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俗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文化积淀,某种程度上一个地区的民俗变迁反映了这个地区社会的变迁过程及程度。近代中国是一个转型的社会。它必然引发民俗变迁,而河北省(清时称直隶)在整个清王朝及近代社会,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所以其民俗变迁即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农村汉族地区清明节各种民俗活动的考察,初步探讨了该地区清明节诸种民俗事象所负载的民俗观念,进而通过分析部分民俗事象的发展变迁,认为该地区清明节在保持原有清明节俗基本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由单一性向复合性发展,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的色彩更趋浓厚。但这种发展变迁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其本身反映的民俗观念和实际发挥的功能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以清末民国初期绥远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服饰、饮食、居住形式等个案研究,探讨该地区民俗变迁的特点及原因。这一时期绥远地区民俗变迁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双向的、渐变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4.
上党民间礼仪细乐是上党地区流布最广、储量最大的民间乐种,礼乐祀神是上党民间礼仪细乐的一项重要内容。上党民间礼仪细乐以民间音乐演绎民俗礼仪为主线,以"礼乐合一"、"无乐礼难报、无礼乐难施"为其鲜明特征,以承办民间礼仪乐事所谓"行礼事"为其主要内容,在上党地区的民俗活动中具有重要功能,是山西上党地区人生民俗礼仪活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西部长汀县童坊镇举林村与举河村流传百余年的"闹春田"习俗,以及在四都镇渔溪村举行的"打石佛"活动,不仅展示了客家人以丘陵山区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地方性知识,而且以集体狂欢的形式化解不同姓氏宗族之间的矛盾,达成地方社会结构中各种力量的动态平衡,起到了社会安全阀的作用。通过对闽西客家传统民俗"打石佛"与"闹春田"的深入解读,在重新审视现代民俗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廓清客家村落传统民俗的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6.
"走水尪"是一种产生于闽南地区,随闽南籍移民带到台湾,并在移居地落地生根的特色民俗活动。闽台两地"走水尪"民俗虽一脉相承,但由于文化环境的差异,无论是具体形式还是其文化意义,都产生了差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化特征。探析这一民俗在两岸之间的传承与变迁,阐明要发挥传统闽南民俗活动的文化纽带作用,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民俗活动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现代的教学改革也非常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各传统学校挖掘地方的特色文化资源,探索开发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我国水乡地区就具有多种民俗活动,比如元宵节灯会、清明节"青团子"、端午节"五毒衣"、中秋节"吃芋头"等,幼儿教师可以将这些与幼儿园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幼儿园活动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有趣的幼儿园水乡民俗活动,以供参考交流。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俗传统节日因悠久的文化历史和特有的文化内涵而受到教育界的青睐,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已成为当下幼儿园组织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一种新趋势。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组织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探析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西部民族地区家园共庆民俗传统节日活动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58):26-29
本文通过对一个"城中村"舞龙活动的变迁进行考察,并在此个案的基础上对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行一些理论上的探索。研究表明,在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下,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是应该扩大或增加自身的文化内涵,在社会变迁中重构"意义结构",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实地调研访谈陇东南地区的乡村民俗体育并从不同角度分类,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和现状,发现民俗化的体育活动曾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社会调节和治理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活动整体上有弱化消退的趋势;从重新发挥这些活动的社会作用角度出发廖提建议,期待它们能以新"面目"延续.  相似文献   

11.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地区的省份,各民族在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伴随着各种民间体育活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竞技性。但是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对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产生了巨大冲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2.
槠山刘姓,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保持着自古承袭下来的淳朴民风、民俗。通过考察研究槠山刘姓百姓在传统节日、生活起居、交往礼仪中特有的民俗活动,阐述了传纬民风、民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尊老爱幼、和睦相处的传统茭德,值得当今社会继承和发扬以利全社套基本道德的规范。本文对于地方民俗学、文化史、思想史等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乞巧"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范围广泛的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之一。在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大致统一的乞巧民俗活动。西和乞巧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成为众多"七夕"乞巧活动中独具一格的民俗活动。通过对其活动过程、内容、文化价值和特征、保护与开发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保护与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大岭山村的居民对于旅游节事的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的调查、分析、研究,得出少数民族居民总体上对旅游节事的正面影响感知较强,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并提出加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的民俗民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在这片红土地上生活、繁衍,在各民族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文体兼并性、广泛的群众性、健身性及美学特征等特点,而这些特征,又使之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互为发展,进而朝着旅游业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携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6.
以济南的古城民俗旅游与节庆民俗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济南古城区民俗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对泉水人家、民风民俗、古老的街巷、丰富的节庆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针对民俗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民俗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济南市古城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俗是民众日常的风俗习惯。节日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千百年的传统文化,反映了各地区的百姓生活习惯、道德取向,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有一些传统节日正逐渐消失,也出现了一些伪民俗、新民俗。传承中有变化可能正是民俗的生命力所在。透过江南名城常州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的行为层面,可以追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心理渊源,挖掘节日习俗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匈奴族作为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曾经在纵横数万里、上下近千年的时空范围内,繁衍生息,有声有色地创造了历史。匈奴族虽然没有留下用本民族文字记述的系统的历史资料,但是匈奴族的史学发展和历史意识应该是悠久而丰富的。从葬俗与祭祀祖先活动中可以反映出匈奴人重视历史、追思民族发展历程的观念;中国北方的草原岩画,与许多古代少数民族有关,其中尤以匈奴族最为重要;匈奴民族也用民歌的形式传颂民族的历史;匈奴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使用汉字和结绳契刻等方式记述历史。  相似文献   

19.
节日作为生活美的集中体现,凡是有关生活美的内容都是节日民俗所需要的,它的结构是多面的、立体的。这种立体结构由民俗的本性所决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20.
民间体育是指在我国各民族人民群众当中广泛流传的以身体运动为主要形式的竞技游戏和民俗娱乐活动,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和节庆性等特点。襄阳民间传统体育历史悠久、项目众多,对丰富襄阳人民的体育生活,强健民众体魄发挥了巨大作用,充分体现了襄阳人民的体育创造力。随着城市化进程,襄阳民间传统体育应借助城市的综合文化融合能力和文化辐射势能,不断提高其文化品位,得到更妥善的保护和发展,向更加广泛的地区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