现美国大兵的形象总是高大、机智、武艺高强,足以应对残酷、复杂、血腥的战争,最后赢得胜利,这就是美国战争电影的标签。那么,真正的战争和战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这幅反映美军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上受伤的图片(获第七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战争灾难等突发事件类新闻组图银奖)从另一个侧面,以另一种视角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战争片段。在这组图片中,没有太多的激烈搏杀和血腥,没有爆炸的硝烟和冲天的火焰,也没有现代化的飞机、大炮和高科技武器装备,但从直升机上受伤士兵疲惫的神态里,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奈:从躺在直升机上士兵咬紧牙关等待治疗的痛苦表情里,让人看到了战争的残忍……细细品味,就会让人感悟到战争的本来面目。这也许就是这幅作品在平凡中触动人心的魅力所在,也是军事摄影纪实创作的另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3.
吕红星 《新闻世界》2010,(11):69-70
《环球时报》驻阿富汗记者邱永峥、郝洲通过与美军签生死状,从而得以"嵌入"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作战部队,以战地日记这一独特的报道方式记录下了他们眼中的阿富汗战争,给广大读者架构了一个真实、客观、全面的战争场景。本文从战地日记这一角度出发,研究"嵌入式"采访以及这种手法给《环球时报》在国内国际新闻报道上带来的领先性。  相似文献   

4.
不要战争     
《军事记者》2006,(6):I0001-I0001
伊拉克战争,同样也给美国民众带来深深的创痛。5月13日母亲节前,在美国白宫前的草坪上,反战人士用身体组成了“妈妈说不要战争”的字样,四周围放着一口口棺材。5月5日,以色列战机向加沙城发射了3枚导弹,造成5名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死亡。事发后,一些巴勒斯坦儿童围观地面上的斑斑血迹,满脸惊恐。5月5日,两辆意大利军车在阿富汗遭到路边炸弹袭击,造成两名士兵死亡。当一名遇袭身亡的意大利士兵遗体被运回罗马时,他的老父亲泣不成声。在千里之外的伊拉克,美军士兵因为深陷战争的泥潭而苦恼不堪。5月14日,一名驻伊美军士兵在参加悼念战友的活动时…  相似文献   

5.
悲情里程碑     
徐斌 《新闻实践》2005,(11):F0003-F0003
今年10月25日,美国国防部宣布:中士乔治·亚历山大于10月22日在医院不治身亡,他成了第2000个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驻伊美军士兵。——2000,这个数字即被国际各大媒体称为“悲情里程碑”。 10月26日,新华社向全国媒体转发了一张路透社2003年11月6日发的资料照片(见附图)。照片中,十多名已战死的美军士兵的M16步枪上,戴着钢盔、挂着姓名牌,被插成一排;前面则齐刷刷地摆放着士兵军靴,仿佛正穿在那些步枪的“脚”上;步枪的身后,一面鲜艳的星条旗正随风飘扬……乍一看,这多么像是一排正在操练的士兵呵!然而,年轻士兵早已随上帝而去,只留下一枝枝闪着冷光的、屠杀生命的步枪。朗朗蓝天下,这更像一群静止的雕塑,更像是一座里程碑——一座关于战争和死亡的悲情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我想写一篇书评.说一说读后的感觉。我对我的受访者说。我的受访者是光明日报出版社的总编辑李春林。我采访的题目是该社出版的一本书,《未写完的战地日记─-英雄伴们许杏虎朱颖殉难前后》。我原本应该是完成一次命题采访的记者,却首先成了一位感动不已的读者。这书里有些什么?书里两个年轻的灿烂的生命,两个互相眷恋挚爱刚刚新婚过后的生命,两个对生活充满期待梦想的美丽善良的生命。他(她)们不在了。书里有战争。一场以人道为名以保护人权为名却摧残人道蔑视人权的战争,一场欺凌小国践踏主权的战争,一场用高科技武器主演的以轰…  相似文献   

7.
破釜沉舟     
解放战争在短短4年时间里演出一场人类历史上的战争传奇。本书以宏阔的视角和入微的体察,尽展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的丰饶内容。这是一部用今天的目光审视昨天的战争,进而思考共和国壮丽诞生的史诗。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伊拉克人侵科威特,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地球上最大的一场战争——海湾战争。作为新华社驻科威特记者,我目击了这场战争。面临突发事件1990年8月2日,清晨5点钟左右,大炮的轰鸣夹杂着阵阵枪声,把记者从睡梦中惊醒,掀开窗帘,看到埃米尔宫上空升起缕缕硝烟,栖息在王宫里的鸽子和海鸟扑扑棱棱到处乱飞。我们跑到楼顶阳台,看到对面海湾大道上布满了坦克和装甲车,身穿迷彩服的士兵已经包围了埃米尔宫。自1990年7月15日伊拉克向阿盟秘书长提交指责  相似文献   

9.
《军事记者》2012,(4):73-73
这是摄影家Clair Felicie为荷兰皇家海军陆战队几名在中东战场参加过战争的士兵拍摄的一组肖像,拍摄时间分别是他们在2009年至2010年参加战争之前、期间和之后。  相似文献   

10.
伊里亚·爱伦堡(1891——1967),苏联名记者,名作家。今天重读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撰写的几十篇政论通讯,50年前的欧洲战场、50年前苏联人民的浴血奋战,依然历历在目。 在那一场战争中,爱伦堡始终和人民、士兵滚打在一起。他是一名记者、一名政论家,又是一名战士。他是用笔作战的,他的笔下有干钧之力。他的心、他的笔触,是和他的祖国、他的人民相连的,是和士兵的艰苦、和士兵的血汗相连的,是和战争的进程——失利和胜利相连的! 从爱伦堡笔下流出的是充满着对祖国、对红军的爱,充满着时敌人的恨,他那犀利的文字,使敌人胆寒,使人  相似文献   

11.
关于科索沃问题新闻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长达近80天的狂轰滥炸,实际上让世人经历了冷战以后发人深省的两场战争:一场是军事战,另一场是与其并行的宣传战。这两场战争的起因很明显:就是北约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国际空间之时,遇到了一颗钉子———南联盟。为了拔掉这颗钉子,它动用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的“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一方面军事上狂轰滥炸,一方面宣传上口诛笔伐。只不过它们用的“枪”是现代化的战机和飞弹,用的“笔”是现代的高科技传播手段。这两场战争无论对于当代国际秩序、还是国际关系准则同样都具…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06,(3):42-42
勇敢的士兵在一次战争后,军官问一个士兵“:在这次战争中,你是否勇敢?”士兵回答到“:您听了一定会很高兴的,在战争开始后我勇敢的冲上去砍掉了一个敌人的双脚。”军官听了后奇怪的问道“:为什么不是头呢?”士兵回答到“:因为他的头已经被吹掉了。”同行屎壳郎与蚊子谈恋爱,郎:你啥职业?蚊:护士,打针儿的,你呢?屎克郎笑道:缘分呐,同行,俺是中药店里捏药丸的。摘自(中文幽默王)小幽默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宣传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实际上是两场战争,一场是军事战,一场是新闻战。新闻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对战争发展产生导向作用,影响战争的结局。信息时代的新闻宣传,使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战争直播。这种来自战争的宣传,来自战场的信息,对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加强军队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长达近80天的狂轰滥炸,让世人经历了冷战以后发人深省的两场战争——一场是军事战.另一场则是与其并行的宣传战。这两场战争的起因很明显:就是北约在推行霸权主义的东扩战略之时,遇到了一颗钉子——南联盟。为了拔掉这颗钉子,它不仅动用了毛泽东曾说过的枪杆子和笔杆子:军事上狂轰滥炸:宣传上口诛笔伐。它们的“枪”是现代化的战机和飞弹.“笔”是现代的高科技传播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5,(13):68-68
《面对面的杀戮》江苏人民出版社(美)乔安娜·伯克2005年1月 定价:31元几乎所有研究战争的人都认为,战士冲锋上阵是迫不得已。但伯克女士却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观点,她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越战期间战士们大量的书信、日记等告诉我们,许多士兵认为他们从事的是合法的杀戳,战争在20世纪可以轻松转变为暴力游戏。《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上海远东出版社(美)史景迁2005年1月 定价:15元清初,山东剡城,贫女王氏因不堪忍受生活重负与情人私奔,最后却死于丈夫手下……与其  相似文献   

16.
2003年3月21日开始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这既是战争的奇迹,也是电视的奇迹。  相似文献   

17.
《魏特琳日记》是继《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后,又一部反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第一手原始档案材料。拉贝是一位德国人,其日记以保持原始档案史料价值见长;东史郎是一位原日本士兵,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日记;而魏特琳则作为一位美国女教授、南京大屠杀的亲历和南京女性难民心目中的“活菩萨”,  相似文献   

18.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媒体世界大战。全世界亿万观众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在第一时间目击战争,感受战争,认识战争,大大拉近了战争与普通人的距离,给人一种触目惊心和耳目一新的现场感。  相似文献   

19.
《新闻通讯》2012,(5):64-64
今年的普利策“特写摄影奖”颁给了《丹佛邮报》克雷格·沃克拍摄的《伊战士兵》。这组照片记录了一名伊拉克战争士兵布莱恩回国后,经历创伤后遗症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正>2003年3月21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新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这既是战争的奇迹,也是电视的奇迹。通过美国的 CNN、英国的BBC、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以及福建广电集团旗下的电视新闻频道等电视媒介,老百姓亲眼“目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