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相 《青年记者》2005,(4):22-26
韩小蕙女士是《光明日报》资深记、高级编辑、名作家。尽管她的这个“身份”是新闻界、学界众所周知的,我仍然要在章开头标明,因为我希望各行各业各个方面可能对这个名字还比较陌生的人们都能够认识她,了解她,感知她,热爱她——在多少人忘却崇高,鄙视信仰,失去追求时,韩小蕙以她柔弱的双肩、手中的笔,始终坚持职业操守,坚持人的良知,坚持人生真善美情怀。而且贵在“始终”,这是多么难得啊!  相似文献   

2.
"档案工作虽然默默无闻,枯燥乏味,但我觉得是光荣的.我一向奉行这样的原则,只要这项工作需要我,我就一直干到底",田爱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总工会调任档案局当局长,7年我来,她始终坚持自警、自省、自励、自强,饱尝了档案部门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3.
关于韩小蕙     
关于韩小蕙孙郁韩小蕙是《光明日报》副刊的编辑,近年写了大量的散文。作为同行,我很注意她编的版面:大气、洒脱,文章多是有分量的。她偶尔写下的散文,也很有趣,虽然接触不多,但一些篇章,留有较深的印象。在北京的女编辑中,像她那样扎扎实实工作,且潜心创作的,...  相似文献   

4.
<正> 一年来,我馆各项改革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为学校教学科研、为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提供优质服务这个根本目的进行的.这样就使我们的改革工作坚持了正确的方向.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正确地处理了管理改革与业务改革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以不断推动改革工作的全面开展.其主要作法之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即根据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远近期相结合,逐级制定学期改革规则,作为奋斗目标,并落实到人;而且,定时对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考核.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从本校本  相似文献   

5.
记韦君宜     
许觉民 《出版参考》2006,(26):36-37
在60年代前,我知道韦君宜这个名字,她在编团中央办的《文艺学习》,但是我并不认识她.60年代初,我工作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因故人事大变动,1957年社长冯雪峰被划上右派而下台,1959年,接任的社长王任叔(巴人)又因大谈"人情、人性"而被免职,因此这个"社长"的交椅就一直空着.  相似文献   

6.
行动的写作     
这个专题我想让写作者自己说话,他们是写《十四家》的陈庆港、写《中国在梁庄》《梁庄在中国》的梁鸿、写《上课记》的王小妮,他们的职业分别是职业摄影师、大学教师、大学教师兼诗人.本来还邀约了写《冬牧场》的李娟,她还在遥远的新疆做一个真正意义的"劳力者",我不想因为我的约稿改变她的生活节奏.作为这个专题的主持人,我还是想,他们说他们的,我说的我的,这种主持不"主"的方式,也许倒可以有一种各说各话的嘈杂.  相似文献   

7.
认识王小柔是十年前.那时,她刚出版她在天津《每日新报》的专栏结集《把日子过成段子》,是文坛崭露头角的"专栏女作家".而那时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也不过四年,刚编辑了我策划的第一套书——赵婕的专栏随笔集"纯棉时代".正因为"纯棉时代",赵婕"认定"我是一个好编辑,正好她的朋友王小柔想出第二本专栏结集《都是妖蛾子》,于是赵婕就推荐了我,帮我们结了这个缘.  相似文献   

8.
专家的麻烦     
网络使我们有能力用新方式质疑权威. 女演员珍妮·麦卡锡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儿子是我的科学."她坚持认为疫苗是儿子成为孤独症患者的罪魁祸首.这种说法在科学文献中几乎得不到任何支持.几年前,人们或许把她看做另一个不可理喻的明星或者偏执狂的怪人而不屑一顾,但在网络"专家"的美丽新世界中,麦卡锡不仅仅如此.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她确定了辩论的基调,战胜了彻底驳斥她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他们的名字逐渐远去,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但正是他们给予我这个职业所需要的最重要的勇气、悲痛、沮丧、纠结、温暖、坚持……非典那年的很多细节我记不清了。宋大夫也和我一样,十年来很少想起在那场被钟南山院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经历。她甚至没有意识到非典已经过去十年了。2003年的春末夏初,我和宋大夫一起在位于小汤山的病区里度过了近半个月,她的专业与镇定,给了我莫大的安慰。我甚至曾开玩笑地说,相对于外面隐藏在某个角落的非典病毒,病区里跟在她身边才是最安全的。宋大夫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从医时不到20岁,  相似文献   

10.
朴槿惠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女总统.很多人认识她,或者因为她有一位做总统的父亲,或者因为她是"嫁给国家"的"三无女人",再或者她的当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启等等.然而,我对于这个人物的兴趣,来自于她对中国哲学的热爱.2007年3月,韩国《每日经济》的记者采访朴槿惠时,她谈到:"二十多岁时,我曾面临难以承受的考验和痛苦.父母都被枪杀,曾经信任的人离开,连呼吸都觉得困难.当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这段话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中国哲学追求"内圣外王",终究是要落实到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功用中的,这是一种对万物、对众生的有系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林毅夫在台湾有个妻子,叫陈云英.1978年,得知丈夫突然"失踪",甚至可能去世的消息,身怀六甲的妻子陈云英遭受重大精神打击,终日以泪洗面.然而,内心倔强的陈云英始终不相信丈夫已经去世,即使家人都以为林毅夫已不在人世,还立了林毅夫的牌位,但她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因为她想起丈夫不久前曾跟他说过的一句颇有些神秘的话.  相似文献   

12.
"我庆幸生活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代,我更庆幸选择了以责任和创新为内核的新闻工作。新闻,是这个世界给我的最好礼物了。"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疆经济报第二编辑部主任冯永芳如是说。选择新闻,是她在人生路上做的最坚决的一件事。那时,她在单位的子弟学校上高中,学校规模很小,没有条件做到文理分班,可她还是固执地选择了文科,这就意味着,没有老师教,得靠自学。现在回忆起来,她也仍为自己当初的"一意孤行"而感到惊讶,这完全是在用青春和前途做赌注呀,但她竟然成功了,考上了兰州  相似文献   

13.
我是从1981年开始搞文书档案工作的,虽然工作调动了三个不同单位,但从事文书档案工作这个"岗位"始终没有变.  相似文献   

14.
杜京 《传媒》2004,(8):51-51
在人们的记忆中,提起新闻奖许多人会想到"普利策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始终与传奇人物这个同义词无法分开的一个名字--阿尔伯特·伦敦,使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高尚职业.以这个伟大名字命名的"阿尔伯特·伦敦新闻奖"至今已经有70年的历史.初夏的五月,应法兰西共和国驻华大使蓝峰先生的邀请,我前往大使官邸,参加2004年法国"阿尔伯特·伦敦新闻奖"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15.
奶奶今年90岁了,她有一个白色的软布小钱包,我小时候就发现她时常摆弄着看.奶奶舍得把家里的任何东西拿给我玩耍,唯独那个小钱包不行,至今我也没能细看过.多年来不管是她居住乡下老宅,还是随着我父母迁居县城楼房,总要随身携带着它.我曾多次试图索取这个小钱包,奶奶总会说:"给不得啊,这是我二哥留给我的念想."奶奶的念想,也就是我的二舅爷爷——抗日烈士付朝俊的遗物.  相似文献   

16.
刘鸿伟 《声屏世界》2011,(4):122-123
现在有一个时髦的词语,叫做"她时代"。"她时代"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我想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她"已经成了时代的领潮者,在这个时代中引领了一种精神,引领了一种生活方式,引领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一次和琼瑶谈话,竟也是六年以前的事了。2009年夏天我去台北看病,住在仁爱路的福华饭店,黄昏时分,心想应该到她休息的时候了,找出她的电话,我就拨了过去。"嗨,琼瑶,是我,玲达。""玲达,是你!回来啦。"听得出她的声音有快乐,有笑意。"是呀,你怎么样,最近?"我很兴奋。"啊,我正在想我这个头发要不要去染呢?花花的,白白的了。"她认真地商议。"什么,你的头发也白了?"这个可能吗?那位梳着光溜溜的长发,嫩黄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新闻报道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性原则,始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坚持"三贴近"原则和以"正面宣传"为主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报社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措施,是党报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才能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档案》2014,(3):16-16
正兰台巾帼的英姿,北国女性的豪气。勇于开拓是你的性格,追求卓越是你的志向,对档案事业,你倾尽心血,竭尽全力……——"最美龙江档案人"评委会推荐词刘艳玲是一位积极上进的女性,办事干脆利落,工作认真负责。她充满激情,信念坚定,始终坚持干一行就要干到最好;她坚持原则,勤政廉政,对事业高度负责;她爱岗敬业,勤于学习、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