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教师应有这种能力——用23种不同的语调说同一句话,这才具备表达语言的功力。”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他的言语能力应为一流。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要成为作者的代言人,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只有这样才能真挚地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依靠真情实感和人格感召实现作者、教者、学者心灵的交融,情感的共鸣,才能实现教师、教材、教法、教境四位一体,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渗透到教…  相似文献   

3.
只有抓好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字词理解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顺利、有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联系生活、想象品味、归类对比和练习运用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鲜活性、清晰性和丰满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走进文章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读历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当下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一直存在着从满堂讲走向满堂读的误区,似乎读就是语文,读就是课改,读就是语文教学的一切。诚然,"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才能在教师的推动下和文章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升华",但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地为读而读,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形式多样地读,读出实效,读出情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和理解感悟相融合,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课文学习的引导都只是停滞在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一般感知阶段,而忽视了情感活动,且很少有人能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内容所描写的意境,也无法进入到感动阶段。这样,学生就无法和作者产生同样的爱与憎、喜与怒、哀与乐等情感,语文教学就必然会陷入一种枯燥乏味、呆板无趣的泥沼之中。  相似文献   

6.
曹丽娜 《考试周刊》2013,(16):38-39
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在朗读、想象和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发掘文章的情感因素,细致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体作者的情,察作者的意,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然后才能向自己的学生传情达意。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要找出文章的动情点,深入进去,用心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深情,努力做到教者与读者、作者心心相映。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人们常说,学习语文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意思是说,要学好语文,必须揭示文章蕴含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要体会文章的情感,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受到文章的感染,与作者心心相印,同忧喜,共憎爱。这种道理的陶冶和情感的共鸣,反过来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领会和学习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妙处,更能促进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为此,在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运用多种(丰富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情真…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学生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更贴切、更深刻地学习、理解作品,使其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审美愉悦。作者的情感因素是作品意境的重要构成部分。“情”不同,“境”自相异。故同登高处,陈子昂见到“天地之悠悠”,杜甫则见“齐鲁青未了”的画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将作者笔下的美景、生动的艺术形象与作者的情感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走进情景交融的文章意境。学生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理解了其心境,才会更好地理解其对景物的感受,才会有对意境美的真切感受,才能顺着作者琮琮的情感之流,…  相似文献   

10.
徐伟涛 《考试周刊》2012,(82):52-53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加强感悟和情感体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作者从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的重要意义谈起,说明注重感悟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从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根据不同语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在阅读理解中领悟读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感悟体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是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感情,让学生与作者同喜同悲,教会学生敢爱敢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10):29-30
散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教育常见的作文形式,大部分学生对散文存在误解,盲目地认为散文作文形式十分的简单,阅读起来也并不难,能够轻松掌握散文中的思想情感。但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散文属于一种形散神不散,蕴含着丰富思想的文章形式,并不是学生简单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散文本质内涵,才能够从散文阅读中更好地体味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当前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审美困境,并提出具体的审美教育对策,旨在有效促进散文阅读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领域里,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字里行间的真谛,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内心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道德思想及文学素养,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因此,教师要具有深挖文章情感内蕴的能力,引导学生与文章作者同休戚,共哀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更积极主动,更能体会到文章的深意,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成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拓宽主动的情感空间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动辞发"的结果,蕴涵了作者浓浓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既是学生与作者情感神交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情感孕育和升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经历作者的情感,也要关注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语文学科不等同于其他人文学科,学生情感的孕育及与作者情感所产生的共鸣,不会游离于课文的语言文字之外。只有披文入境,理解语言文字的精妙,体验作者情感,才能因文生情。如在教  相似文献   

15.
语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要素,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育。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采取朗读教学来培养学生情感。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所包含的作者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来获得情感体验。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师有责任在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将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那么,怎样才能“发掘”出作品的内蕴,实施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文本就是我们语文课堂的一种凭借。教学中,能真正用心地细读文本的教师并不多。为快速达成教学目标,隔靴搔痒,舍本逐末,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必须先提高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教者只有穿行于文本语言的细细品味中,才能掘出深意,设计新意,才会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提高语文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使作者的中心思想得到有效的表达,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主要思想情感。因此,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特别重要,教师必须要重视其研究,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理解、分析和感悟作者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细微情感表达,并进行综合分析,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然后从背景分析、多媒体导入、创设情景以及衔接生活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  相似文献   

20.
<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说明,情感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拥抱它。只有观赏者与创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乐其所乐,悲其所悲,爱其所爱,憎其所憎,才能算真正读懂一篇文章。据此,本人认为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感知体悟,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