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洋务运动从经济上说,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求富"和"求强"的运动.这个至今争议很多的运动成为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它最终没能使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导致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肇始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它是一种外力刺激下的被动型的适应模式.部分晚清重臣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以及船坚炮利的进入,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的近代化进程,揭开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序幕.洋务运动既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摇摇欲坠的清朝封建政权,也包含被迫开放、发愤图强、抵御外侮的意图.他们的近代化意识以及开办的近代化企业,即使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和思考的意义.如果说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则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二者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从先进的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引进以及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变革的总进程.戊戌维新的"变政"、"变法"在推动社会前进和思想启蒙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早期的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自身所进行的近代化变革道路也走向终结.从这一进程来看,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以封建衙门方式管理大机器生产,只能导致近代企业的破产,没有主权独立就没有实现近代化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后起国家的近代化,其前提必然是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在一个没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只能成为强权的附庸,也不可能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3.
<正> 十九世纪中晚期,西方各国工业革命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取代(以下在此意义上用“取代”),成为一种历史必然。近代化浪潮席卷全球,也冲击中国。由于各国历史背景和具体国情不同,这种取代的表现也不同。中国的这种取代表现,就是洋务运动。 正因为洋务运动是这种取代表现,所以,它不是“采用资本主义外壳的封建自救运动”。恰恰相反,它是基于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4.
杨付英  杨自西   《科学教育》2006,12(3):24-25
1861年元月,清朝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洋务事宜。洋务运动是以创办机器大工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也是19世纪世界经济近代化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它最终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1868年起,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兴起了一场维新运动。也是以创办近代工业为主体内容的使日本走向经济近代化潮流的变革运动,经过这场变革,日本发生了惊人的腾飞,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几乎同时,然而日本成绩显著而中国成效不大,进而决定了两国百年来的不同遭遇。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近代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本文认为,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使中国的近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有着不同的特点。十九世纪六十——九十年代进行的洋务运动,使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因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始,中国近代化的民族报业就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报业的近代化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民族报业的产生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社会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代民族报业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而且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工业近代化、军事近代化和文化教育近代化,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也推动了中国的交通近代化和通信近代化,对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产生  相似文献   

8.
在洋务运动的研究中,很自然地涉及到洋务运动同变法维新运动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也是颇为复杂的问题.要得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究.其中之一,我以为不妨看看历史的当事人即戊戌时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对洋务运动抱有一些什么样的认识和评论.一维新派承认洋务运动在学习西方过程中的一定的历史地位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曾经回顾了我国学习西方、推行变法的历史过程.他把这个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鸦片战争以后的二十年,这个阶段中"魏源著《海国图志》,倡师夷长技以制夷之说,  相似文献   

9.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是在清政府的推动下进行的一次社会改革,发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洋务运动涉及的改革内容广泛,包括了经济、军事、教育文化等.在近代史上,洋务运动的开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关注.但是,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没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洋务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答大门,这一场历时三十多年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洋务运动中的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兴办学校等事业,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湖南人才群体与百年中国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湖南人才辈出,并且形成了前后相承的一个个人才群体,在百年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以陶澍、魏源、贺长龄等为代表的湘系经世派积极倡导经世思潮和推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世改革运动,并提出了"师夷"的口号,吹响了中国近代化的序曲;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为代表的湘军集团积极发动和参加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为代表的湖南维新志士是近代改革运动中的激进派,为中国近代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以黄兴、宋教仁、蔡锷、陈天华等为代表的湖南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谭延闿、杨度等湖南资产阶级立宪派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立宪运动中也表现突出,为推翻封建统治,实现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作出了伟大贡献.中国近代化的脚步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湖南人才群体的艰辛努力.  相似文献   

11.
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以1919年为界,1840~1919年间属于中国近代前期;1919~1949年间属于近代后期.近代化史观认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中,逐渐实施近代化的过程.1840~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经过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时达到顶峰.此时,从全球角度看,英、美、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式形成.英国进行了议会改革,德国建立了代议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帷幕.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相呼应的是,物理学、文学、绘画、音乐等方面,也取得了阶段特色鲜明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袁辉 《新高考》2010,(2):35-36
日本的近代化开始于明治维新。中国的近代化发端于洋务运动。中国与日本山水相依,在历史上也有着源远流长的联系,两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其所处国际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都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相似文献   

13.
最近,徐泰来同志在《洋务运动新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以下简称《新论》)中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新论》认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虽然与同洋务运动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这只是“洋务运动发生助产士”,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一、它是世界近代运动的一部分。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在资产阶级时代,“是这个时代世界性的近代化历史潮流所卷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文字版)第39题第3问的相关材料及问题如下:(25分)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化发轫于地主阶级开明派所倡导的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是由清朝封建统治集团中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地主阶级开明派,怀着"自强""求富"的美好愿望,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以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机器生产和军事装备为中心的自救运动。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使得中国近代化与西方列强近代化相比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承担近代化任务主体不同;二是与学习西方列强同步进行;三是创办近代工业顺序不同;四是创办近代工业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晚清两次改革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双重影响。一方面,两次改革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即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清末改革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两次改革因其历史局限性而又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7.
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进行的,它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影响。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新化运动不同程度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家庭婚姻关系的变革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对后来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它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不能抹杀的。这已另文论述。然而,从总的看,它并不能像同时期日本那样,成为工业近代化的起点,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失败了。“四人帮”出于反对四个现代化的罪恶目的,全盘否定洋务运动,否定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必要性,把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归咎于所谓推行一条崇洋媚外的办企业路线,似乎洋务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从外国引进机器和技术人员,这显然是有意的歪曲。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官办性质及其腐朽的经营方式,是一个重要原因。马尾船政局的经营情况,就是最典型的例证。本文拟就马尾船政局的经营管理做些剖析,借以探讨清代官办近代工业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洋务运动为中国社会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近代企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而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进步运动;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清末驻外使领作为较旱迈出国门的官僚士大夫群体,在中国走向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洋务运动恰好是晚清近代化进程的开始,是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改良运动。驻外使领由于身在中西文明交汇的最前沿,他们亲身感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技术,所以这一群体必定要为国内的洋务运动提供经验与建议,历史证明洋务运动也确实不能缺少这一特殊群体所发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