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图书出版行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出版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图书的著作权问题。图书编辑人员作为图书出版相关工作的主要人员,其日常工作与著作权保护问题密切相关,有必要加强自身的著作权意识,提高侵权防范意识,从而增强图书出版过程中著作权的保护力度,促进图书出版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将通过图书出版编辑在选题策划、审查书稿、加工整理以及签订出版合同中比较容易出现著作权侵权问题的几个环节进行讨论与分析,从而使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尽职尽责,严格把关,以避免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出现著作权纠纷问题。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合同是指著作权人将其作品的复制权与发行权许可出版社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以图书形式使用,由出版社承担印刷与发行费用,并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协议。图书出版合同明确规定了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我国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围著作权法》(以下称“原《著作权法》”)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为了加强保护著作权的力度,与国际著作权保护公约有关规定接轨,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于2001年10月27日作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对原《著作权法》作了修正,并重新公布施行。笔者根据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实际工作,对与图书出版合同相关的儿个法律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3.
谭家宝 《出版广角》2013,(10):74-75
在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中,传统出版中期刊著作权法律关系和新兴的数字出版业的相关法律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以传统出版业的期刊著作权谈为切入点,进而谈到当前数字出版和电子出版物中的产权保护问题,从而呈现出我国出版业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法律关系及其处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隆涛 《出版广角》2015,(10):56-57
中国图书出版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以及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出版翻译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在跨文化语境下,我国图书出版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当前图书出版的现状,并以市场和翻译为出发点,提出了几条我国图书出版原则以及出版翻译中的小策略,旨在提高跨文化语境下中国图书出版翻译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加入国际著作权公约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完善涉外出版合同工作的管理,国家版权局日前向各有关单位发出《关于对出版外国图书进行合同登记通知》。要求:凡图书出版单位出版外国图书(含翻译、重印出版),应与外国作品的著作权人签订出版合同。各地出版单位(包括中央级出  相似文献   

6.
政策问答     
石林 《出版参考》2005,(6S):4-4
企业所办的内部刊物从网络上摘编相关文章一定要支付报酬吗?;自费出版的多本图书,用的是相同的书号。现在该图书均被盗版,该一号多用的图书是否均享有著作权呢,该权利是否为我国法律所保护?能追究商家的侵权责任么?  相似文献   

7.
薛慧 《大观周刊》2012,(49):56-56
图书出版行为注定与两个概念紧密相随:“图书出版合同”与“著作权”;图书出版合同所承载的权利义务是出版行为全面展开的依据,但享有权利必承担义务,合同的履行蕴含诸多法律风险,出版者必须高度重视。从图书出版合同的严格管理来防范出版社法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问答     
问:翻译外国图书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首先要查明该书的著作权归谁所有。一般外国图书的版权页上都有一个版权标记(C)标名版权的所有人。在我国,一本书的著作权人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该书上署名的作者。但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作者的版权一般都转让给出版商,因此作品的版权往往是归出版商所有的。明确了著作权人以后,就要设法与其取得联系,签订翻译出版合同。如果自己没有办法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可委托代理人或代理公司办理。从理论上说,翻译出版外国图书,是译者取得著作  相似文献   

9.
陈昕伊  何晓燕 《编辑学报》2019,31(5):498-501
论文著作权和期刊著作权在法律和经济层面都很重要。随着学术期刊国际出版合作日益密切,它们关系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形象,也影响著作权相关贸易和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发展。讨论了国内和国际英文学术期刊的论文著作权现状;指出了信息时代和国际化背景下,国内英文学术期刊著作权的问题:为国内英文学术期刊处理论文与期刊著作权归属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名人图书的出版发行热潮势不可挡,随之而来的便是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法律问题。针对名人图书中有关摄影作品著作权、名誉权、修订版授权等问题的涉案图书不断地增多,部分案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及出版发行界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关注。分析相关案例对解读这些法律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与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加入WTO及新的著作权法的出台,出版业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在不断改善的法律环境下,如何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权、如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问题。本文从编辑职务行为的角度来探讨图书编辑活动与著作权侵权之间的关系。一、编辑行为的属性与责任划分编辑作为图书出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担负着对所编图书审读把关的职责。如果编辑尽心尽职尽责,既把住了关,又避免了在工作中发生侵权现象,则不会出现著作权侵权问题。倘若编辑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出版纪律,没有认真把关,甚至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则侵权是不可…  相似文献   

12.
何蓉 《科技与出版》2021,(5):110-114
数字技术应用打破了传统出版法律关系的平衡,引发一系列著作权问题.为缓解作者与出版商之间的矛盾,法国以出版合同改革为基点,重新审视合同法视域下作者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这既是对意思自治基本原则的回归,又顺应了"以作者为中心"的历史保护惯例.在对法国数字出版有益经验研究之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我国《著作权法》图书出版的有关规定,试图为我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图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网络图书有数据库和文件两种组织形式。其出版主要有在线版和印刷图书数字化后上网传播两种形式 ,阅读方式有在线、下载到PC机上或手持阅读器上阅读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出版主体有待认定 ,著作权保护状况不好 ,收益模式有待探索 ,选题狭窄 ,相关技术落后 ,等等。上述不足 ,也正是今后对策研究的重点。参考文献 18。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我国口述历史法律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口述历史著作权问题、口述历史名誉权和隐私权问题以及口述历史公开利用与出版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出版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方式的兴起,传统课程教材也开始在纸质图书基础上通过网络渠道进行出版,但由于数字化图书法律法规、侵权行为认定机制等的不完善,数字图书出版可能会产生大量的著作权审查、侵权责任认定问题。本文围绕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对数字教材出版的著作权授权、审查,以及著作权法律机制不健全而带来的侵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著作权版权保护、行为损害处理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目前我国法律图书出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国法律图书的出版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法律出版社、群众出版社两家专业出版社;文化大革命中法律出版物  相似文献   

17.
出版社所出图书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基本情况,主要分为“未经著作权授权许可使用性侵权”和“涉嫌剽窃性侵权”两大类,编辑人员作为出版社相关图书出版把关的主要责任者,对其负有间接责任,或者说负有连带责任.图书编辑应该在选题策划与申报、审稿与编辑加工、出版合同签订与执行等环节,切实加强著作权把关职责.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参加国际版权公约之后,出版社碰到了一些翻译出版业务的新问题,故连载本文以助。本文论及签约前后有关版权问题,值得重视;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可供借鉴。本文摘译自《翻译出版业务》一书,作者宫田昇先生是日本综合著作权公司社长,从事翻译出版和著作权代理业务几十年,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数次在中国讲学,介绍海外的翻译出版情况。摘译经作者同意。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技新秀的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亦进军于传统出版领域,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应时而生.然而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却因增强现实技术的介入而在多环节具有著作权侵权风险.但我国现行著作权制度并不能对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著作权侵权风险做出自洽性解释.应以第三次著作权法修改为契机,对我国著作权制度中作者权利体系及著作权权利限制制度做出完善,以促进增强现实技术稳步前进,保障增强现实图书出版物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字媒体交易打破了传统的著作权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博弈格局,数字化图书资源的网络传播权问题也成为了图书著作权侵权纠纷的焦点问题。如何保护数字图书创作者著作权,销售者的经营权和消费者的消费权,防止数字化图书作品的非法拷贝与分发,并探索非法散布者的追踪路径,获取有效的法律救济渠道和图书著作权保护制度已成为数字化图书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