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峻 《湖北教育》2010,(3):44-45
渎职侵权犯罪是指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九章规定的由检察机关立案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犯罪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其法律含义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活动秩序,  相似文献   

2.
《老年教育》2007,(6):24-25
伴随着反渎职侵权犯罪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最高检察院近El公布了一批渎职犯罪案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渎职侵权犯罪的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又有个人因素,在其产生原因中,个人的心理原因是犯罪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将从渎职侵权犯罪的心理原因分析入手,提出渎职侵权犯罪的心理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日前全国32个省级检察院中.已经有24个成立了反渎职侵权局.近半数基层检察院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最高检有关人士强调,虽然与贪污贿赂犯罪相比.渎职侵权等腐败行为并没有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但其危害同样非常巨大,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贪污犯罪。[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侵犯国有企事业单位商业秘密的犯罪因其侵犯的犯罪客体包含了国有资产产权而具有更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鉴于此类犯罪在当前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故研究其犯罪的特征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刑事立法对策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渎职侵权犯罪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社会腐败行为,社会危害大,后果严重.但在打击渎职侵权犯罪时,在量刑上却普遍偏低,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分析该现象的成因,寻求科学的刑罚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拟通过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犯罪一直是当前国家和人民群众十分重视、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检察工作中.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发现、查处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所在。对此.渎职侵权检察部门应认真反思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所在,积极采取与之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酷刑严重侵犯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严重犯罪之一。现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还存在着轻重程度不同的酷刑行为和现象,随着人权保障的国际化,反酷刑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罪犯的人权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完善反酷刑的法律规制,需要在考察酷刑犯罪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反酷刑条约和国内立法作全局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反渎职侵权工作是检察机关的重要工作,查处渎职侵权案件也是当前检察机关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然而,当前检察机关对渎职侵权案件的查处工作还面临着社会认知度较低、办案力量和办案经费不足、三难一大、处理轻型化等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解决必需通过多种途径,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刑事政策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提供指导。刑事政策主体、对象、手段、载体以及目标等构成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政策的基本要素。反恐怖主义犯罪应在联合国的统一领导下来制定和实施反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政策,应以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人作为其研究和调整的对象,应以规范手段的调整为主,非规范性的调整为辅,体现反恐怖主义犯罪目的的正义性,反恐行动的合法性、合作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论述计算机犯罪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其犯罪主体既有一般主体,也有特殊主体,侵犯的是复杂客体,既可由故意,也可由过失实施计算机犯罪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两种行为。  相似文献   

12.
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人进行犯罪学研究,使我们能够在掌握该犯罪在犯罪人方面的形式特征的同时,深刻把握该犯罪的社会背景及发展趋势,全面认识该犯罪的社会危害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处罚制度,真正做到对这类犯罪的防患未然,以实现打防结合、重在预防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渎职侵权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监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保护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国家法律正确实施的重要使命。现阶段渎职侵权检察工作出现停滞不前甚至下滑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发现难、查处难,今后的工作要针对"两难"这一"瓶颈"开展,有效地促进渎职侵权检察工作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都很重视对专利权刑法保护,而刑事法律中有关侵犯专利权犯罪的刑法规定明显影响专利权保护力度.通过对两岸侵犯专利权犯罪立法特点和罪名、犯罪构成、以及刑事处罚上进行比较,大陆应借鉴和吸收台湾地区有关侵犯专利权犯罪的先进之处,适时修正刑事法律,以便加大对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惩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刑法学上的定义,宏观上网络犯罪可分为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网络犯罪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其他网络犯罪。实践中,应克服网络犯罪神秘化倾向,正确认识网络犯罪的本质。与域外网络犯罪法规对比,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犯罪立法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为网络犯罪的正确定性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法律依据。在网络犯罪定性上,应坚持刑法的谦抑性和罪刑法定原则;坚持两分法,对涉嫌犯罪的行为先归入两类之一;坚持类型化归纳,正确认定具体的犯罪罪名。  相似文献   

16.
反竞争犯罪是侵害市场竞争秩序的一类犯罪,反竞争犯罪的概念源于竞争法的反竞争行为概念,反竞争犯罪概念与相关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建立反竞争犯罪规制体系,有利于发现反竞争犯罪的本质、规律,提高抗制犯罪有效性.但需要对相关概念和范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属于私权的范畴,刑法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要体现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属性,也应体现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我国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规定了七个罪名,涉及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无论从知识产权的范围考察,还是从其涉及到的权利考察,现有罪名均不能全面覆盖实践中发生的严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因此,应在刑法典中增设非法出租侵权复制品罪、非法实施他人专利罪、反向假冒注册商标罪、侵犯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罪、侵犯植物新品种罪,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七、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指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确一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总和。 ①犯罪客体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②犯罪的客观方面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主要指犯罪的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③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公私财产权的保护是法学领域的永恒命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保障。我国现行刑法将侵犯财产所有权的犯罪单列一章,其犯罪的同类客体或法益系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即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但是,由于这一章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五花八门,并非所有的侵犯财产犯罪都侵犯了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笔者结合民法物权理论,在财产所有权的理论价值上重泼笔墨,通过实例论证了所有权理论作为侵犯财产型犯罪所危害法益的理论不足,进而提出以"控制权"来理解"所有权"的主张,以期得到法学界同仁的雅正。  相似文献   

20.
冯红 《保定师专学报》2014,(1):20-23,82
侵犯皇权专制统治罪是危害皇帝人身、颠覆政权、破坏统治秩序的严重犯罪,是历代刑律处罚最重的一类犯罪。汉代中涉及侵犯皇权之罪包括:执左道,欺君罔上;诽谤、妖言;狡猾;大逆;失人臣之礼;惑众罪;官吏的失职犯罪。重罚侵犯皇权专制统治罪除了镇压反叛之外,还是统治阶级内部排除异己的政治斗争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