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南宋时期,书院开始进入今黔东北地区。元朝时,书院逐渐向黔中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书院的兴起,为中原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给贵州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是以自然变异为主要原因而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后果的祸害。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 ,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因此 ,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规律 ,提高全民族防灾减灾意识 ,对我国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 气象灾害 在诸多自然灾害中 ,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许多自然灾害 ,也直接或间接与气象原因有关。 2 0世纪 80年代因气象灾害造成死亡人数占自然灾害总死亡人数的 61%。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上的雪灾李万顺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台风、寒潮、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因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而被人们所熟知。但在我国青藏地区却经常发生着另一种不为人们所了解的灾害──雪灾。在我国东部,北方地区每年冬天降下一定量的雪,会给来年的春播带来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大气、海洋、陆地和冰冻圈构成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源,同时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抗御自然灾害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抗争的历史。正确认识自然规律,才能科学应对灾害,有效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地域因素与民族母语对中小学教学的影响娄平布依族主要聚居在黔西南一带地区,其所处地域环境及本民族母语等因素的影响,给该地区中小学教学特别是汉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特别是民族母语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找出一条适合当地进行汉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6.
宋元时期江汉平原自然灾害探析:种类、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时期江汉平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最高、产生影响最大。受自然环境、水系特征、气候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与地域分布表现出夏季为高发期、平原中腹是集中地的特征。自然灾害对江汉平原区域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不仅对农业生产、经济生活造成破坏,而且带来环境景观的变迁,并给民风民俗打上烙印。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在给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加强对其防御,减少危害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分析自然灾害,不仅限于灾害本身,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整个灾害事件——灾前预防措施、灾时救治方法和灾后保障重建。从分值比重上看:“自然灾害”试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之一。从知识考查上看: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的的成因及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预警自然灾害的发生、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安定繁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我国政府在自然灾害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灾害管理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等。  相似文献   

9.
最近世界上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的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使人们的精神心理受到了严重打击,这些都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这种心理反映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本文旨在运用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方法,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从而使得人的心理伤害最大程度地减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便逐渐成为高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期组织了三篇文章,重点介绍地震和台风的相关知识,并设计了一些高考模拟题,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皖江流域灾害多发,具有受灾面积大、受灾程度不同、水旱灾害交替发生的特点。自然灾害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自然灾害引起移民流民增加、抗粮抢粮行为发生、粮价上涨等社会问题,使得圩民生活雪上加霜,威胁了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2.
自1644年至1840年的197年间,安徽有191年发生水灾,170年发生旱灾.此外,还有风灾、雹灾、雪灾、霜冻、雷击、蝗灾、震灾等,灾害发生频率,与清代以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清代前期安徽自然灾害呈现出4个特点,即自然灾害种类较多,发生极为频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很强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些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和环境问题的恶化的论述,指出对于环境问题的研究只有将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紧密联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汶川大地震是近三十年来我国遭受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重大冲击。历史经验表明,特大自然灾害往往会增加犯罪发生的可能性。灾时犯罪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在犯罪类型、犯罪方式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点。应对灾时犯罪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社会控制、内化外部规范,防范群体犯罪的发生。对灾后重建阶段容易出现的性犯罪、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要坚决进行打击。  相似文献   

15.
民间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自发性、地域性、具体性等特征。由于国家法的局限性、法律文化的传承性和经济成本的考虑,民间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民间法的性质和运行应当有其界限,它的作用不能被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6.
东日本大地震、海啸及其随之而来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灾害,不仅给日本民众的生命与安全带来重大威胁,也迫使日本全国各地的许多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活动。虽然说人类难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如果对自然灾害的常识有所了解,并针对性地做好防御准备,那么,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就会被尽可能地降低并减小。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学校教育、PTA、BCP三位一体化的危机对应体系的考察,以期借鉴日本在应对灾害危机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时期(1736—1795)是我国自然灾害史上一个重要时段。统计分析表明,这一时期成灾性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有:灾害种类繁多,以水、旱、雹灾为主;灾害频繁,被灾州县厅次众多;各灾种的地区分布存在极大差异,并带有明显的空间上的群发性;灾害的发生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和集中性;等等。  相似文献   

18.
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可分为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即通常所说的"天灾",社会因素则是通常所说的"人祸"。从整个人类历史以及国家安全的历史看,危害人类安全以及国家安全的"天灾"主要包括洪、涝、旱、震、虫、疫等等自然灾害;危害国家安全的"人祸"又包括"内忧"与"外患"两个方面,其中"内忧"主要有内战、内乱、分裂、破坏等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国内恐怖主义,"外患"主要有军事入侵、政治颠覆、文化侵略、间谍情报活动以及在当代国际社会蔓延的各种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等。这就需要我们以系统安全观为指导,运用系统的原则和方法,具体分析和及时化解各种威胁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有效地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9.
苗医药是中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笔者通过黔东北苗医药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苗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必要性和措施,为弘扬、保护和开发该地区的苗族医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