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提出: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宇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  相似文献   

2.
麻辣语录     
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判断。孩子在家里不乖,爸妈就可能回家看望。——留守儿童故意逃学,希望藉此让父母回家。孩子看电视越多越不爱学习!——教育专家孙云晓语。  相似文献   

3.
陈凤华 《快乐阅读》2013,(21):59-60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4.
潘爱琴 《考试周刊》2014,(94):188-188
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首先要做好人,扎好德行的根。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扎?"苟不教,性乃迁"。小不教,长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从幼儿园开始教。《弟子规》是教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孩子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弟子规》就是做人的标准,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教育的解释是指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同时指导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好的习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在小学中,我们引入《弟子规》的学习,其中包含着很多有教育意义的道理,让学生读起来很流畅。《弟子规》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具有很好的作用。一、用《弟子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弟子规》中有很多对于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也有父母教  相似文献   

6.
《弟子规》是一部影响深远的蒙学书。今天,在进行《弟子规》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依然可以体验、感受到她永恒的魅力,并以此为教材,引导孩子在《弟子规》诵读中成长。  相似文献   

7.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中国的孩子不能不读!幼儿期的孩子,已具备学习《弟子规》的语言基础,因此,我们在幼儿期开始集体教学《弟子规》,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启蒙。那么,怎样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学习《弟子规》呢,我进行了一些思考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正>伦理道德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弟子规》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良好模本,让《弟子规》走进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灵深处,将会极大提升伦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家叶圣陶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借助《弟子规》博大精妙的千古良训,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开发实施《弟子规》德育校本课程,发  相似文献   

9.
韦延才 《广西教育》2013,(16):11-11,19
清晨,北流市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传出一阵阵悠扬的读书声,走近一听,他们不是在朗读课文,而是在诵读《弟子规》。这所2012年9月才建成、招生的新学校,把《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北流市副局长谢婉秋说:"很多家长反映,学习《弟子规》后,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学校,我们也感受到,学生们的文明礼仪与刚入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丁自于 《小学生》2013,(10):110-110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品行的经典读物,对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群体中民族文化的缺失,文明礼仪的弱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整合传统养蒙教材——《弟子规》来引领现代文明礼仪的教育,规范学生的言行,通过有效的诵读、研习、践行,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孩子?一、创设氛围,让经典随境和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可见,熟读乃至背诵《弟子规》确实是引领学生品行养成的有效途径。"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经读千遍,其义自见。"为了让  相似文献   

11.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中国传统的优秀启蒙教材之一,被誉为"天下第一规,人生第一步"。新绛,古称绛州是《弟子规》作者李毓秀的故乡,是晋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县委书记邓雁平、县长田艺彬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绛县教育局按照"三注重四结合"的部  相似文献   

12.
《弟子规》是清朝年间的一本为人弟子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教人学会做人做事的。幼儿心理还处在自我中心的他律阶段,需要外在的力量来帮助他们,记载表作为幼儿践行《弟子规》的载体,同时也能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幼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设计记载表,用好记载表是践行《弟子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师》2011,(9):8-11
<正>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读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  相似文献   

15.
《弟子规》列出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及求学应该恪守的道德规范,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推广《弟子规》,不仅是时代、历史的要求,也是辅导员实际工作的需要。《弟子规》中的"孝道"、"诚信"、"文明礼仪"教育思想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阿谁教你     
我的一个邻居的孩子,才上幼儿园小班,每天背着一个幼儿园统一发放的书包上学放学。书包倒是不重,但总有一本两本"作业":贴纸、图画、手工、数数、英语字母和单词、看图识字,还有由家长带读并最后要求孩子背诵的《弟子规》《三字经》。每次  相似文献   

17.
远远地,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背诵《弟子规》的声音,这声音远远听去,如一股清泉,润物无声,令人不忍打断。真的难以相信,六七岁的孩子已经背得那么自然流畅了,我不由得惭愧起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弟子规》了解得并不多,但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快乐,就要和孩子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论坛》2013,(12):62-64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共360句、1080字。除总叙外,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7个章节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涵养德行的优秀读物,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之作。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国学热的潮流,《弟子规》的学习成为许多学校的特色项目,受到众多家长的青睐。然而,其轰轰烈烈的学习热潮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质疑。本文试图透过教育哲学这一视域,站在"人的存在"之角度分析《弟子规》的学习,进一步研究理性学习《弟子规》的目的、学习者、内容和方式,阐述思辨性《弟子规》学习的教育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有学者翻出了《弟子规》的前世今生。清代文献研究者黄晓丹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是清代山西绛州的一位秀才。《弟子规》在作者死后一百多年才被人们注意到。所以现代宣传中说‘古代出现了那么多贤人君子,写下那么多唐诗宋词,都是因为古人从小读《弟子规》’这是不合适的。"人文学者孙虹刚说,《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确是清朝顺治年间的人,这位老先生当年自己办私塾,写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