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库全书提要》是中国古代较好的目录书,为四库馆总纂官纪昀所手定.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卷六说:"《四库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也有"余作《四库全书总目》"的话,可见,纪昀本人也是把《四库全书提要》作为自己的著作的.《四库全书提要》的初稿,是由四库馆各纂修官分头执笔,前人有"戴东原(震)主经,邵南江(晋涵)主史,周书昌(永年)主子,纪文达(昀)主集"的说法.戴震、周永年的分纂稿已经看不到了,我们拿现存的邵晋涵《提要分纂稿》与纪纂的《四库全书提要》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许多有意义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正>选本入集部总集类,源远流长。《隋书·经籍志》以挚虞《文章流别集》为总集之始,著录著作107部,2 213卷;《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总集类提要认为《诗经》已列为经部,王逸编《楚辞》已入别集类,故亦以挚虞《流别》为总集发端。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则以著录于《隋书·经籍志》的杜预《善文》五十卷为"荟萃文章"之始。选本溯源虽有异议,但经典选本如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吕祖谦《古文关键》、真德秀《文章正宗》、方回《瀛奎律髓》、高棅《唐诗品汇》、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张溥《汉魏六朝一百三家集》、清代御定《古文渊鉴》《历代赋汇》《全唐诗》《题画诗》等可谓繁多,或专选一体一门,或分类汇集,确实有"删汰繁芜"、除稗存精的作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文章之衡鉴,著作之渊薮"评价总集,不虚言也。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一部丛书,是中国历史上丛书之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是对我国乾隆以前古籍的一次大清理,既是一件学术史上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桩影响久远的大事,对清代乃至后人的目录、校勘、辑佚、丛书的编纂、刻书事业的兴盛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以及在成书以后,围绕全书产生了一系列著作。《全库全书总目》是在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产生的一部目录巨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提要书目,又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纪昀等编纂。在编纂…  相似文献   

4.
梁份《怀葛堂集》,《四库全书总目》谓“前十四卷为杂文,末一卷为诗十二首,漫游杂录十一条”,《清史稿》谓梁份“著有《怀葛堂文集》十五卷”。今存于国家图书馆之《怀葛堂文集十四卷诗集一卷》(以下简称国图本),殆为清修《四库全书》时江西巡抚采进本,署“南丰梁份质人著,同学诸子校”,特多评语,附于各篇之后。书前有姜宸英、王源序,前十四卷收文共一百四十七篇(其中《送朱修龄序》缺首页,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作者小传对于考证作者生平事迹具有巨大的学术价值,但因其卷帙浩繁、成于众手,也不可避免存在阙谬。考《四库全书总目》,南朝作者共36人,著作48部,其中《鲍参军集注》等提要中,作者小传之字号、籍贯、官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讹误。对阙误之处进行辨证,有利于后世引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的批评及国民政府组织的政治审查,使得《清史稿》刊行后的命运格外坎坷。清史馆同人"内清室而外民国",这几乎成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学术定论。辛亥革命是以共和取代王权,具有公认的进步意义。清史馆同人对此并不否认。《清史稿》所呈现的,确是"不一样的辛亥革命",但也不能笼统地视为清史馆同人"敢于"反对共和、反对民国。由于记载史事的角度不同,《清史稿》留下了光宣文人有关现代中国的特殊记忆,这又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清史稿》作为史学文本的独特性。只有深入分析《清史稿》相关行文的背景与成因,才能对清史馆同人持有"理解之同情",从而避免简单的政治或道德批判。  相似文献   

7.
《四库全书总目》成书后,分贮七阁,供士人阅览。随着时问推移和学术文化发展,各类学术著作不断涌出,于是为《四库全书总目》续编,以著录《四库全书总目》成书后新出之著作,遂成为学者们新的需求和目标。在一系列《四库全书总目》的续作中,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是很值得重视的,但是长期以来却被学界所忽略。本文就《郑堂读书记》续接《四库全书总目》的特征及其优长之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台湾《清史》是1961年由张其昀、彭国栋等人编纂的一部史书,该著尽管纠正了《清史稿》反民国、反革命等立场错误,完善了《清史稿》义例,修正了《清史稿》数千处史实错误,增补了《清史稿》诸多内容,学术价值上整体上优于《清史稿》,但是,由于编纂时间不足一年等多种原因,该著仍然存在目录之失、叙例疏漏、体例失当、义例不善、编排之失、史实错误、相互矛盾、漏载重大史事、内容繁冗、论词不当、错字别字、讹脱字句、时间错误、断句错误、缺少图录等各种学术失误.  相似文献   

9.
乾嘉学派治学方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学者辈出,著作如林.据《清代朴学大师传》统计,仅著名史学家就有八十八人.《清史稿·艺文志》著录的历史著作达二千四百三十七种.不仅史学如此发达,清儒在经学、小学、校勘学、金石学、方志学以及工具书的编纂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许多著作到现在还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必须阅读的参考书.清代学术取得如此辉煌的成果,和乾嘉学派的兴起是分不开的.所以梁启超说:"夫无考据之学则是无清学也,故言清学必以此时期为中坚."郭沫若同志也说:"欲尚论古人或研讨古史,而不从事考据,或利用清儒成绩,是舍路而不由."本文试对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对于清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和今天的学术研究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在华夏文明漫漫数千载的发展历程中,史学典籍的记录与传承之功不可忽视,而纪传体史书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历史文献中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从纪传体文献之雏形《世本》问世,到《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文献的诞生,及至《清史稿》刊印行世,纪传体史书经历了萌芽、产生、发展、繁荣各个时期,虽历经百世,却依然傲立于世界史库之林.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8,(6):13-18
清末滁州人黄厚裕结合当地宜麻,但麻利未兴的实际,总结传统经验,撰成《栽苎麻法略》一书。各文献在著录此书时,撰者姓名、籍贯、写作动机等方面多有舛误,现略作校正。此书总结了苎麻自播种至收获技术二十九则,在苎麻营养繁殖、麻园管理和纤维收获方面多有创新。黄氏所陈述的"栽麻八利"见解亦深。此书曾对清末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麻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清史稿·艺文志》的著录和《续修四库全书》的收录都反映出此书具有较高价值,堪称传统种麻专著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教书育人》2008,(1):70-71
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如该书副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所昭  相似文献   

13.
武鹏 《历史教学》2005,(6):29-33
在以往一些历史学家的著作中,拜占廷帝国皇帝朱利安在其统治时实行的尊崇多神教政策更多的归因于他的个人信仰,他也因此被冠以"背教者"之名.本文则试图从经济因素角度出发,并结合当时的拜占廷帝国内部的社会背景,对这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宋代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一生著述颇丰,且对后世影响巨大。清代乾隆朝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典书目的集大成之作,在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四库全书总目》涉及朱熹的地方很多,对朱熹及其著作进行评判时往往抱着十分矛盾的心态,亦褒亦贬,时褒时贬,而且一种力求宽厚博大、公正平允的力量贯穿于这种矛盾心态的始终。  相似文献   

15.
《〈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一书,于2012年11月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自《阅微草堂笔记》问世以来对其进行最为广泛的文献收搜和整理.该书编纂体例严谨,序跋收录全面,注评资料丰富,适用对象广泛,是一部值得拥有的文献整理著作. 纪晓岚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奉清廷之命,仿西汉刘向奉成帝命整理典籍并撰《别录》之故例,领衔典校秘书20余年,编纂《四库全书》并撰有《四库全书总目》和《四库简明目录》,他以此成为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文献学家.此外,他还著有《河源纪略》、《唐人诗律说》,编纂有《历代职官表》、《镜烟堂十种》等,另有别集《纪文达遗集》十六卷传世.《阅微草堂笔记》更是他退食之余,杜门著述,精心结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史书占毕》,明胡应麟撰,未有单行本。此书为《少室山房笔丛》中之史论著作。今考得知《少室山房笔丛》有多种版本,今本人手头仅中华书局点校本与四库全书本,通读两种版本,发现有不少异同,今就四库全书本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或补充。以备此本更好的流传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笔者所见《四库总目》计有三种,一为中华书局影印本《四库全书总目》,二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库全书总目》,三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本《四库全书总目·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载:“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顾炎武作《日知录》,并沿其谬。”而后二种之同类叙述俱作“陈启元作《毛诗稽古编》。”疑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台湾影印武英殿本所作“陈启元”之“元”误,当为“源”字,中华书局本是也。兹证明如下。一、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说文解字》“书前提要”:“陈启源…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编纂于18世纪后期,当时西学进入中国已有两个世纪之久,西学文献在中国已具备相当的规模,然而被称作"全书"的《四库全书》仅收录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并且以科技著作居多。作为整部丛书的目录和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直观地体现了当时官方及主流学者的学术态度,当然也包括他们的西学观。这种西学观,是在诸种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这些存在于学术背后的因素,无论在何时,都对学术的发展发生着具有影响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明代考据学是明代学术史的重要内容,对于明末清初学术风气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以《四库全书总目》中著录明代考据著作之体要为考察对象,可以洞见四库馆臣这一学术共同体对明代考据学的认识,包括馆臣对明清考据学关系的认识,即承认明代考据学对清代考据学"导夫先路"之功。相对于明代理学末流空疏的学风,馆臣对于明代考据学著作无疑更是偏爱,但由于无法与乾隆时期日趋缜密的学术风气相比,馆臣也对明代考据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唐代大政治家陆贽的奏议“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东坡七集·奏议集》卷十三《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且“真意笃挚,反复曲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翰苑集”条),“纡馀委备”、“正实切事”(《艺概》卷一)。无论思想内容或写作技巧,都堪为“一代典章”(《皕宋楼藏书志》卷六十九),因此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宝重”(《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陆贽的治国思想、理财之道,于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为整理陆贽的著作,笔者对陆集的版本情况作了初步探索。现根据所见到的陆集版本和诸家书目的记载,将其流变过程略述于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