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蓝悖论是信念接受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悖谬状态。作为信念的科学假说是否被接受及其接受标准问题是科学哲学中的核心问题。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者对科学假说的接受及优选提供了一个可证伪性标准。面对绿蓝悖论的挑战,证伪主义者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作了应答。波普尔用“子类关系”来比较相竞争假说的潜在证伪者类策略无法在绿假说和绿蓝假说中理性地作出选择,而“维”的比较策略受损于其对表达系统的相对性也无法作出选择。把波普尔的验证度量化理论运用到解决绿蓝悖论时,波普尔的量化理论也不能为绿蓝悖论的解决提供一个充分性标准。  相似文献   

2.
绿蓝悖论在科学哲学、归纳逻辑、形式知识论等领域激起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沿着语言论、科学方法论、贝叶斯主义和知识论等路径形成了几十种解决方案。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上围绕包含绿蓝谓词的绿蓝假说本身之"合法性"展开争论。这些方案认为谓词绿蓝不具可投射性,而包含不可投射谓词的假说是不可投射的,因此这些假说不可被确证,不能根据它们进行预测,从而悖论不会产生。这些方案在解悖技术上很直观明了,但在哲学说明和辩护上遇到极大难题,没有哪一个方案得到学界广泛承认。从确证的另一个关系项证据这一崭新视角来审视绿蓝悖论的构造过程,可以表明古德曼所断言的绿蓝悖论不成立,从而绿蓝悖论被消解;进而对该方案进行辩护,并利用证据路径上的新研究成果佐证绿蓝悖论和确证研究的证据转向这一指认。  相似文献   

3.
古德曼提出新归纳之谜的初衷,是借绿蓝悖论以解决可投射性假说和不可投射性假说的定义问题,进而构建可行的确证规则,其实质是对休谟问题的转换。然而出现了新归纳之谜的定位含糊的迷局,这种迷局是其本身的谜结造成的。从科学确证机制,以及新归纳之谜的语境机制两方面分析可知,“新”谜具有定性标准、确证的语用分析和“假说→证据”的确证模型这样三个特点。定性标准与确证语境之间的矛盾,以及有效确证与无效确证区分之困,导致了新归纳之谜的不易解。  相似文献   

4.
"归纳推理是否能够得到必然性结论"是关于归纳的哲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休谟对归纳合理性的诘难极富挑战性。然而,古德曼认为,休谟所采用的联想主义的心理学方法已经实现了对归纳的辩护。归纳问题不是辩护或解证问题,而是确证定义本身,即区分可确证假说与非可确证假说的问题。古德曼将这个问题称为"新归纳之谜"。  相似文献   

5.
“绿蓝悖论”经古德曼提出后,引出了各种“绿蓝”学说,有些学者从某种意义上将“绿蓝悖论”等同于“新归纳之谜”。本文通过对“绿蓝悖论”悖不悖的多视角分析和回答,指出“绿蓝悖论”不悖,它不能完全表达“新归纳之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6.
1991年第5期《自然辩证法通讯》发表了陈晓平先生的《新归纳之迷及其解决》.该文第一部分介绍了当代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古德曼(Nel son G00d man)的归纳理论——包括新归纳之迷的提出、绿蓝悖论和投射理论;第二部分阐述了作者自己的意见——包括对古德曼绿蓝悖论的批判和对新归纳之迷的理解及“解决”.我认为,陈先生关于新归纳之迷的解决存在一些问题,故专门提出来与陈先生商榷,并同时希望得到诸位专家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科学确证理论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探讨科学理论(假说)的真理性并为科学假说提出辩护。随着归纳逻辑程序设计新问题背景的出现,为科学假说提供解释和确证这一核心议题重新得到阐释。一般认为,传统的归纳逻辑程序设计问题背景对应于由皮尔斯对科学假说进行解释的回溯推理,而新的问题背景则对应亨普尔确证归纳假说的推理。用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的问题背景重新分析科学确证与科学解释,为亨普尔的"确证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可以看作是人工智能对科学哲学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古德曼提出著名的“绿蓝(Grue)悖论”后,便激起了各种各样的“绿蓝”言说。仅就“绿蓝”谓词的语义,便有基于各种理解基础的不同解释。那么,究竟应如何理解“绿蓝”?事实上,对“绿蓝”本真语义的合理析定,不仅直接关乎到对“绿蓝悖论”的理解和解决,而且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古德曼“绿蓝悖论”的最终旨趣的理解。同时,也会在间接意义上为我们正确解读“新归纳之谜”及其深层哲学内涵提供方式和路径上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休谟毫无疑问是一个典型的哲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休谟的思考可能比贝克莱更加"哲学式地".这个特征在他的两个论题中得到鲜明而尖锐的注解:一个论题就是康德所理解的休谟问题,即因果问题,另一个论题是归纳的逻辑根据问题.从古典哲学和牛顿物理学的角度看,因果问题更加重要,但是从20世纪之后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来看,归纳问题比因果问题有更高的科学意义和哲学讨论的价值.休谟从经验心理学的角度,主张因果问题的心理主义解释;而康德则在先验知性的建构能力之上,正确地说明了因果原则普遍有效性的理性根据是什么.然而,康德却忽视了归纳问题的重要性,使归纳问题在很长时期内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只有在逻辑哲学和科学哲学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归纳问题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王太忠 《文教资料》2013,(13):62-63
古典归纳主义者无视归纳推理的或然性,认为运用归纳法完全能够证实科学假说;现代归纳主义者认为完全证实科学假说是不可能的,运用归纳法只能给科学假说一定程度的确证。归纳确证的理论引入概率的概念表示归纳确证的前提对结论的确证度,比古典归纳理论的全称结论更经得起归纳或然性问题的质疑。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归纳法作为一种科学确证的方法,为经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学思结合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设计出恰当的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求解。针对性、启发性和系统性是教学问题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根据教学问题的育人价值和学生求解问题的可能途径,可以将教学问题分为列举型、博习型、归纳型和问难型。有效的导答策略是在观察中确定合适的答题人选;在倾听中激发学生作答热情;在相互补充中归纳学生答题要点;在比较中评析师生见解。  相似文献   

12.
一、关键例题"乘法分配律"课例展示(一)问题探索,唤醒经验这节课我们首先从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研究。(课件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审题,这些问题你自己能解决吗?每一个问题你有几种方法解决?请独立解决。(二)交流归纳,感知模型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选择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宁夏的颜色     
去宁夏正是夏天.夏天是各种颜色都成熟了的季节,绿的更绿,蓝的更蓝,黄的更黄,水就更水……我因此能充分领略宁夏的颜色,品尝宁夏成熟了的颜色的果子.  相似文献   

14.
绿蓝悖论的语言论路径解悖方案很大程度上以谓词的"牢靠性"为逻辑基础,而"牢靠性"方案又以谓词"绿蓝"和"绿"在时空上的"对称性"为前提。在确立对称性论点的基础上,论证了牢靠性方案对绿蓝悖论的消解及其不合理性——一个谓词之所以"牢靠"的深层次原因仅仅是因为"运气"。  相似文献   

15.
随着职业学校实习就业基地建设的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在这一大背景下分析了当前实习基地建设的不足,归纳了实习基地建设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对加强基地建设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6.
我们如何针对问题,结合科学探究各个阶段的教学来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和求证能力呢?一、在假说活动中培养科学假说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回答,必定要有验证活动紧随其后。假说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说出对结果的猜想,更需要学生说清“如果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说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如《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学生先针对“面粉放在水中溶解吗?怎么证明?“”出现什么情况才能说明它是溶解或是不溶解呢?”展开假说,再进行实验,在汇报中出现了精彩的一幕: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你看,杯底没有面粉了,杯子里的…  相似文献   

17.
下雨啦     
下雨啦!下雨啦!小池塘笑了,酒窝圆又大;小朋友笑了,咧开小嘴巴。下雨啦!下雨啦!花儿笑了,忙把头儿点;小雨伞笑了,笑开了红、黄、蓝、绿各色好看的脸。指导老师邵瑞下雨啦$浙江省上虞市金近小学二年级@金佳怡  相似文献   

18.
解Ⅰ在条件3里提到的中性颜色的盒不能是黑色的。这是因为按条件4在黑盒里有冷色球,因而不能有红球.于是,在白盒里应该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绿球。按条件4在黑盒里或有两个绿球。或有两个蓝球,或者一绿一蓝。但已有一个绿球在白盒里了,又按条件5在某一个盒中同时有白球和蓝球,因而,在黑盒里仅能有一蓝球和一绿球。  相似文献   

19.
博览     
为什么读博?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这里记录了一些个案。Dr.Candidate之所以会选择读博,是源于儿时的一个梦想。不,与其说是梦想,不如说是脑海中的一个情景:夏日的午后,凉风习习,一条林阴小路的尽头,茂密的树阴下,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端坐在一条长椅上。老者鼻子上架着眼镜——知识渊博的外在特征,左手捧着一本厚如《辞海》的大部头,右手指着书中  相似文献   

20.
绿的联想     
绿,是一个包含着无穷意义的颜色。绿,是由黄蓝两色组成——"蓝"是天空的颜色,象征着博大的爱,"黄"是土地的颜色,象征着母亲,所以绿是博大母亲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