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球》2007,(4)
网球起源自沙漠?2200多年前,在法老统治下的古埃及,一支受到迫害的族群被迫从尼罗河东岸向死寂的沙漠深处逃亡。经过艰难跋涉,他们眼前终于出现了一抹亮色,那是绿洲,于是他们停下脚步,开始  相似文献   

2.
关于高原训练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扬 《体育科研》2009,30(6):8-9
1高原训练的有效性 通过对肯尼亚(海拔2000m)、墨西哥(海拔2300m)、埃塞俄比亚(海拔2500m)等地进行高原训练运动员的调查,不难发现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的提高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例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共有20名赖在肯尼亚(12人)、墨西哥(4人)、埃塞俄比亚(4人)等国家的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进入前8名;  相似文献   

3.
<正>一、埃塞俄比亚相关情况概述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西北方向是厄立特里亚及吉布提,东方及东南方向是索马里,西南方是肯尼亚,在西方及西北方是苏丹。埃塞俄比亚的国土面积将近228176平方公里,大部分是高原。全国有7000多万人口,约11%的人口住在城市,绝大多数住在农村。埃塞俄比亚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每年人均收入仅为120美元,男人平均寿命仅为44岁,女人为47岁。埃塞俄比亚的经济产业主要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0%。  相似文献   

4.
1高原训练的有效性 通过对肯尼亚(海拔2000m)、墨西哥(海拔2300m)、埃塞俄比亚(海拔2500m)等地进行高原训练运动员的调查.不难发现高原训练对运动能力提高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例如,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共有20名来自肯尼亚(12人)、墨西哥(4人)、埃塞俄比亚(4人)等国家的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进入前8名:而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上,  相似文献   

5.
在埃塞俄比亚,"国内雄狮"常被用来比喻埃塞俄比亚足球队,因为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他们总是在高原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体育场取胜,但到国外便总是输球。而在田径场,人们也将这个绰号授予了斯希内,因为他也是一个足球迷,而且也总是在全国比赛中获胜。但不同的是,他也在埃塞俄比亚以外的国家摧城拔寨,获得金牌。  相似文献   

6.
刘文涛 《垂钓》2010,(9):79-81
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一个长满海狗牙的大嘴露出水面。鳄鱼——这是我的第一反应!这条河流上游20公里就是一个方圆几十公里的大湖,湖里生活着不少美国短吻鳄,跑出来一两条可不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7.
埃塞俄比亚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盖布雷塞拉西(10000米)、沃尔德(5000米)、阿贝拉(马拉松)、图鲁(女子10000米),金牌数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去年夏季,埃塞俄比亚队员进行了为时一个月高强度的高原训练,是他们取得辉煌成绩的关键。 据队医阿耶刘·蒂拉洪说:“我们在高原训练,在平原比赛,因此占很大优势。” 在2000年8月份非洲锦标赛结束后,埃塞俄比亚田协就实施奥林匹克训练计划,奥林匹克队员在开赴悉尼之前一个月,在阿迪斯·阿巴巴高原训练营安营扎寨,在那里进行了高强度训练。重演亚特兰大奥运会夺得10000米金牌的盖布雷塞拉西说:“我们总的训练量跟以前没变,但是强度、速度和力量训练比以前更大。”  相似文献   

8.
纵观世界各国中长跑的发展水平,很多高原地区成绩突出,特别是位于非洲东部高原上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是闻名于世的“黑非洲长跑之乡”,几十年来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长跑名将,专家们认为:他们之所以长跑运动人才辈出,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见表1)。更有不少国家,利用高原基地进行高原训练取得了很好效果(见表2)。我国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山东泰山等地区,海  相似文献   

9.
位于青海省东向部的果洛草原,东临甘肃,南接四川,距省会西宁约43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具有气温低、光辐射强、日温差大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但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约500毫米,素有“北方气候南方雨”之谚。 这里是黄河的源头,黄河在距境约40公里的卡日曲一带发源后,进入境内,并贯穿全境。长江水系大渡河支流马柯河和大金川支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北部小城埃尔戈伊巴9月12日为埃塞俄比亚长跑名将沃尔德树立了纪念碑,市长亲自主持了揭碑仪式。 沃尔德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为埃塞俄比亚夺得马拉松金牌,成为埃塞俄比亚的第一个奥运会冠军,2002年5月25日病故,享年70岁。他年轻时是个陆军上尉,他继1968年奥运会夺得金牌后,还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继埃塞俄比亚(海拔2500-3000m)选手阿·贝基拉寺连夺1960年罗马奥运会和1964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冠军之后,1968年墨西哥第19届奥运会上,人们再度观察到世居高原人耐力运动具有明显优势。为此,高原训练作为竞技训练的一种手段,随着近代运动技术发展应运而生。国内外学者就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12.
自1968年夏季奥运会在海拔2 200 m的墨西哥城举行以来,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就被高原生活、高原训练所带来的效果深深吸引。最典型的就是,来自于东非大裂谷海拔2 200~2 700 m地区的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优秀长跑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如今,每年世界各地的大批运动员都会选择到高原地区训练,期望获得更好的运动成绩。那么,什么原因让高原训练如此特殊呢?本文参考以往的科学实验及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1前言 自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的马拉松运动员阿贝贝获得金牌后,地处高原的运动员在田径中长项目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他们在有氧长跑项目上的辉煌成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进而促进了高原训练方法的发展,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有氧能力和专项运动水平的一种有效地训练方法,逐渐广泛运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中。本文试将青海省自行车队多年来所积累的资料进行按理,  相似文献   

14.
汤河水库     
席努平 《垂钓》2008,8(8):52-52
汤河水库位于辽阳市弓长岭区的汤河乡,距市内30公里,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灌溉、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利枢纽工程,总控制面积为1228平方公里,总库容达7.23亿立方米。汤河水库大坝长455米,坝高48.5米,大坝底宽267米,于1998年5月完工并交付使用。汤河水库为太子河的一大支流,上游分东西两支,于坝址前龙山脚下汇合,形成汤河干流,流经小屯镇西双村注入太子河,流径全长90多公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17日,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一场由所有女性参加的5公里公路赛,结果,16岁的年轻运动员蒂拉胡恩以16分51秒49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获得冠军。在发奖仪式  相似文献   

16.
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又有多少是靠遗传?有人说,在长跑项目上,平原上的白人与东非高原上的黑人根本没法比,这种观点错判了遗传的普遍性,当然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的长跑运动员绝非按照一种方法训练,那么,除了遗传因素外也不应轻视训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朱军 《西藏体育》2006,(1):14-15
2005年9月17日上午,西藏国际半程马拉松挑战赛在拉萨鸣枪。这是在继2004年成功举办第一届西藏国际半程马拉松挑战赛的基础上,西藏又一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举办的重要赛事。据了解,这次参加马拉松挑战赛的区内外选手人数达到2127人。其中绝大部分的选手是参加5公里的迷你马拉松赛,而勇于挑战自身极限的63名选手则跑完了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赛全程。据悉,比赛仍采用中国田径协会的竞赛规则,设男、女半程马拉松赛。为吸引马拉松爱好者参赛,还设了男、女5公里迷你马拉松赛。本届挑战赛的路线是从布达拉宫广场出发,向西至林廓北路路口,…  相似文献   

18.
清晨,沈大高速公路宛若一条巨龙,安卧在薄薄的晨雾之中。全国第二届青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场就设在这里,由于距离市区远,除了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之外,再难见到围观者了。真想不到,当男子70公里团体决赛第一支车队冲出端线时,公路右前方金属护栏外,猛地抖出一面鲜红的大旗,身穿清—色白绿相间运动服,头戴白色遮阳帽的小伙子们,齐呼“加油、加油”。第一支车队出发,他们又在等第二支、第三支……。  相似文献   

19.
甲A茶座     
“朋友们好,咱们又见面了。不知大家这段时间心情如何?没关系,您如有好的心情茶座可与您共享,心情如果糟的话,本茶座可为您分忧。下面就请出这期茶座的第一位朋友。” “真荣幸,话未说,先得了一个第一,我是云南省保山地区一中的李冀。甲A茶座自开张以来,各路好汉大显身手闹得好生热闹,小弟我看得心痒,特带薄礼来排队,原不知能否挤进茶座,没想到,嘿,真棒!在昆明看了今年的甲A联赛,觉得甲A各队普遍存在着“恐高症”,总把高原昆明看得神奇无比,各队在高原若是平了球已感满足,输了球却把责任推卸到高原作战。高原是有它的特殊性,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八一队能在高原有上佳表现,其根本原因是占据了心理上的优势,加上刻苦的训练和教练的调教,如各队想在高原有好的表现,首先要克服心理上的阴影。客观地说,高原面前最能衡量出人的意志品质和一支球队的作风  相似文献   

20.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沙漠之意。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大陆北部,东始于尼罗河,西延伸到大西洋东岸,东西约五千公里,南北约二千公里,总面积约九百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为了征服撒哈拉沙漠,很多沙漠探险者或骑着骆驼,或驾驶汽车、摩托车,或骑着自行车等向沙漠进行挑战。1985年1月,日本的两名青年大学生山本荣治和吉川谦二推着两轮手推车,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首次创造了徒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