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笼统地说,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  相似文献   

2.
“灌输”式的教育是一种压迫者的教育,是一种使人丧失人性的教育。教育灌输的主要内容是在某些方面不一定靠得住的信仰和价值观,其方法主要是强制性的。学校教育中充斥着有意无意的灌输。为减少教育中的灌输,应尽可能客观而全面地传授给学生正确、可靠的观点,并多与学生进行真正的对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灌输”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推动下提倡创新、自由的一段时间里,伴随着启发式教育、理解教育、生命教育等新的教育方法的兴起,“灌输”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如同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然而,中国的教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今天,探索这一问题,无论是对德育还是智育,无疑都是十分严肃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确立德育核心地位是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深刻革命。它标志着我国在教育思想上有一个大突破、大提高、大飞跃。预示着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正在兴起。德育核心地位的确立,将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选择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教育价值的地位。要定在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定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致力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品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特别要从传统的知识、专业、技能教育伸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关注学生理想信念、伦理规范、道德人格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而这种教育的基础和着力点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作为我国传统德育经典之作,《弟子规》寓道德说教于民谣歌赋中、寓行为规范于生活细节中、寓价值导引于道德情感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并独具东方特色的德育方法。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借鉴《弟子规》德育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在价值灌输、言行规范、价值引领中分别突出"趣"、"用"、"情"三字,以增强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的学校德育教学中,不少教师未能很好地解决方法问题,其在较大程度上所依赖的灌输与填鸭式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德育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效果。在德育教学方法的革新中,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问题教育”、“对话教育”思想曾经一度引人关注并被广泛推崇。本文认为弗莱雷教育思想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对教学的生活化还原以及对美的境界的追求,在德育教学中体现出重要的人本价值、体验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内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种拓展形式,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实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各种校内外活动才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对学校组织的各种校内外活动要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要坚定不移地将这一活动贯彻落实好,使其真正起到价值观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一、价值观的形成要从"渗透"走向"生成"我国学科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曾经走过这样一条道路:最先提出的是"灌输说",也就是教师把所要教授的内容和知识通过课堂向学生灌输,让学生去接受。"渗透说"是在"灌输说"的基  相似文献   

8.
德育:价值教育还是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笼统地说,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思想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坚持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可见,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然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而价值观教育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德…  相似文献   

9.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0.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以人为本”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从根本上看,就是要强调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就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育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而学生则应顺从社会给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否则就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强调让学生接受道德规范与社会要求,一味地进行正面灌输,强调德育的一致性,忽视了能否接受教育的决定权在学生这一事实.它的“强制性”结果引起了学生本能的反感,德育的实效性自然大打折扣.怎么办?德育的出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受现行升学考试的导向和影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这门课演变成“知识德育”——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成了附属的教育内容。这种忽视情感因素参与的教学模式无异于一种“价值灌输”,学生难以对这些道德要求产生自身需要的体验,课堂上常出现言者谆谆而听者藐藐的局面。事实也表明,  相似文献   

13.
当今教育界,一闻“灌输”,便是痛斥不已。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灌输是一个带有眨损含义的价值术语”。保罗&;#183;弗莱雷认为压迫者的教育就是一种“讲解教育”,充满了灌输。“讲解(教师作为讲解主体)引导学生机械地记忆所讲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学刊》 2000年第 5期,发表了孙喜亭先生的文章《德育要拒斥任何意义上的“传递”、“灌输”吗 ?》,孙先生是针对“当前有一种德育立论,主张应从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层次上全面否弃、拒斥灌输”而发的。我同意孙先生的德育不可能完全拒斥任何意义上的“灌输”的观点,因为没有继承 (灌输 ),就没有进化。但是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向孙先生请教。   一关于“灌输”的界定   孙先生说:“这个文化传递的过程,其实,也可以称为灌输,即所谓‘输入’社会意识内化于主体”,“灌输就是对人晓之以理,就是传播与传授…  相似文献   

15.
学校必须重视和加强课堂道德"渗透"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道德教育要取得成效,主要依靠教师通过为数不多的课堂德育课程进行直接的“灌输”教育是不够的,更何况我国传统的“灌输”教育方法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必须重视在德育课程以外的其它学科中加强道德“渗透”教育。一是重视通过开设大量的人社会科学课程进行道德“渗透”,即寓道德教育于人社会科学教育中。二是重视在专业课程的教育中进行道德“渗透”。这样有利于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把教书与育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对转型期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研究高职学生价值观变化的特点并对其进行适时教育就成为新时期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何谓价值观“价值”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般意义上的“价值”所指的是客体的作用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客体对主体存在的意义。价值就是通常所讲的“有用”、“有益”或“有利”。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观是人们基于生…  相似文献   

17.
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固然有其深刻的、复杂的社会和家庭因素 ,但就学校教育而言 ,明显地反映了德育过程存在着严重问题。本文从德育过程 ,剖析学生“双重人格”的成因 ,并提出消除学生“双重人格”的教育策略。一、德育过程的偏差 :忽视情感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1.思想道德教育停留于且止于知识层面。长期以来 ,人们总说“德育比较空 ,流于形式”。这一方面是指德育内容脱离实际 ,“大道理”灌输得多 ,面对现实的教育少 ;另方面指教育止于知识层面 ,知识灌输一结束 ,教育也完结 ,其“内化”的…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教育中的情感与理性 有老师反对“教历史就是要教给学生如何理性地分析历史,不要掺杂个人的情感”。提出“学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通过学历史‘学会行动’,将历史的知识和认识融化为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我以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观点。这正是当前历史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误区所在。所谓“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如何而来?为何正确?“真正的教师会注意,不要在讲台上,把某一种立场灌输给学生,无论其方式为明讲或暗示。因为以‘让事实自己说话’的方式……是最欺骗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德育工作难做吗?难!德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要么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要么是把德育片面理解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更有甚者,把德育知识当作条文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有没有快乐的德育?有没有“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有没有回归生活、回归生命的德育?泗洪县中小学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立足于生命整体,在社会公德、心理健康、理想志向三个维度,广泛开展以“诚信、自信、信念”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诚信是立身之本,自信是成才之基,信念是力量之源。由此促进学生道德生命的和谐发展,为生命奠基,小活动做出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20.
陈菊 《现代教学》2008,(3):41-42
时政教育是教师利用具有时代特点、适合时代需要的新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价值观教育的一种德育,是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相一致的。开展课前三分钟的“时政演讲”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