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五册课本《柳敬亭传》中的“国变,宁南死”一句,人教社《教参》译为“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课本⑩注“国变”为“明朝覆灭”,此译注皆悖于史。传载,柳敬亭“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课本④注“这是北京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崇祯皇帝死后...  相似文献   

2.
韩建岐先生《说“国变 ,宁南死”》(载《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10期 ,下称韩文)一文 ,材料或有失实之处 ,试订误如次。一、援引史料之误韩文称 ,南明至“1663年朱政权结束 ,延续19年” ;左良玉“军事变乱”导致弘光政权“迅即覆灭”。此说失据。关于南明政权起讫。据戴笠《行在阳秋》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 ,1661)九月 ,清平西王吴三桂入缅 ,十二月初三 ,缅人执永历帝献吴三桂 ,永历朝亡。张习孔、田珏编《中国历史大事编年》 :“十二月 ,清军抵缅甸旧晚坡 ,初三日 ,缅人执永历帝献军前。”(第五卷 ,44页)…  相似文献   

3.
荣禄在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担任重要角色。他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并通过“已亥立储”和“归证照会”把清政府一步步推向战争的深渊。战后,由于他手中的军事权力而最终能脱身事外。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了李伯元的一部重要作品——《庚子国变弹词》的资料来源问题。文章通过将《弹词》文本与报章汇辑本《西巡大事本末记》及其盗印本《西巡回銮始末记》的对勘共读,指出《西巡大事本末记》一书实为李氏写作《庚子国变弹词》的直接依据;从而使李伯元“取材于中西报纸者十之四五”的自我表白具体化,并可由此进一步了解《弹词》的写作情况。  相似文献   

5.
荣禄在1900年的庚子国变中担任重要角色。他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并通过“已亥立储”和“归证照会”把清政府一步步推向战争的深渊。战后,由于他手中的军事权力而最终能脱身事外。  相似文献   

6.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封锁”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黄振,柳仕超关键词拿破仑,大陆封锁,覆灭关于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原因和教训,我国史学界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所论述。本文则试图从大陆封锁政策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些探讨,论述大陆封锁政策对法国和欧洲的经济政治影响,并如...  相似文献   

7.
1916年发生的“京钞风潮”不仅使袁世凯政府的财政破产,而且直接导致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覆灭。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通过“雷峰塔”、“法海”、“白蛇娘娘”三个艺术形象,揭示了封建统治必然崩溃、封建顽固势力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显示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报纸有1200年的历史,始于唐代“开元杂报”,历经宋代的“邸报”和“小报”、明清的“京报”。现存的两份唐代的“敦煌进奏院状”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封建官报历经宋代、明清,随着清王朝覆灭而消亡。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通过“雷峰塔”、“法海”、“白蛇娘娘”三个艺术形象,揭示了封建统治必然崩溃、封建顽固势力必然覆灭的历史规律,显示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11.
武善增的《文学话语的畸变与覆灭——“文革”主流文学话语研究》,是一部为了忘却的记忆的历史记忆钩沉著述。毋庸讳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血痕已经被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年轮磨洗得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12.
阎日关系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阎锡山赴日留学开始,直至1949年他的统治覆灭结束。在1935年“华北事变”前,阎锡山借助日本人的力量、扩张自己的势力。“华北事变”以后阎锡山面对日、蒋、共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学语文教改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现在是20世纪末期,21世纪的曙光已依稀可见。在此世纪之交,回眸现代语文教育的历程,感慨良多从“戊戌变法”改良教育算起,至今不过百年;从清王朝覆灭、“民国”建立算起,至今不过八十六七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废弃“文言”推广“白话”、建立新学堂推行...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产生在十八世纪中叶,即所谓“乾隆盛世”,实质是封建社会业已腐朽、不断走向灭亡的历史转折时期。作者曹雪芹亲自经历了封建贵族家庭由“烈火烹油”之盛到“忽喇喇似大厦倾”之衰,看清了封建贵族阶级骄奢淫逸的“世人的真面目”,以及他们“树倒猢狲散”的覆灭命运。曹雪芹把这一切都融化在《红楼梦》  相似文献   

15.
说到中晚唐政治史,不能不提起牛僧孺与李德裕这对老冤家,也不能不提起围绕牛、李二人展开的错综复杂的“牛李党争”。“党争”是史学界公认的唐代三大痼疾之一,它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鼎足而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李唐王朝的衰微以至覆灭。对于“牛李党争”,历来史家积讼?..  相似文献   

16.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1901年,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为求自保,被迫实行“新政”。1904年(光绪二十九年)1月13日,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时称“癸卯学制”,一直沿用到1911年清朝覆灭为止。  相似文献   

17.
“四人帮”的覆灭,使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获得了又一次解放。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彻底推倒“四人帮”反革命的“两个估计”的同时,对脑力劳动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知识分子的状况,作出了科学的评价。这一旗帜鲜明的拨乱反正,为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扫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18.
因广州商团事变引发的工商阶级对抗,不仅是国共合作“扶助劳工”的政治动员的产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孙中山政府为挽救其危亡而刻意实施的权宜之策,并不意味着国民党已步入“阶级斗争”的理念正轨。随着商团的覆灭,此种阶级意识亦即呈弱化态势,这与国民党“工商协调”的劳资政策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9.
在叙写庚子国变的晚清时事文学作品中,李伯元的《庚子国变弹词》以说唱体书写重大时事,并在涵容史实、描写事变诸方面较为齐全,成为其中颇为引人注目的一部.以是作为代表的庚子叙事文学,集中体现了当时民众对于此一家国劫难的认知与判断,反映了存在于底层社会的生动复杂的观念世界,从中亦可见出世变与文学的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20.
臧洪是东汉末年的“海内奇士”,在“缔谋伐董”的活动中,普扮演了“为天下倡先”的重要角色,对维持东汉政权的苟延、促使董卓政权的覆灭肥及延缓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个体自觉”的意识和“气节”,在“群体自觉”向一已天地回归的际遇中,是令人称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