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柔萨尔 《海外英语》2012,(5):207-208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藏族人与英美人的交际日渐频繁,但他们之间的交际却不尽如人意。这在于彼此在交际的过程中,过分注重了理解对方的语言,而忽视了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针对这一问题,该文用对比的方法从颜色、姓氏及数字三个方面入手对英美国家与藏族的文化进行了对比,并提出:尽管交际双方都非常想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文化,但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其本身所固有的文化印记却会在无意中显现出来,因此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彼此文化的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禁忌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新疆是一个汉族和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的文化差异很大,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很容易产生矛盾,禁忌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敏感的问题,由对彼此禁忌不了解导致的跨文化交际失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对汉族文化和维吾尔文化中的禁忌的对比研究,具体分析对比了汉维裸露禁忌、骨肉禁忌、皮肤禁忌、人体毛发禁忌、生养禁忌,为交际双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为彼此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跨文化角度探析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文化,有其不同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通过文化对比,消除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成功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很难说出得体且又地道的句子.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交际知识.通过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中西文化差异对比及教学目标,本文将对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述,并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非语言文化交际是指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其中包含交谈者的行为特征、性格及潜在意愿等信息,它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反映。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国家的非语言文化交际各具特色。中俄两国在非语言交际中既有相似点,又有各自独特的特征。本文对中俄两国非语言文化交际进行对比。阐述两国非语言文化交际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紧密相关。英语教学和文化教学应是有机的统一体,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但单纯从语言、语法、词汇方面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是不够的,在语言交际中容易产生障碍和误解。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英语交际失败的文化因素及文化障碍并予以对比,提出一些有效对策,以便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准确传递。  相似文献   

7.
英汉文化对比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文化对比是一种比较,而跨文化交际首先应当是一种交际。我们可以将跨文化交际理解成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互动。只有了解英汉文化的差异,才能确保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席莉 《海外英语》2013,(6X):249-250
空缺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认知那些由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差异而导致的存在于一种文化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文化空缺现象,有效预防和避免不必要的跨文化交际障碍,使跨文化交际活动顺利进行。英汉数字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文化空缺难免影响跨文化交际。对英汉数字文化中的文化空缺的对比可帮助人们认知和接受异文化中的空缺现象,架筑英汉语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全球化趋势下频繁的国际交流的需要。纯粹学习语言知识而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将无法进行有效交际。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培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为了适应当前培养既有丰富知识又有交际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的社会需要,英语教学急需探索一套既行之有效又切实可行的文化背景知识传授方法。1.注重知识文化的介绍,丰富学生文化内涵;2.增强交际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3.加强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知己知彼知天下。  相似文献   

10.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为主,亦熟悉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吴建强 《教育学报》2005,1(4):83-89
学校文化及其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多地引起欧美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成为西方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比较分析中英大学教师对大学学校文化的感悟.可以发现中英教师对大学运作和管理方面认知的异同,这将为中国大学管理和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周美芝 《海外英语》2012,(4):273-274,277
This paper is a corpus-driven study on the semantic prosody of DOG with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Freiburg-LOB Corpus of British(FLOB) and the Lancaster Corpus of Mandarin Chinese(LCMC).It examines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s and frequencies of DOG with positive,negative,and neutral prosodies.The results reveal the semantic prosody of DOG both in British culture and Chinese culture,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相似文献   

13.
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文字记载的最早、最重要的史诗,《贝奥武夫》充满了各种隐喻意象。在这些意象中,主要涉及如主人公贝奥武夫一般的英雄人物形象和格兰戴母子、喷火巨龙一般的妖怪形象。细细研究这些意象及其隐喻意义,能够明显体会到中英文化的差异。在《贝奥武夫》的隐喻意象中,中西文化的差异就被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汉英心理文化对比和汉英语言文化对比,探究了英汉翻译理论的基础。掌握英汉翻译理论的基础,可以帮助广大译者了解和掌握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把翻译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交际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逐步受到英语学习者的重视,对它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着重分析体态语中的人与人之间保持的空间距离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进行对比,得出汉英文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是中国文化的聚拢性和英语国家文化的离散性.  相似文献   

16.
地名是一种文化形态,地名文化包含历史的、地理的和乡土的文化要素,表现出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含义。基于比较文化学视角,运用语言学的历史比较方法,对英国和宁波海岛命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海岛命名溯源,包括海岛命名方法、海岛命名语源或词源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不同的地理和历史环境下产生出不同的海岛名字,以及中英民族对海洋不同的认知和不同的海洋文化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老舍以一个中国人的眼光和"中年人"的认知情感描绘伦敦,展示了伦敦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形象以及民族精神景观等多维形态。老舍对伦敦的自然景观多欣赏与倾慕,对伦敦的人文景观既有欣赏又含批判、沉思的态度,对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民族性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与批判。本文考察老舍所描绘的伦敦都市文化景观的个性特点,并探讨伦敦都市文化对老舍的文化思想及其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雁  雷丽娟 《双语学习》2007,(10M):162-164
The abundant resources of proverbs illustrate their meaningful ideas both in Chinese proverbs and English proverbs, reflecting ordinary lives and regarded as the essence of culture in both countries, So American culture inherited many marvelous traditions from English proverbs and American proverbs must be influenced by English proverbs too. My paper will compare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through proverbs, aiming at observing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e value concep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 and hope that this Study also can be regarded as a data to give referential meaning to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cross - culture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相似文献   

19.
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同时,政党制度受到一定社会的文化的影响而打上了深深的文化烙印,两党制是西方社会最典型的政党制度,而两党制最典型的代表又是英美两国,因此,首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英美政党制度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英美政党制度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还有助于了解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政党制度是由以文化和历史为基础的政治生态环境决定的。然后通过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对比英美政党制度与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指出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不仅是由我国历史条件决定的,而且更是由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基因决定的,这对坚持我国现在的政党制度,培养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莹莹 《海外英语》2012,(15):277-280
Greetings and leave-takings as part of conversational routines vary from language to language and culture to culture.In Chinese and English,greeting and leave-taking expressions reflect their particular cultures respectively.This paper has an analysis of greeting and leave-taking between acquaintances or friends in informal social context in Chinese and English.Through comparison of greeting and leave-taking express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greetings and leave-takings in both langu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