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谈读书     
[自学提示] 本文选自一九六一年一月份《世界文学》.作者培根,是欧洲近代哲学史上的著名哲学家,曾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马恩全集》第2卷,第163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培根的著名格言.《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一个过来人的姿态出现,谈如何读书,其中有不  相似文献   

2.
自理论上拨乱反正以来,国内发表了不少关于研究不断革命论的文章。但是,在《马恩全集》中关于“不断革命”这一术语出现了多少次,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超过10处,其中只有4处是马克思恩格斯自己的“不断革命”理论(见198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文史哲》1981年第3期第98页),有的说,《马恩全集》中属于马克思个人使用“不断革命”这个术语的仅一段话(见《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第25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第一部哲学巨著《精神现象学》的出版,标志着黑格尔辩证法的形成。在这部著作中,黑格尔深刻地表述了三一式的否定性辩证法,从而突破了康德否定性辩证法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局限性,使否定性辩证法具备了科学的形态。所以,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揭示了“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63页)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哲学史就是人类认识史?什么是哲学史?我们要防止顾名思义的简单理解,认为哲学史就是哲学发展的历史。这就如同说“黑板是黑色的板”一样,是一个同义语反复,什么也没有说明。列宁说过,不能把哲学史写成“人名和书名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页)。这就是说,不能把哲学史了解为不同历史时期中产生过的一个个哲学家,他们的生平、著作以及思想观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 选举是民主政治的形式,“构成了真正市民社会的最重要的政治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卷396页)民主与选举都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黑格尔说:内容“唯有通过形式,它才有生气和实质。”(《逻辑学》第二版序言)一定社会的民主只有通过相应的选举形式来表现,它才具有生气。社会主义民主在历史上是最广泛最  相似文献   

6.
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才。(《三闲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侠”字渐消,强盗起了,但也是侠之流,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他们所反对的是奸臣,不是天子,他们所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三闭集·流氓的变迁》,《鲁迅全集》第四卷第一百二十三页)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西方学术史上的杰出人物。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大的思想家。”(《资本论》第1卷第494页)恩格斯也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转引自《哲学史》第1卷第117页)。马、恩在赞誉亚里士多德那“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时,肯定了他卓越的、多方面的学术造诣。事实也的确如此。他毕生从事巨大的学术理论工作,不仅兴趣非常广泛,研究范围遍及各个领域,而且学问十分渊博,学术成果名列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本质是一种认识。哲学史是一种认识史。列宁指出,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全集》第38卷,第399页)据张春波同志考记,(见《中国哲学史研究》1980年第1期,第117页)汉译本所用的“整个”二字,只是原文的一种意思,原文的另一种意思是“一般”。如果把“整个”改译为“一般”,就更确切、更清楚、也更符合列宁的原意了。一般即普遍、即共性。“一般认识的历史”,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活动一般规律的历史。列宁这句话指明了哲学史的特殊性,划清了哲学史与科学史的界  相似文献   

9.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部著作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是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原理。列宁说,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主要的基本的东西”(《列宁选集》第三卷,第194页)。然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这一原理的理解或解释,  相似文献   

10.
1841年3月,马克思写成获得博士学位的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鸩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別》(以下简称《博士论文》——作者注),4月6日向耶鲁大学提出申请,哲学系主任巴赫曼博士在推荐书上写道:“这位极有资格的候选人……才智高超、见解透彻、学识渊博,本人认为该候选人实应授予学衔”。(《马恩全集》第40卷,第898—899页)同月  相似文献   

11.
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同志都会注意到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评价黑格尔重要的哲学著作《逻辑学》的一段话,列宁说:“在黑格尔这一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对于列宁的论述许多人以为,列宁这里所说的唯物主义最多,实际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而是指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革命的辩证法。如黄枬森主编的《(哲学笔记>注释》就持这种观点(见此书第319页)。笔者认为这种理解缺乏充分的理论根据和充足的事实依据。 关于什么是唯物主义,怎样使用,在什么意义上  相似文献   

12.
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资产阶级的本性,它生存的条件,就是要伪造一切商品,因而也要伪造历史。伪造得最符合于资产阶级利益的历史著作,所获得的报酬也最多”(恩格斯:《“爱尔兰史”的片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573页)。恩格斯的这段名言,对近几年来“四人帮”为什么要批林批孔另搞一套、伪造“儒法斗争史”,把一部中国历史糟踏得不成样子,是一个最有力的揭露和最深刻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查理·狄更斯这个名字,中国人民并不陌生。他的小说在中国读者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由他的小说改编的许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如《雾都孤儿》、《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我们共同的朋友》等等,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普遍欢迎。他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恩全集》第10卷,第686页)狄更斯便是这批杰出小说家中最杰出的代  相似文献   

14.
记者:胡老,您是陶行知的学生,又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副会长,《陶行知全集》1~11卷的主编,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请你谈谈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是怎样提出、如何发展的呢? 胡:陶行知1913年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中就闪现着“创造”的光点。把创造引入教育领域,明确无误的是1919年,他提出“创造精神”,“创造的教育家”(见《第一流教育家》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陶行知全集》第1卷25页,以下简称全集×卷×页),把创造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诗歌创作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才能。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第一卷,357页),我国现代诗人艾青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和诗歌爱好者谈诗》)  相似文献   

16.
一在谈到剩余劳动时,马克思说:“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马恩全集》第25卷,第925页)而各个社会剩余劳动的性质与形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的经济形式。在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生产中,剩余劳动是为了社会、为了国家,它体现着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关系。这点大家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至于它的价值表现该如何概括,或属什么经  相似文献   

17.
一、无畏的理论勇气 斯大林在《论列宁》中说:列宁“不单是一个领导者,而且是一个最高典型的领导者,是一只山鹰,他在斗争中不知恐惧为何物,大胆地引导我们党沿着前人未曾走过的俄国革命的道路向前迈进。”(《斯大林全集》第六卷,第48页)读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你会赞成斯大林的这段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的含义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考察,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二词含义的历史演变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0年分别为《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和德文版写序言时说过相同的话: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408页,第22卷第68页。以下引《全集》只注卷数、页数)1891年,他在《德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思考之一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马克思说:“比较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58页)。”恩格斯也指出:“一小时复杂劳动的产品同一小时简单劳动的产品相比,是一种价值高出两倍或三倍的商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215页)。”可见,具有一定知识和专长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去从事简单劳动无疑是入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从教师劳动的特点看,教师劳动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加工创造出或恢复某种使用价值,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等主要著作中曾经预言,社会主义社会是没有商品生产和货币关系的社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并且预计“这个联合体的生产品是社会的产品。……在那里,人们同他们的劳动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分配上,都是简单明了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5—96页)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一个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