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工作者亦如农民,表面是从事"耕种"和"收获"的简单作业,事实上,在"耕种"到"收获"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关注和期待生命的平和,是尊重和赏识生命的博爱.教师不管在教育的哪个岗位上,只有保持这种心态,才能够将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把学校当作家庭来建、把学生当作子女来教,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农村的我从小看着父辈在田地辛勤耕作,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修剪,何时收割,一件件得心应手,虽然不知原理,但深知这样耕种才有最好的收成。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无意中发现,我们教育学生的一些方法与农民种地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3.
农业活动是培育农作物生长的过程,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两者都是培育生命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种地是一项农业活动,把音乐教学比拟成种地,就是要在教学中像农民精选良种那样来选择拓展教学内容;像尊重农作物的播种时令、生长周期那样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尊重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和接受知识消化的周期性;像给农作物选择生长土壤和所需化肥那样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像农民精心呵护农作物那样来爱护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快乐地学习、自然地生长,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P.3257《后晋开运二年寡妇阿龙牒》由三件文书组成。其中第一件是寡妇阿龙的状稿和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的指示,第二件是寡妇阿龙和其兄索怀义关于土地耕种的契约,第三件是归义军左马步都押衙王文通询问土地占有者索佛奴、陈状人阿龙、种地人索怀义的笔录和曹元忠的批示。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文书进行了校释,并对内容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5.
快乐小菜农     
试想一下.凭着一小块赖以生存的土地自给自足,会是怎样的感觉?在我家后花园旁的菜地里,我真切地尝到了耕种与收获的滋味。开垦菜园八岁那年,爸爸带着我开荒种地。他把翻土、除草等繁重的体力活儿当运动。我就蹲在一旁"帮忙"。爸爸说我喜欢到处挖坑,找虫子,没干多少正事儿。可就在那时,我发现自己爱上了泥土和周围的小生命。我不再像娇滴滴的公主,碰到泥土会嫌脏,看见虫子就尖叫。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种地的人少了,吃粮的人却多了许多;人们辛勤耕种得到的粮食还要用在畜牧业、养殖业、酿造业和其他工业上.还要分出土地用以种棉花、果树、蔬菜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土地用来建住宅、工厂、学校等。这  相似文献   

7.
初小国语第一册二十一、牛耕田。一、中心内容:介绍农人的生产劳动情况。二、教学目的:使儿童知道我们吃的穿的都是由农人辛勤耕种而来,从而培养儿童热爱农人的情感。三、词字解释:(一)农人——种地的人,不必单解释‘农’字。(二)牵着——用动作解释,并参阅插图帮助儿童领会。  相似文献   

8.
古代意大利的隶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我国关于古代罗马史的著作中使用的“隶农”一词,是拉丁文“colonus”(“科洛努斯”)一词的意译。有些地方译作“科洛尼”,这是从“colonus”的复数形式“coloni”音译的。在古代罗马的历史上,隶农的出现及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演变这样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史料的缺乏和史料的性质(主要是保存在《法理辑要》中的许多法学家的论述和罗马皇帝的一些法令,还有土地丈量员的记载、碑铭等),由于对古代罗马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特别是关于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的瓦解和封建生产方式产生问题的不同理解,迄今在学术界仍然是意见纷纭。在拉丁文中,“colonus”一词是从动词“colere”(耕种,种地)衍生出来的,原意是“农夫”、“耕种土地的人”。  相似文献   

9.
封建制度在我国确立以后,土地即以国有方式存在,而生产者农民是以租佃制的方式耕种土地,这就注定农民与国家的依附关系表现为农民交租纳赋、承担徭役.纵观我国封建史,国家的财政收入基本以租、庸、调为主体,并以其它方式为补充,以维护封建经济命脉.自隋唐至清,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史,主要以唐朝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地丁银"最为典型,可以说,这三种赋税制度,每一次改革都较前一次有所发展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种地的人少了,吃粮的人却多了许多;人们辛勤耕种得到的粮食还要用在畜牧业、养殖业、酿造业和其他工业上,还要分出土地用以种棉花、果树、蔬菜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土地用来建住宅、工厂、学校等。这样,吃饭问题、建设用地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另外,我国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1.
徐梦雨 《红领巾》2008,(9):42-43
老家的东坡上,有我爷爷的菜地。爷爷是退休工人.闲着没事儿便种起了地。七八岁的时候,我就跟着爷爷上山种地。不仅仅是觉得种地有趣,更因为东坡是老家最高的山坡。  相似文献   

12.
浅析隆安"那"文化——以稻神祭习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叶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6):105-109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民学种地,听起来像笑话。但细想想,现在种地,从测试土壤到选种.从科技种田到田间维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哪一样不需要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我国的土地分为红壤、黄壤、棕壤、褐土、黑土、钙土、漠土、  相似文献   

14.
动荡的家庭1988年10月7日,彦江出生于东海县安峰镇政府附近的乡村,父母都只有初中文化,彦父靠开车拉货、当掮客为生,彦母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中的七八亩地主要靠母亲耕种。前几年,家里靠做生意盖起了四间新房专门向住校的学生出租。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多,彦父在外边花天酒地,夫  相似文献   

15.
从"耕者有其田"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土地被赋予了新型功能,不仅要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生存需求,还要实现农民更多的生活需求,特别是能为种地行动者带来货币收入。基于种地实践的发现,当前种地农民在市场化价值观的作用下已经形成了一种抓钱的行动逻辑,如在种地形式安排方面呈现自身需求取向与经济利益面向的区分;在种地方式的选择方面,地少者精耕细作,地多者规模化作业;在种地结构深化方面,相应采取扩大土地数量与加大技术投入策略等。在当前种地抓钱社会实践的逻辑演绎过程中,土地的意义得到了重新建构,乡村种地职业群体再次分化,形成了与工商资本相对的种地大户群体。  相似文献   

16.
我家住在农村,靠着种地维持生活.这些年上边一再说减轻农民负担,可村里就是减不下来.一年到头,这个税、那个费,村提留、乡统筹,七扣八扣,开春买了种子、化肥,就没有钱了.农民眼看着辛辛苦苦种地没"油水"、有的就干脆不种地了.  相似文献   

17.
你见过不翻不耙就播种的庄稼地吗?你见过这茬庄稼和上一茬秸秆长在一起的农田吗?你见过收了粮食秸秆照旧撂在地里不管的农民吗?在山西临汾、寿阳的一些地方就是这样,别看今年山西大旱,很多地方减产,可这两个地方的麦子照样又是大丰收.每亩地多收三五成不说,就是遇到今年春天的一场场大风,这里的尘土都比别处少刮起60%.多了粮食又少了尘土,山西的临汾和寿阳难道有什么种地的法宝?简单说,这个法宝就是一种农耕技术--免耕法,也叫保护性耕作.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该文通过对农民整体进行分类考察,发现种地农民收入增长慢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也主要取决于种地农民收入的迅速增长;然后,从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上对种地农民收入增长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探索了提高种地农民收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小茜 《大学时代》2003,(12):22-23
美丽的相遇 那年暑假,我病愈后为了调养身体,决定回贵州老家,在那块淳朴的山窝之地,在恬静的日子里让自己慢慢健康起来.弟弟迪上高三了,暑假里要补习.为了鼓励帮助他,我决定陪他上课.每天和他一起吃早餐,然后出门.坐在这个叫晴隆的小镇的惟一一所高中教室里,嗅到了桌木颓败和高中男生汗渍的气味,我心里有些隐隐不安.他们在这里苦读只是为了走出大山,而那些没有坚持下来的孩子只能回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他们中有的即使坚持了下来,也没有钱去上大学.我是在这里出生的,虽在大城市长大,但也算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而且上了大学.我突然感到自己是如此幸运.  相似文献   

20.
发现新财路 今年26岁的高建民是安徽亳州大杨镇人,父母靠种地为生。高中毕业后高建民南下广州打工。不到一年,厂里因为金融危机裁员,他失业了,只好又回到老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