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课堂教学同其他课堂教学一样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的主阵地。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卢梭更明确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去激励、去唤醒、  相似文献   

2.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可见,你教的东西,学生容易学,喜欢学,学得好,那么你就具备了教育的艺术.本文重在从教学结构入手.探究化繁为简的语文教学模式.从而追求高效的语文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引起业内许多人士的关注。李怀源曾在《驾驭语文课堂的艺术》中提出:“语文教师怎样教学生,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才能让学生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呢?”由此,对语文教学艺术的探讨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应是充满阳光的地方,是向每一个学生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乐园。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课堂究竟该是什么样的呢?用叶澜教授的一句话来概括:“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要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创造奇迹。教者启发有方,能使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可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了创造的快乐。因此,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好阵地。笔者从教多年,下面就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讲台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讲台下学生听得兴味索然。语文教学究竟怎么了?古人云:“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只有“善教”才有“乐学”。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强调实践性、培养动手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伍莉芬 《小学语文》2011,(10):40-40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学跟着教走”。备课,主要是“备教材”;设计教案,主要考虑如何“教”;教学过程中,则一味地“走教案”。这样的语文课堂往往出现如下局面:学生已知、已会的或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仍不厌其烦地教;学生应知、应会的或教师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教师忽略不教;还有不论教师教得多么辛苦,学生还是学不会的,教师也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一个个宝贵的40分钟,就在学生的厌烦、畏难和失望的情绪中悄然流逝。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晴雨表。脱离课堂教学这个支撑点,谈教育理念,谈教学改革,都无异于纸上谈兵。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但课堂上我们的老师该如何去教,我们的学生该如何去学,如何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意识,活化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核心课题。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想从昏暗的死胡同,奔向光明的康庄道,必须冲破“四唯”桎梏。所谓“四唯”,是指“唯教师是从,唯教材是从,唯教参是从,唯考试是从。”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痼疾。在“教”与“学”的矛盾对立统一体中,我们长期以来总是把教师作为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语文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课堂内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情感丰富的教师授课语言等方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通过十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要想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必须首先赢得学生的亲近、爱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足以让学生信服,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那么青年教师如何使学生信眼呢?笔者就自己的实践谈几点体会。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的品质就是爱孩子,爱学生。爱孩子,就要把自己的整个心灵奉献给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要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  相似文献   

10.
丘宗泽 《广西教育》2009,(29):38-38
语文课堂教学是展示语文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语文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语文,尤其是喜欢语文课,在师生的交融中完成语文堂教学任务,怎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语文的主角呢?笔者通过自己努力实践与思考,认为有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丘宗泽 《广西教育》2009,(28):38-38
语文课堂教学是展示语文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越来越光彩夺目,语文教育的形式也逐渐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到“师生互动”再到“主动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转变。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喜欢语文,尤其是喜欢语文课,在师生的交融中完成语文堂教学任务,怎样在教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创造语文的主角呢?笔者通过自己努力实践与思考,认为有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几年来,我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努力把“教人求真”融于教学中,使学生“学做真人”。一、在熏陶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教学——“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而且由于经常接触优美纯洁的音乐,会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歌曲是音乐与歌词有机结合的综合艺术。该艺术之显著特点在于它是以音乐与歌词的完美结合,并通过其特定的形象去反映其内容,抒发作者内心感情,表现作者思想世界。因而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3.
所谓教育艺术,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艺术的教育,教育的艺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艺术“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并且它又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就是说,它不会使教员感到烦恼,或使学生感到厌恶,它能使教员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此外,它又是一种教得彻底、不肤浅、不铺张,却能使人获得真实的知识,高尚的情谊和最深刻的虔信的艺术”。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卢梭说:“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国古…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一门艺术,"活"堪称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追求的至上境界,它通过教师教的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学的境界中体验到教学艺术的美,从而实现教学艺术的审美价值。要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达到活的教学境界,教师应该是"作茧而不自缚",追求"刻意感觉的无意化"。如果教师能达到"教活"的境界,学生的"学活"就不成问题了。下面结合实践论述实现活的至上境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构建朴实而艺术的语文课堂”,这是一种来自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假想,又是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如何做好这一课题,最终使假想不假?要知道:“朴实而艺术的语文课堂”不是模式只是理念,要证实这种理念,寻绎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还须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证实,也就是通过打造语文精品课来证实,这也是课题研究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空白艺术,是所有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在书法、绘画、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历来都讲究空白艺术,尤其是书画作品,空白是其“半壁江山”,就像我们离不开空气一样离不开空白。艺术作品中的“空白”,追求的是一种“空灵”的“空间感觉”,从而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对于传情达意有说不尽的妙处。它容纳了无限的外延,使其向纵深延伸,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去演化,因而也更具魅力。一、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提出所谓空白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并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中。美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如果能在范读、讲解、板书、教态展示等基本教学过程中,注重美感作用,使听、说、读、写在美的旋律中达到知识和技能的和谐统一,那么,语文教学就能实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徐劲松 《现代语文》2008,(9):155-155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教文本:教师把文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细说慢讲地灌输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降低了学习效率,使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改应运而生,一次又一次,一轮又一轮。进入21世纪后,“语文教育必须面向21世纪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成为一句口号,这就要求语文课堂需进一步改革:  相似文献   

19.
导入语,是教师上课开始时所讲的与教学目标有关、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席话,即所谓“开场白”。清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他说的是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艺术,同样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也该如此,要起到先声夺人、扣人心弦的作用,使学生涣散游离的心在短时问内能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无论哪一门艺术 ,都要在“活”字上做文章。探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辩证艺术 ,也就是要探索由“活教”到“教活” ,由“活学”到“学活”、“活用”的规律。它对于课堂教学程序的优化控制 ,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贯彻素质教育精神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学目标的活 :难易适度进行任何一项活动 ,都要有的放矢 ,这个“的” ,在课堂教学中 ,就是教学目标。有了目标 ,才能克服主观随意性 ,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不能随意设置 ,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 ,从培养人、锻炼人、造就人的角度去设置。如果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