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陈凤婷 《文教资料》2011,(21):17-19
汪曾祺的小说极少有明确的时空表述,而是有意识地想造成一种时空背景的模糊性。汪曾祺营构了一个属于人类永恒时间范畴的时空大背景,利用时间和空间操纵叙事,这是汪曾祺小说的特色。但具体到作家创作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两个阶段,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在对时间营构的热情上,汪曾祺的小说呈现递减的趋势。汪曾祺的空间营构热情与时间相反,从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呈现增长的趋势。汪曾祺的小说在时空范畴的特称呈现为:在叙事时间上以故事时间为主的线性叙事,在叙事空间上呈现出叙事场景、停顿的大量运用,以此打破叙事时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晚清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吴趼人写情小说的创作在中国言情小说由古代到现代的转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的写情小说的艺术是卓立不凡的,特别表现在叙事时空的运用上。在叙事时间上不但部分地打破了以往小说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作的方法,而且故事时间选定也别具匠心,同时注重向心理空间开拓,扩大了小说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3.
《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形式展现了艺术时空体的特征,时间的再现和空间的再现成为回忆与遗忘、并置与隔绝的载体。弗吉尼亚·伍尔夫以意识流动的方式再现了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之间的联系,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时空体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时空体叙事的线性结构,将看似凌乱的"生活切片"或"存在瞬间"梳理成紧密相连、互相对照的整体,使《达洛卫夫人》成为现代主义小说时空体叙事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124号作为《宠儿》中独特的空间意象具有空间与时间上的双重结构。空间结构上,124号的门廊、楼梯、火炉和病榻作为四个空间联结点与小说人物尤其是赛丝构成了多重隐喻关系,从中可以确定赛丝与124号之间的高度同一性;时间结构上,宠儿与保罗·D二者身上隐喻的两种时间性赋予了124号两种迥异的时间结构。因此,宠儿与保罗·D围绕赛丝的争夺可以视为两种时间结构对124号空间的争夺。这两种时间结构与124号的空间结构共同构成了不同的时空结构景观,隐喻了黑人的两种时间观念及其在生存空间中的表现。小说结局以保罗·D的曲折胜利启示了黑人种族必须学会接纳过去,建构起一种更为开放包容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梦幻小说常呈现出"现实——梦境——现实"的圆转型结构,表现为梦幻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同时运转与相互影响、谨严的循环构架、圆润流转的结构状态。通过对叙事时空界限的超越、交叉、转换、错位等方式呼应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中天人之道,解释梦幻小说文本的叙事逻辑。在审美形态上,小说的结尾以"延异"形成叙事意义升华,以"行动元"组成空间构架的完整性,是一种变动不居而又周流六虚,永久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与叙事主体共时共存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小说的时空艺术,是其现代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以"现时"的空间定格时间和通过空间历时的久远折射时间两大方面.前者的常见媒介物是日常生活场域空间和日常物象空间.后者通过回溯性的时间景象和空间的历史化,使空间打上了时间的烙印,体现了空间的经久沧桑和岁月感.其时间与空间的彼此交融,营造出时空背后独特的"苍凉"意味并予读者以无限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的时空艺术,是其现代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以“现时”的空间定格时间和通过空间历时的久远折射时间两大方面。前者的常见媒介物是日常生活场域空间和日常物象空间。后者通过回溯性的时间景象和空间的历史化,使空间打上了时间的烙印,体现了空间的经久沧桑和岁月感。其时间与空间的彼此交融,营造出时空背后独特的“苍凉”意味并予读者以无限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小说的时空艺术,是其现代性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以"现时"的空间定格时间和通过空间历时的久远折射时间两大方面。前者的常见媒介物是日常生活场域空间和日常物象空间。后者通过回溯性的时间景象和空间的历史化,使空间打上了时间的烙印,体现了空间的经久沧桑和岁月感。其时间与空间的彼此交融,营造出时空背后独特的"苍凉"意味并予读者以无限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任何小说都存在于时空之中,同时又要表现时空,这似乎是一个惯例。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马塞尔·普鲁斯特在其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中独辟蹊径,采用追忆的方式表现时空,空间成了一块块碎片,而时间则被赋予了毁坏和拯救的双重力量,并且两者在追忆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特别是无意识记忆,从意识深处唤起既不可再现、客观上又无法逆转的时空,从而在心里上获得一种永恒的感觉,时间在空间里复活。  相似文献   

10.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总是相互联系的。巴赫金在《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中认为,小说叙事的时间形式是一种与人的生存空间结合为一体"时空体"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与一般社会政治性极强的小说不同,林语堂的小说具有非常丰富的化内涵和美学韵致。无论是题材的选择、结构形态的设置,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主题意蕴的开掘,无不透露出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收儒家思想和佛家理念的大化理想。而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平淡、空疏、超逸的特色,正是这种化理想在审美上的体现和落实。  相似文献   

12.
李洱是一个对细节极为敏感的作家,对细节的张扬造就了李洱小说独特的时间景观。论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不需要向故事时间复原的碎片时间、叙述时间上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涡卷图案的叙述线条三个方面,论证了时间在李洱小说中所具有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往对路遥作品的为数不多的评论,大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谈论其作品的社会意义。这里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即从路遥的经历和人生态度这一视角.来探讨路遥小说的苦难主题,阐述了路遥小说的苦难情结,以及苦难中所凸现的伟大品格,此外对路遥小说苦难主题的独特性表现和价值所在也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村上春树作为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认可的作家之一,其作品除了探究现代人孤独游离的精神状态之外,还展现出了其富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一面。即通过作品中的中国因素,引出原罪意识,然后对日本的历史尤其是二战期间包括侵华战争在内的充满暴力与邪恶的历史进行了揭露、追究,发掘出日本文化中暴力性因素的源头和传承,进而反省和思考日本民族的未来,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社会责任与道义的救赎。  相似文献   

15.
时间和空间是小说叙事的重要元素,作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背后隐着其特定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趣味。张爱玲对时空的幻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与关注,她不仅在小说中尽抒生命流逝、世事乱离之感,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时空变换机制描摹现实人生,表达苍凉的况味,时空在其小说文体中显示出审美与叙事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果小说的心理描写十分杰出,却长期被人忽视。他的心理描写分为两个阶段:《悲惨世界》以大段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内心斗争、思想转变和性格特征,《笑面人》刻画了人物的变态心理和妒忌心,《九三年》剖析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斗争。雨果的心理描写长短结合,有时以思想分析来展现,有时以话语和行动来显示,手法丰富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契诃夫的早期小说特别注重文体 ,对话体和戏剧体成为契诃夫独特的叙事方式。契诃夫小说与戏剧的联系 ,还表现在情节和叙事结构上的戏剧化 ,尽力追求文本的戏剧效果。契诃夫的中后期小说更重视叙述视角的转换 ,常常呈现出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和第一人称限知叙述相互交叉的复杂的叙事格局。在时空观上 ,契诃夫时而淡化时空 ,时而又严守时序 ,显示了叙事风格的多样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8.
德莱塞的宗教世界是一个时空概念,因为在叙事文本中,人物、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之下运动着发展着的。德莱塞长篇小说中的时空设置,体现出了他独特的基督式的时空观念。本文试图以德莱塞的代表作《嘉莉妹妹》中的空间描写为例来谈谈其长篇小说中的宗教叙事。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中最具特色的是记录故乡高邮旧事的系列小说,被誉为“汪味小说”。该系列小说描绘了秀美旖旎的苏北水乡风光,表达了对故乡往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高邮旧社会旧生活独特的解读。揭示“汪味小说”蕴涵于其中的艺术特色,对研究汪曾祺小说创作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封锁"不单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单纯而又繁富意象。张爱玲构筑这样一个因战争灾难而意外营造的短暂而封闭"封锁"时空,是为了更集中展示人的更本真层面:好人与真人的对立。《封锁》状写尘世与纯情、好人与真人、婚姻与爱情之矛盾,表现文明对人性的束缚,现实对情感"的挤压,揭示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封锁》的最大贡献是把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盛行的好人与坏人对立模式改造为好人与真人对照模式。显示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