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确指导孩子绘画○鲁晋孩子画画时,有些家长常常指责孩子画得什么也不像。其主要原因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绘画特点,也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指导孩子绘画。三四岁的幼儿,在绘画方面处于“涂鸦期”,是以简单的线条描绘物体的,他们还很难注意到整体又同时注意到部分,整体和...  相似文献   

2.
阙华萍 《天津教育》2021,(9):175-176
目前,幼儿教学越来越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幼儿时期是孩子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时期对孩子开展美术教学对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将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和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具体的,教师可以选择将“比手影”“捉迷藏”和“过家家”民间游戏与绘画教学相结合,通过将游戏与绘画相融合开展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有利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同时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卢小玲 《广西教育》2013,(45):96-96
绘画,是一门艺术。它能开启孩子的心智,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涂鸦”是幼儿特别感兴趣的活动,然而却往往被大人认为是瞎画、胡闹。幼儿在涂鸦时不经意间弄脏衣服、桌椅常常会受到家长的训斥。殊不知,大人的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幼儿绘画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幼儿“涂鸦”这一爱好,点燃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在“涂鸦”中找到绘画的乐趣,开启幼儿的绘画之旅。  相似文献   

4.
“兴趣班”     
陈平 《老年教育》2011,(9):39-39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的殷切期望。为了让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当今社会兴起了五花八门的“兴趣班”,钢琴、芭蕾、书法、绘画等等,应有尽有。不少家长宁愿放弃节假日休息,也要陪孩子去上几个兴趣班。  相似文献   

5.
吴颖媛 《文教资料》2010,(10):99-100
传神论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绘画审美观的形成.它包括“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相关理论。它的形成必然受到前朝的相关理论和主要绘画形式的影-向。本文以汉代“重神”绘画理论和汉画像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为切入点研究分析汉画像艺术对“传神论”形成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汉画像艺术和顾恺之代表作的构图、造型、线条等绘画语言为传神论的传承关系提供实例论证.深入总结汉画像艺术对传统中国绘画审美观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孩子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在孩子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他们也习惯了范例——他们的眼睛——经由他们的手把范例上的样板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今,人们对儿童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越来越重视。就拿小儿绘画来讲,不少家长让孩子进“绘画辅导班”学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请来了家庭教师,每天逼孩子画画,希望孩子在童年时代就有“代表作品”。实际上,孩子学绘画并不在于“作品”是否成功,而是培养孩子对绘画发生兴趣。二三岁的孩子常常嚷着要家长买笔,在纸上、地上,甚至在墙上、床单上乱画。此时,孩子绘画的兴趣并不在于完成作品,而是画运动  相似文献   

8.
正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绘画是他们表达美表现美的重要形式。可是我们评价幼儿绘画好与不好时,往往忽略了幼儿内心的体验,只用成人眼光去关注画面好不好看,画的东西像不像。为了让孩子的画更美观,画的东西更像,教孩子们画画时我们会出示范画,有时还会出示绘画步骤图,让幼儿照着一步一步地临摹。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全班孩子的作品和范画大同小异。大部分孩子和老师画得一模一样,这自然会受到老师的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时代》2010,(2):F0002-F0002
浙江武义县泉溪镇中心小学是“浙江省示范性小学”,“为每个孩子发展服务”是该校的办学宗旨,“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是他们的追求。该校非常重视综合艺术(文学、表演、造型、音乐、绘画等)的教育,使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绘画是开启孩子创造力的金钥匙,看!泉溪孩子们妙笔生花,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童年。  相似文献   

10.
合理搭配、均衡营养的饮食,受到许多父母的重视。“给孩子吃好”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共识,但是吃好并不一定等于吃得对。现实中,不少孩子不是瘦得像“豆芽菜”,就是胖得像“小面包”。我们在孩子的饮食安排上是否存在不够合理的地方呢?就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以“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为主题的家长沙龙活动。活动中,我们先后抛出3个话题请家长讨论,家长们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11.
在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孩子之间绘画基础的差异,无论选材还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都要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别,避免使集体中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画的怕画———不画———更不会画”两个极端。可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  相似文献   

12.
所谓“幼儿绘画册”,是指教师把孩子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册,其间加入教师的指导语,使之既成为孩子的珍藏品,又成为家长指导孩子绘画的手册。幼儿绘画册可两季度装订一册。教师的指导语主要由对孩子在园绘画情况的介绍和对家长的指导构成。基于绘画册的幼儿绘画家教指导是一种深入具体的家园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3.
李莉 《贵州教育》2009,(11):24-24,25-26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的幼儿绘画教学,存在着一个误区:那就是轻视过程,注重单一的绘画性结果,把绘画活动简单理解成“模仿”。这样,就往往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懂得绘画创作首先体现着孩子的行为特点。而且,还错误认为孩子没有天赋或没有特别的兴趣就不能进行绘画创作。其实“绘画”对于儿童,首先是一个身心合一的动态行为,每个孩子都有通过绘画来协调身心、创意表达、锻炼心智、获得新感受和审美经验的愿望和权利,只是有天赋的孩子会表现出非凡的兴趣,但这是极少数的,儿童阶段的绘画绝对不是天才教育。  相似文献   

14.
幼儿绘画中“蝌蚪人”的出现,便是孩子在绘画世界进入了“儿童象征期。”婴儿出生后,最多接触到和注视到的是爱抚自己的妈妈的脸。所以我们认为第一个“蝌蚪人”应该是孩子最熟悉的妈妈。瞧,图1中  相似文献   

15.
幼儿绘画中“蝌蚪人”的出现,便是孩子在绘画世界进入了“儿童象征期。” 婴儿出生后,最多接触到和注视到的是爱抚自己的妈妈的脸。所以我们认为第一个“蝌蚪人”应该是孩子最熟悉的妈妈。瞧,图1中  相似文献   

16.
贾丽 《考试周刊》2013,(69):185-185
创意绘画在近年来是一个热点.有不少家长将孩子送到兴趣班、辅导班专门学习创意绘画,文章提出可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积极融入和渗透创意绘画教学.本文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际.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在“体验型”绘画中落笔生画;在“无声”绘画中插入“有声”;在“创想式”绘画中激发想象;在“情商”绘画中展现个性。  相似文献   

17.
抓早与抓准     
早期教育近几年来在我国较普遍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父母都较早地让孩子单科学外语、学绘画、学书法,或作乐器、体操等单项训练,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学有专长的人才,这是无可非议的好事。但我认为对幼儿的这种“抓早”,千万不要  相似文献   

18.
今天绘画活动是画水粉画“美丽的秋天”,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红色、蓝色、黄色颜料。当我正在讲解绘画要求时,小宇手一挥打翻了颜料瓶。看着颜料不断地在白纸上渗,小宇吓呆了,不知该怎么办。我赶紧将颜料瓶扶正。正当我准备将染上颜色的纸收起来时,昊昊说:“老师,看!多像一头大象。”我顺着昊昊指的方向看去,染上颜料的地方真的像一头甩着长鼻子的大象。于是,我让孩子们从不同方向观察,有的说像云彩,有的说像小鸟,有的说像鱼……我惊叹孩子们的想像力。微微说:“老师,我们能不能也把颜料泼在纸上,看能变成什么。”其他孩子也纷纷要求,我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的各种表现,从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契机,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合目的地发展。同时,我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过程,在实践——反思——实践的研究过程中,沟通我在口头上“说的理论”和在实际教育中“用的理论”,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下面是我围绕“幼儿绘画教学”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时,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 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研究源自课题组的一次讲座。在这次讲座中,专家指出:目前,幼儿绘画教学正在由让孩子“学着画”转变为让孩子“画着学”。从表面上看是三个字位置的颠倒,但它却蕴涵着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所谓让孩子“学着画”,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孩子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作画的教学;而让孩子“画着学”,指的是在孩子作画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绘画大师毕加索曾经说过:"我14岁的时候就能画得和拉斐尔一样好,但是我却用一生的时间在学习如何像孩子一样画画。"是什么让这样的大师都愿意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呢?他应该是被孩子绘画时的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所吸引,是被孩子的天马行空所折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