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唐圭璋等先生《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精华》(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并注云:“放:停止。”  相似文献   

2.
“琵琶”二字是模拟弹拨乐器上所发的音而得。在一个位置竖放或斜放弦乐器,向外弹所得的音是“琵”,向里拨所得的音是“琶”。作为器乐名称大约源于秦代。开始时,它是多种乐器的总名,凡用类似方法弹奏的乐器,都叫“琵琶”。如三弦、阮、月琴都包括在内。后来,同类弹拨乐器中的每一种都各自有了专门的名称。“琵琶”也就为现在我们演奏用的琵琶所专有。“琵琶”因其有多种多样塑造音乐形象的演奏技巧使之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表现手段,在众多的传统民族乐器中独领风骚。加之炉火纯青的传统曲目与感人至深的创作曲目广为流传,使众多民族器乐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放驴的日子     
有时我想,没放过驴的孩子简直就没当过孩子。我一想起童年放驴的日子,就觉得自己的童年是绿色的。 十一二岁时,放了暑假或逢星期天就去放驴。和我一起放驴的是我最亲密的小伙伴,他的名字叫“有粮”,比我小一岁。我不知道大人为什么给他取了那么一个名字,可能是1963年收成好吧,要不怎么能“有粮”呢?  相似文献   

4.
好汉夏令营     
校园里响起知了叫,大观园学校的学生们开始心情烦躁。薛蟠嚷着:“教室热得像蒸笼了,还不放假?!”贾环就问薛蟠:“放了假你打算干什么?”薛蟠说:“什么都不干!读书读得累死了,好容易放了假……”贾兰说:“我妈妈已经给我订好了假期读书计划,每天在饭桌上放一本书,床头上放一本书,厕所里也放一本。”迎春道:“我妈要我参加一个琴棋书画强化班,说办班的保证到假期结束时全部达标。”宝玉想知道什么叫“达标”。“琴嘛,保证学员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听众绝  相似文献   

5.
每年养蚕时,我总要到蚕室去看一看,看看蚕宝宝是怎样变化的。我问爷爷:“爷爷,我们家养了五六张蚕,蚕大了,以后往哪里养呀?”爷爷说:“你不用担心,现在有一种方法叫‘省力化养蚕’,只要把田里的枝条剪回来朝蚕室的‘人’字形斜面上一放,就好了!”“那蚕怎么爬上去呀?”爷爷回答:“过几天,你看一看就知道了!”我便着急地等着那一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新型玻璃     
我想发明四种新型玻璃,一种叫“香味玻璃”,另一种叫“催眠玻璃”,还有一种叫“夜光玻璃”,最后一种叫“除虫玻璃”。将来你坐在小轿车里,会觉得车子里面特别香,你一定以为是喷了空气清新剂吧。其实,这是因为车上安装了“香味玻璃”的缘故。玻璃右下角有两个按钮,一个  相似文献   

7.
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更和谐,更“活”。体现在教师的引导重在“放”,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学生学会“觅”。如何处理好“放”与“觅”的关系?一、老师“放”是学生“觅”的前提,学生会“觅”是“放”的目的;二、教师把握“放”的时机,学生学会“觅”的方法;三、教师做到收放自如,学生“觅”有所得。  相似文献   

8.
曹家还 《新高考》2013,(5):53-55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网友自发发起的倡导大家节约粮食、不剩饭菜的“光盘行动”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节约之风。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一起做“光盘”一族吧!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全面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让学生发表“不同想法”,必须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开放式教学。“放”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放”是一条必要的途径,“放”是一种大胆的手段。“放”就要让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论、敢于质疑、敢于标新;“放”就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借鉴、学会欣赏。但会“放”就要会收,而且还要收好。  相似文献   

10.
张逸菲 《作文大王》2023,(Z2):80-81
<正>一天下午,我有些无聊,便走到阳台放放风。突然,我听到一声清脆的“啾啾”声,原来是我家养的虎皮鹦鹉。我突发奇想:要不我来试着给它“上课”吧!课程一:叫人我家的虎皮鹦鹉身披白色与淡蓝色的羽毛,于是,我们给它起名叫“小白”。有了“上课”的想法后,我便轻轻地叫着它的名字。当它的小眼睛好奇地盯着我时,我慢慢念出“小、白”。  相似文献   

11.
办剃头酒     
在我们绍兴,孩子出生到满月后,要办剃头酒。今天是小弟剃头的日子,我早早起来帮忙了。先是祭祀祖先。桌上放了许多东西:馒头、米糕、荔枝、桂圆、鸡、鸭、鱼、苹果、香蕉、梨……整整放了两大八仙桌。奶奶说:“今天这么高兴,让死去的亲人也来分享这份喜庆。”接着就是给小弟剃头了。剃头师傅的动作非常熟练,“刷刷”几下就剃好了。咦,小弟后面怎么还留一缕头发呀?“这叫‘孝顺发’,将来你的小弟准是个孝顺的孩子。”奶奶乐呵呵地说。头刚剃好,奶奶忙着叫大姨把脸盆里的鲤鱼去放生。“奶奶,这又是为什么呀?”“从前有个故事叫‘鲤鱼跳龙门’…  相似文献   

12.
放归宿假了,本来国家规定放七天的,可老古说:“初三了……”各科老师也说:“初三了……”结果,只放三天假,却有十张试卷要做。唉,初三了! 今天,“跳蚤”来到了我家,叫我给他讲物理题,我是非常乐意给“跳蚤”讲题的。说句心里话,在我心目中,“跳蚤”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男生,他从不像别的男生一样,在女生面前装出一副酷酷的样子,他自始至终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真”字:思想纯真,待人真诚,办事认真。  相似文献   

13.
陕西肉夹馍     
说起各省美食的代表,重庆有火锅,新疆有羊肉串,四川有麻婆豆腐,浙江有梅菜扣肉……而我的家乡陕西,有肉加馍。我一直很好奇,“肉夹馍、肉夹馍”为什么不叫“馍加肉”呢?于是,我上网查了资料。原来古代时肉夹馍叫“肉夹于馍”,陕西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方便些。“肉”字放前面起到强调作用,引人垂涎。  相似文献   

14.
杭州有一所新办的学校叫“时代小学”,时代小学的老师发明了一种新的游戏——让孩子们口袋里放一只鸡蛋走路。新鲜吧!我想孩子们的第一感受肯定是:好玩! 该不是提倡让全校孩子都学习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孵鸡蛋吧!我想老师们的用心肯定是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等,这都叫“放”。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恰如其分地“放”,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电路》这一课时是如何“放”的。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器材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电路》这一课时,我打破旧框框,实验器材采取学生自己先准备,教师“填空”配给的方法。课堂上展示每小组搜集的器材时,我发现有的小组器材不仅齐全,而且种类多,如:导线、开  相似文献   

16.
传说国际象棋是古代印度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发明的当时的国王也十分喜欢下国际象棋.一天,国王舍罕王与达依尔下棋,对他说:“如果你赢了,希望得到什么奖赏?”达依尔说:“希望陛下赏我大米.”国王又问:“你想要多少呢?”达依尔说:“请陛下叫人在棋盘上放米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就这样按照后一格是前一格的2倍的规律放下去,一直到最后一格为止.”  相似文献   

17.
可怜的古板老师“直角三角形是一种重要的三角形,我们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角的数量关系来判断、即证明一角为90度,另一种是根据边的大小关系……”古板老师今天下午的课比往常显得更加单调乏味。古板老师真名当然不叫“古板”,她姓古,叫古天乐,意思是古里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灰白色的幼虫.有我们的小指那么大,人们把它们养起来,让它们制出许多茧子,丝质品便是从这种茧子中得来的。这种虫叫蚕。在几间极清洁的房间里,人们放着许多张芦席,芦席上放着桑叶,小虫便在这间房子里从卵中孵出来。桑树是一种很大的树,  相似文献   

19.
所谓“放异彩” ,就是让我们的作文与众不同 ,说人家所未说 ,写人家所未写 ,就是有新意。即使是很老的题目、很旧的材料 ,也能“推陈出新” ,写出新颖独到的文章来。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体现语文新课标作文要“力求有创意”的精神。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让我们的作文放异彩呢 ?一、逆向思维的训练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人们对于某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何谓“逆向思维” ?就是采用违背常规思路、通过反方向思考来分析问题的方法。采用逆向思维方法进行作文训练 ,是作文创新的一种好方法。具体做法是 :(一 )首先 ,向同学们介…  相似文献   

20.
学校搞青年教师赛课,一年级的三位老师选上的是《放小鸟》(苏教版小语教材)一课。课文大意是:姑妈送给“我”一只可爱的小鸟,“我”把它放入笼子中,给它食吃,给它水喝,但是它一动不动。“我”很着急。突然,小鸟叫了一声,“我”向窗外一看,有一只鸟在叫唤,叫声很焦急。“我”想肯定是“鸟妈妈”来找她的孩子了,就把小鸟放了。三位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写窗外的鸟在焦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