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有许多创新点,特别是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首次提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新观点;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论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新思路和“落实依法治国、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举措。十七大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作出的创新,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人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人民”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次使用,既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历史进步的推动者以及社会主义中国的真正主人身份的认同与重视,也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权力、人民利益、人民幸福等问题的高度关注。整体地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一词主要有三个维度的含义:首先,作为主体的“人民”,“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绝对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还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其次,“人民”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成员,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员。最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中,“人民”的身份、地位与作用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人民”概念的这三个维度并非各不相干,而是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它们既充分遵循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思想,又从人民观的维度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目标、任务与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3.
参政是人民群众的原始权力.原始社会“自然产生的民主制”,是群众参政的最初形式。到了阶级社会,群众参政的权力被剥夺。但人民群众曾以各种方式试图“回复”到“原始”的民主制度,以维护和争取自己应有的参政权力。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人民群众重新获得参政权力.人民群众参政程度的高低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标尺。  相似文献   

4.
根据江泽民总书记“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的论述.阐述了村民直选“村官”的意义,探讨了“官权民授”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作用,提出了制约权力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5.
政治权力,又称国家权力,是统治阶级具有的领导力量和支配力量,“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①。在我国,政治权力与广大人民群众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因而政治权力是否建立在良性运行基础上,是否合乎法律,符合公众的意志,能否遵循自身发展规律,是保持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保持政治权力对整个社会执行普遍约束和控制,以实现国家职能,保持政治发展和社会稳定进步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幅员广阔、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等原因,是难以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设想的“通过人民自己实现人民管理制”②,“普遍吸收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合作的基本原则,“互相监督”是中国共产党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的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这种以权力制约和监督为目的的党际监督,能够有效地将国家公共权力的授予、行使和运行结果等环节,始终处于人民监督之中。本文在把握民主党派监督性质的前提下,通过分析民主党派监督对我国执政党建设的影响和作用,说明民主党派监督是实施对执政党和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做官即不许发财”是吉鸿昌于一九九0年最先提出来的,他把这七个字亲笔书写、烧制在细瓷茶碗上分赠给部属,郑重告诫部属要牢记,做官必须勤政为民,必须清正廉洁,不能只为自己和少数人谋取利益。这充分表达了上口鸿曰目的做官理想和权力观念。在今天,“做官即不许发财”已不再是一种理想,而是共产党人权力现的一种现实要求。共产党人的权力现即权力姓“公”不姓“私”,要为人民掌权,掌权为人民。权力在共产党员和干部手中已不再是一种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焦裕禄、孔繁森…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人民代表作为国家主人的代表,代表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由人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应该具有较高和较全面的素质,是具有特殊权利、义务和受人民监督的人。正确认识人民代表这一角色,对做好人民代表工作、实现人民民主和实践“三个代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权力失控导致的“权力病”几乎成了一直难以医治的“癌症”,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其宗旨在于从根本上医治这种“权力病”,实行民主管理,社会监督,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一具体部署,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在整治权力滥用现象、打击和惩治腐败、从严治党上的决心,更反映了我们党在加强权力运行上更加注重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完善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论媒介权力的来源与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媒介技术造成的“信息落差”是媒介权力的根本来源。媒介权力必须在公众参与下才能得以实现。媒介权力的本质是一种公众权力,是公众委托给“把关人”行使的权力。各种社会权力向媒介渗透,使媒介权力呈现出不同的面目,但作为公共权力的内核是没有改变的。媒介权力具有两重特性:即工具性和社会性。我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为凸现媒介权力的社会性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来,我国县乡两级权力机关在国家政权组织结构中是一个薄弱环节,被群众称之为“橡皮图章”、“二线干部安置所”、“养老院”等。近几年来,虽有所加强,但仍不尽人意。这种状况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不适应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尤其是我国县乡两级权力机关是由群众直接选举产生的权力机关,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管理权,因而,加强县乡两级权力机关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有其重大意义。本文拟就如何加强县乡两级权力机关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行政权力具有权力的固有性格,即一种超越自身的倾向,从现实情况看,行政权力固然是为人民造福的主要力量,但它同时也是最容易给人们造成侵害的公共权力。为了防止权力的膨胀,必须要对行政权力进行限制。文章从行政权力的来源必须法定、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必须合法、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必须法定三个方面对如何保证行政权力的合法行使进行了论证,并将“组织合规风险”和气象学的“蝴蝶效应”理论引入论证。  相似文献   

14.
权力制约必须立足制度设计,要以被监督、被约束的对象不道德为前提。党和人民要拥有足够的权力载体和法律手段,能够及时地、有效地制止滥用权力的行为。权力制约必须实行分权制衡原则,才能避免权力过分集中而造成权力非规范化运作、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从根本上解决监督“一把手”难的问题,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网络平台因资源和地位上的非对等性,产生了管理用户的“准立法权”、“准执法权”和“准司法权”等权力,但权力的异化逐渐偏离了服务于公共利益的价值预设,造成对自由、公正、中立等法律价值的冲击,给网络平台权力异化风险规制带来新的挑战。为此需要构建网络平台“准立法权”补足的沟通商谈机制,完善网络平台“准执法权”运行的程序性规范,建立裁判中立的“众议式”纠纷解决机制,从而更好规制网络平台权力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6.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直接行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与执政党的“意志转换”的间接执政方式不同,“意志委托”模式是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终极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直接主体,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客体、或是把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等同为同一执政主体,混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式的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科学认识和正确对等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遏制权力的滥用。同时,要通过提高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完善对权力的科学管理体系和制度机制、建立对领导干部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对滥用权力的威慑力等措施,确保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相似文献   

18.
以下列举了28个学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易错的知识点,请读者参考。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是由全体人民直接行使的。 (1)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由人民行使,但不是直接行使。  相似文献   

19.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一直被马克思主义者推崇和使用,在中国更是踵事增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优秀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明确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路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民是权力主体、人民是价值主体、人民是实践主体和人民是评价主体四个方向为指向标,在实践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要筑牢人民权力主体地位,发展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人民价值主体地位,让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的实践指向;落实人民的评价主体地位,坚守“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觉醒,由此产生了“对国家权力的网络监督”这一新的监督方式。“对国家权力的网络监督”本质上是一种民主监督,但它却因以网络为载体而具有新的特点和独特的价值。通过对这一监督方式的内涵、特点和价值进行研究,有利于将这一新的监督方式纳入法治的轨道,并对完善我国的权力监督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