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虎口余生》传奇的著作权问题,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否定者以持“南士说”的周汝昌先生为代表。然而,根据刘廷玑的《在园杂志》、方扶南的诗和注、曹寅的《楝亭书目》以及《永宪录》、《曲海总目提要》等古籍的记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虎口余生》的著作权应归属于曹寅。  相似文献   

2.
石涛作为清初四大高僧,是清代山水画的杰出代表,特别是他所著的《画语录》,全篇充满了自我的宣言。石涛《画语录》中自我情感产生的渊源主要包括心学和禅家,加之当时提倡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使石涛的《画语录》中自我情感的突出成为必然,石源画语录的主要思想乃是强调自我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明未清初出现了多部红拂剧作,以张凤翼《红拂记》、凌漾初《红拂三传》、冯梦龙《女丈夫》及近年发现的曹寅《北红拂记》为代表,各剧本之间关联紧密。经比对分析可知,推陈出新是红拂剧改编的轨迹,不同的曲学主张和创作意图是红拂剧改编的原因。围绕红拂剧目的改编与评点,汤显祖、凌淳初、冯梦龙、吕天成、沈德符、曹寅、尤侗等曲作家、曲论家纷纷卷入其中,在曲辞、音律、情节架构、场上案头等方面表达了各自的曲学立场,从中可以窥见明末清初曲学界理论上的分歧所在。  相似文献   

4.
初读《红楼梦》的人往往认为《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祭奠晴雯写的,这有点张冠李戴的味道。晴雯的身世与被祭奠的人不符,祭文中祭奠人与被祭奠人的关系也与宝玉晴雯的关系不符。事实上《芙蓉女儿诔》是曹寅诔念姬妾的诔文。  相似文献   

5.
贾雨村原型佟赋伟遭解职之后游玩至扬州的时间可推定为在1704年至1709年间,此期间钦点出任两淮巡盐御史的只有李煦和曹寅二人,前者可另文证定为体仁院总裁甄爷原型,则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原型便只能是曹寅。现实中的曹寅,在职衔、祖上以来支庶情况、子嗣、享寿、忌辰月份等方面皆与《石头记》文本对林如海的描写相合。林如海原型既为曾寅,则以《石头记》为曹玺后人自叙传的观点便属荒唐之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石涛美学思想的探讨,应以其《画语录》为主要对象。而《画语录》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则为“一画论”。深入剖析“一画论”的本质,即可看出石涛美学思想的核心为宇宙画学同一论,并由此可见其国画艺术的创作论思想。因此,研究“一画论”的丰富内涵,对于全面把握石涛的美学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晚明笔记小品《悦容编》记载了封建社会侍女闺秀在园居、陈设、服饰、仪态、素养等方面生活模式的追求和审美情趣,有不少地方与《红楼梦》相合,可以从中窥见《红楼梦》的某些化渊源。曹寅《楝亭书目》收有《悦容编》的改编本,曹雪芹很可能读过此书,而在创作《红楼梦》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晚年所著《画语录》,是其对绘画艺术进行的深入思考和总结,本文对"一画"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9.
鲁歌 《九江师专学报》1996,15(1):69-74,64
作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曹硕。曹硕,字竹Jian,乃曹寅之侄,曹雪芹的伯父。曹雪芹增删修改甚至重写《红楼梦》,使之达到了世界第一流文学巨著的水平,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周永蔚 《新读写》2008,(1):48-48
先秦的诸子散文,一般都是以“姓十子”来命名的:老聃的《老子》、墨翟的《墨子》、庄周的《庄子》、苟况的《苟子》、列御寇的《列子》等。当然,也有直接采用姓名来命名的。比如,唐代的“宫廷文人”沈俭期,就留下《沈俭期集》;明末夏完淳的《夏完淳集》等。  相似文献   

11.
蒋捷,宋末遗民词人,与张炎、周密、王沂孙有“宋末四大家”之称,其《竹山词》受到历代词坛的关注。元、明两代是蒋捷词传播接受的初始及成长期,词人或选家从词集流播、词作艺术、思想意蕴、词史地位等着眼,既有品评鉴赏,又有实践创变,显示出不同时代词学观念下的接受效果有显著区别,并为走向繁盛的清代竹山词学提供了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放焰口"是密教的施食饿鬼的仪轨之一,自宋元至明清都是南北方重要的民俗之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许多北方民间"放焰口"、施食饿鬼的故事,"放焰口"呈现出适用范围更广、富有变化和惩戒意味的民俗化特征,这与佛教世俗化、清代的僧尼制度、厚葬风俗、明清功利化的民间信仰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明代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中颇受瞩目的一分子,同时也使得明代民俗发展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传统社会的追求。这在"三言、二拍"中商人的形象上有较为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5.
颜元学术思想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对宋明时期程、朱、陆、王的理学和心学的批判,对佛家、道家“空”“无”思想的批判上,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延续尧、舜以至孔、孟的以崇尚“实”、“习”为核心的经世致用思想。明王朝的灭亡、清初统治者的执政风格、明末清初的士习风气对颜元学术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颜元生当斯世,熏炙期间,故有此学。  相似文献   

16.
鉴于清初《明史》纂修是否设立《道学传》的争论,张烈撰《王学质疑》,严辨朱陆异同,成为清初尊朱斥王的急先锋。张烈卒后,陆陇其、张伯行张扬其学,先后刊刻《王学质疑》,广为传播;其过激的做法也招致了来自王学和颜李学派的批评。张烈尊朱的态度反映了清初理学重建的政治需要,但随着学术风气的转移,摆脱理学已成必然之势,尤其在考据学兴起后,朱陆之争已是明日黄花。  相似文献   

17.
颜习斋是明末清初一名反对宋明理学的思想家,学界对其一直持肯定的评价。然而习斋不少地方对理学的认识和批判是错误的。习斋反对理学讲论性命之理,却不知讲论性命之理是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习斋批判朱子主静,而事实上朱子主敬而非主静;习斋抨击朱子只重读书不重习行,而事实上朱子既重读书又重习行。  相似文献   

18.
元代虞集的《杜律虞注》早已在明代时就已经被肯定是一部伪书,并判定与元代张性的《杜律演义》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有许多学者文人都对《虞注》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记载,为后人的辨伪工作留下了宝贵资料。在此分明代和明以后两部分对有关《虞注》资料进行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19.
“孔颜之乐”是宋明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宋明理学家们的苦乐观。明代理学虽然是对宋代程朱理学的继承,但是在对“乐”的看法上又有所差异。与宋代程朱苦乐观相同,明代理学家们如曹端、薛瑄和胡居仁等也用“天理”来诠释“乐,”也认为“乐”是心中“纯粹天理”境界,但是由于他们比较注重人生实践,对于宋代理学家们要求“格”那无穷无尽的“天理”感到既不切实,又有脱离人生的感觉,于是明代的理学家们大都把“理”诠释为“当然”之则。故而他们心中之“乐”主要是与所当然之“理”合而为一境界中所体会到的无忧与心安。  相似文献   

20.
朱希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南明史专家。他致力于南明史研究长达几十年之久,其间历尽艰辛,将多方搜求的有关南明史的书籍详加校勘和考订,撰写出大量的题跋,后被整理为《明季史料题跋》一书。题跋涉及的历史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条分缕析,突出反映了作者独特的史学思想和治史方法。朱希祖不仅发掘出许多罕见的史籍,考订出史籍的作者、存佚、版本和资料的源流,而且通过史籍内容发现和考证出大量的历史史实。《明季史料题跋》是南明史研究的拓荒之作,为后学研究明末清初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