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敏 《新闻窗》2015,(2):61-62
电视是服务"三农"建设的主要阵地之一,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农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筹划解决"三农"问题,对"三农"的关注促使电视行业纷纷重视对农业节目的筹办、投入力度。农业节目围绕"三农"问题展开节目策划,可帮助农民加快致富步伐,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应用电视的声画宣传优势,将农业生产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形象地传输给农民朋友,切  相似文献   

2.
新民人民广播电台的对农专题节目《金色田野》是一档深受当地农民朋友欢迎的节目。其中以介绍农民致富经验为主的《小康之路》栏目更是成了引导当地农民走上致富道路的良师益友。多年来《小康之路》共播发了近两百篇介绍农民致富经验的消息,为新民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开阔农民视野、拓宽致富思路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咏梅 《青年记者》2013,(20):130-131
农业节目主持人在传递信息、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才能找准定位、做好农业节目的主持工作呢?一、思想定位:以农为本,为民服务。要确立"以农为本"的思想,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实际,了解农民生活和需求,为农民朋友传递致富信息、致富经验,服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是农民致富的金钥匙。办好农业科技节目,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必将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增强节目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三个方面对如何办好农村科技节目进行了探讨,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三农”工作的任务仍然艰巨。而如何引导农民科学致富一直是广播人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我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随着全省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通过广播学习科技知识、了解科技信息。河北农村广播自开播以来,一直本着“听农民说话、为农民说话”的宗旨为广大农民服务。为了达到帮助农民更快、更好走向富裕的目标,农村广播从2008年1月起隆重推出了《农博士来咱村》节目。这档节目定期邀请农业专家走到田间地头,解答农民朋友在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探索在新形式下如何加快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广大农民渴求农业科技和致富信息的大背景下,对农节目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怎样进一步办好节目,使之真正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笔者结合工作的体会认为,对农广播节目要在“平实”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河北广播》2008,(2):I0004
2月26日,河北电台农村频道举办农业专家联谊会,探讨如何办好农科服务类节目。 农村频道开播以来,坚持以农业专家为知识和技术依托,为农民朋友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普遍欢迎。《农博士来咱村》、《科技村村通》等节目,已经成为农民科技致富的“补给站”。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因此,农业科技宣传普及在当今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发显得举足轻重。如果说在农村光靠勤劳可以解决温饱,那么,致富达小康就要靠科学技术来实现。要力求把电视农业科技节目让农民接受后转化为农民自觉的学习实践活动。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技术,是让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边学边干,边干边学;使农民劳动力在区域性与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现实冲击中受到启蒙。因此,电视农业科技节目要努力把节目办成农技推广站、信息交流站,立足面向基层、  相似文献   

9.
王克秋  于芳 《视听界》2006,(4):97-98
泗阳县总人口有9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2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8.5%,是一个农业大县。泗阳广播电台每周三期、每天三档播出的对农科教节目“科普天地”,每档20分钟,比原有的对农科教节目每周增加时长近7个小时。节目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设有“农事顾问”、“农业科技”、“致富金桥”、“有问必答”四个子栏目。节目加大了对农科技教育的宣传力度,报道准确及时,真正做到服务农民,起到了较好的科技引导宣传效果,收听率提高了28%。要做好对农科教节目,笔者认为可做到四点:第一,节目采编人员要对农民群众有深厚的情感。对农科教节目属于服务…  相似文献   

10.
谷峰 《新闻世界》2020,(2):19-2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方电视台的农业栏目随之应运而生。要留住众多的农村电视观众,就要把栏目办成农民观众自己的栏目,使农民观众在栏目中找到想要了解的致富信息、国家农业方面的政策法规等。而办成农民观众自己的栏目,内容上要充满"农味",做到"让农民说,让专家说,让政策说;打造一支心系"三农"、懂"三农"的编辑记者队伍,同时要扩大节目内涵,创新报道方式,切实提高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1.
董娟 《声屏世界》2008,(11):30-31
节目内容决定主持人风格。农村节目决定了节目内容必须围绕着“三农”展开。所以,做农村节目主持人,必须要关注农民生活,把握农业走势,了解中国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进程。尽全力做一名在“三农”领域内专家型主持人,关注农民朋友的生存、民主和权益等各个方面,全方位为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办好农业科技节目,特别是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节目,这是对农电视节目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这类节目农民过去不太喜欢看,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于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节目的传播内容与农村观众的需求错位。一些对农栏目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节目缺少“农味”.广大农民朋友看节目时“欲知”、“应知”的内容或者说目前农时农民非常想了解的具体的实用技术,在我们的电视节目中很少看到。  相似文献   

13.
对农资讯类节目是以面向农村,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宗旨,以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切入点,关注农村、报道农业、服务农民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节目,报道的内容突出体现在以农业求发展、农村求进步、农民求致富为基本目标,重点展现在服务和促进"三农"加快发展上,因此要针对其特点寻找定位。一、从实用性上找定位节目的定位决定于农民的需求,发现和满足农民的心  相似文献   

14.
《金色田园》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唯一一个全国名牌涉农节目,创办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是一档宣传"三农"、服务"三农"的板块类节目。节目主要播出形式为直播及热线互动,围绕"三农",为农民提供信息、政策、科技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此外,节目还邀请一些领导及知名农技专家走进直播间,解读农业政策,讲解现代农业新技术,通过热线接受农民朋友的咨询,解决农民朋友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5.
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而言都是传统的农业县,农业经济占主导,农村、农民多。象松阳县23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就占了20万,全县401个行政村,95%在农村、在山区,因此,开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对农节目非常必要。但县级台要办好对农节目,让农民朋友喜欢听、感到有用,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16.
周敏 《新闻传播》2015,(4):74-75
从2004年开始,中央1号文件已经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可见"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开办农业节目对于宣传和解读"三农"政策,反映农村的民情民意,推广农业科技,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农业节目而言,它的收视市场将直接决定它的发展前景,因此,重视农村收视市场,贴近百姓生活,才能有效实现观众和媒体双赢,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地方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地位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策略,从而为更好地促使农业电视节目贴近百姓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2004年开始,中央1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问题,可见"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开办农业节目对于宣传和解读"三农"政策,反映农村的民情民意、推广农业科技、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农业节目而言,它的收视市场将直接决定它的发展前景,因此重视农村收视市场、贴近百姓生活,才能有效实现观众和媒体的双赢,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地方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地位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策略,从而为更好地促使农业电视节目贴近百姓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对农节目的生存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翀 《视听界》2004,(3):16-17
今年,一号文件如春风般吹遍大江南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中国的农民看到了希望,感受到温暖,但同时他们也在追问,一项项利民政策如何变成他们口袋里的现金。的确,农民的担心是有根据的,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整个社会对“三农”的关注还很不够,就媒体来说,近年来对农节目大大减少。以江苏省为例,新华日报社主办的对农报纸《致富报》停办,江苏电视台的对农节目《乡间彩虹》停办,江苏三大主流媒体中只有江苏电台的《农村节目》硕果仅存。这样的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对农节目被大大削弱甚至取消,充分地说明了现阶段媒体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作为一个企业来运作,作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的农业报道,大多围绕农业生产春种秋收,年复一年,给农民朋友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人说,这是典型的新闻报道“四季歌”现象。长此下去,这些对农节目就会缺乏吸引力,影响收视率,失去了节目采制的初衷。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创新农业报道,几年来,通过从事对农节目的采编实践,笔者感到必须深入农村第一线,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拓展报道空间,抓住重点、热点、难点,对农报道才能常做常新。  相似文献   

20.
郎林 《记者摇篮》2007,(7):64-64
农业电视节目,以鲜活的可视形象和声音反映三农的新变化和新发展,新趋势,指导农业生产,为农民服务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实践证明:做好、做活、做精农业节目,除了具有真实的镜头语言,朴实无华的文字语言以外,现场同期声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表现因素,这是因为现场同期声具有不可替代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它可以更加真实、生动、客观地再现现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