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论中国档案学的危机--中国档案学的出路探析之一>一文中论述了中国档案学的危机.  相似文献   

2.
1938年,何鲁成编著<档案管理与整理>(以下简称<整理>)一书出版.该书是以机关档案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近代档案学开始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1958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翻印了<整理>一书.正是凭借这一档案学名著奠定了何鲁成--作为中国档案学萌芽和产生时期的代表人物在档案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胡鸿杰老师的<中国档案学理念与模式>一书中的第四章档案学的学者构成中,他把中国档案学者形象地分为了档案学的"启蒙者"、"开拓者"以及"继承者"并对档案学研究者三类人群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界把从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档案学研究称做旧档案学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旧档案学著作,仅据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论著目录(1911-1983)>(档案出版社1986年出版)著录的就达六、七十种.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的旧档案学,旧档案学有什么特点,这是我们进行中国档案学研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从档案学产生以来,档案学者就对档案学学科属性进行了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我国对档案学学科属性的探讨争议大多集中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是三种观点的争议:档案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档案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档案学是一门交叉科学、边缘科学.在这三种大观点下,还有人根据档案学的管理性质判断档案学属于管理科学.在以上争议的过程中,学者们为自己的论点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论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代表性的两个端点是吴宝康的<档案学概论>到冯慧玲的21世纪教材<档案学概论>.新版的21世纪教材<档案学概论>对此没有进行直接的探讨,而是直接罗列了档案学的各个属性,集各家之言,给档案学初学者一个总体的介绍.许多的档案学著作、论文对档案学的学科属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并没有达到共识.  相似文献   

6.
<档案学研究进展>是武汉大学<数字时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论丛>的成果之一,是首部系统总结近年来档案学研究成果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清代乾嘉年间的历史学家和方志学家.他一生潜心于史学的研究、地方志的编修与方志学的研究.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毫州志>、<方志立三书议>、<州县请立志科议>等.这些著述中蕴含了丰富的档案学思想,可以说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和方志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局限以及学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章学诚对档案学的诸多论述还仅仅是一种主张,没有真正付诸实践,但是他对档案学的系统论述及其中所包含的合理成分,无不对我们今天的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工作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利用引文分析法对学术期刊进行测定和评价,其目的是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总体质量[1].<档案管理>(以下简称<管理>)作为档案学的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的档案学、档案事业库作为文献数据统计源,对<管理>创刊以来载文被引的年代、高频被引论文、高频被引作者和基金论文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试图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管理>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为了解评价该刊的学术水平和质量提供一些量化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档案界先后出版了一些档案专业外语辞典,诸如牛创平、赵海林、张平安、李德宽、徐玉清编的<英汉档案学词汇>、丁文进、何嘉荪、方新德、许士平编译的<英汉法荷德意俄西档案术语词典>、黄坤坊编的<俄英汉档案学词典>、陈兆祦、黄坤坊编著的<简明档案学词典>等,对加强中外档案业务、学术交流,以及开展档案业务工作、档案学理论研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促进作用.不久前,我本人有机会接触到由王久明主编的<档案学辞典>(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Files)一书,甚感兴趣,浏览数遍,略有所感,深感有必要向档案同行推荐、介绍海峡彼岸的档案专业英汉辞典,并作如下简评.  相似文献   

10.
从1988年起,<浙江档案>已是第三次进入中文核心期刊(档案学与档案事业类)的核心区.第一次1991年公布的档案学与档案工作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1年第5期61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排为第11名.第二次是1996年8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档案学通讯>1996年第6期末页)<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已猛升至第5名.第三次是2000年5月公布的"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详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浙江档案>在核心区内又进了一步,排为第4名,成为众多地方(或专业)档案期刊中的排头兵.<浙江档案>自1978年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至今已是一株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这骄人的成绩,当然是编辑部诸位编辑"园丁"般的辛勤栽培、广大作者、读者还有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精心呵护的结果.在此,谨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祝贺!  相似文献   

11.
《档案与史学》2006,(6):46-48
[本刊讯]围绕"档案文化的界定与传播--以档案期刊为例"这一主题,第十八次全国部分档案期刊研讨会于4月25日至27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家及各省市档案局、馆,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主办的24家档案期刊出席了这次研讨会.这些档案期刊是:<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历史档案>、<档案学通讯>、<北京档案>、<天津档案>、<档案天地>、<山西档案>、<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档案春秋>、<新上海档案>、<档案与建设>、<安徽档案>、<山东档案>、<浙江档案>、<档案时空>、<湖北档案>、<档案管理>、<广东档案>、<云南档案>、<四川档案>、<陕西档案>、<档案>等.  相似文献   

12.
(二)台湾地区发表档案管理和档案学文章的期刊 接上期(4)<图书与资讯学刊>,台北『政治大学图书馆』主办,1992年创刊,季刊,该刊设有『档案学』栏目,共发了十几篇档案学文章,主要有庄树华<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档案管理概述>(第22期)、陈碧珠<浅论中央档案主管机关应有之功能与发展>(第35期)、薛理桂著<中文档案描述规则之拟定:基于国际档案描述标准>(第36期),等等.该刊还邀请大陆的档案学家撰写文章,有韦庆远著<大陆地区现存明清档案的分布及其史料价值>(第17期)、<简介大陆地区档案事业与民国史编纂的关系>(第18期),等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被引论文的中国档案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采用引文分析法对1979年~2009年我国档案学核心期刊高被引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论文情况、作者分布、机构分布、地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中透视我国档案学研究的现状,探讨档案学学科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引文分析法对学术期刊进行测定和评价,其目的是从文献引征的角度透视期刊的学术水平和总体质量.<山西档案>作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五个版本均颁布评定的档案学核心期刊,多年来在我国档案学研究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变革时期档案学研究边界的适度拓展 周毅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4期撰文,对档案学研究边界为什么需要拓展,以及在研究边界拓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档案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许见亮:<档案管理>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学术性期刊,但一翻开杂志,人物版就赫然在目,给人一头雾水之感.作为档案学研究者、业务工作者和档案业务指导者,读者首先想看到的似乎并不是这些.(蔡:其实<档案管理>的宣传是综合性业务指导性杂志,90%的读者是基层普通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学通讯>大不一样.这也是各省档案杂志"四不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7.
开篇的话 本人自1997年开始关注档案学术评论,并对此作了些许研究,先后在<中国档案>、<湖南档案>、<档案>、<档案学探索>等档案专业刊物上发表了几篇文章,对档案学术评论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近年来我对档案学术评论又作了较为全面和尽可能深入的研究,并将其作为科研项目立项进行专门研究,现将初步研究成果呈现给广大读者,以求得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一、档案学期刊的现状 1、区域分布.当前档案学专业期刊分布极广,每一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有档案学期刊.其中数量较多的地区包括北京、四川、江苏、山东、上海、浙江、湖北等省市.由于受到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影响,大多数档案学期刊的名称都标识出版地,例如:<北京档案>、<浙江档案>等.  相似文献   

19.
李财富简介:男,1965年11月生,博士、教授、安徽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档案学会"理事、"中国档案学会基础理论委员会"委员、 "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学报>、<大学图书情报学刊>编委.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研究>2000年第2期发表的刘新安、李可意、马玲同志的<档案凭证属性来源的研究>一文再次提醒人们,关注档案凭证属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