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从《延安报》创刊开始,三十多年来,一直搞通联工作。农民通讯员经常来反映情况,探询信息;我们也不断到他们那里实行“三同”,了解情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通过农民通讯员组建读报组、文化室或民青妇之家,收到了扩大读报用报的效果。近年来,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除以内部刊物与全区六百多名农民通讯员联系外,还单独复信四十多封,与通讯员互通信息。事实证明,这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有好处。据我们所知,有的地方通讯员队伍不断扩大,许多地方的读报组和文化室,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平常注重看书、读报、写稿,连续两年被县委宣传部评为“积极通讯员一,今年被《盐阜大众报》社和县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回顾自己走过的路程,我衷心地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通讯》给我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作为业余通讯员,过去我只限于写稿、读报,并不注重评报。现在却引起了我的重视。有一次,我见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反映某单位充分利用库容的消息。文中提到这一单位“把商品一直堆放到屋顶。”我看后感到这种做法不符合商业仓储安全规定,危及人身、商品安全,觉得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随手写了一则《写稿不能顾此失彼》的评报稿件投给该报。这一稿件很快就在该报《读报与评报》栏上登出。从此引起了我对评报的兴趣。每天收到了报纸,我都是认真阅读,并且对一些问题抓得及时、切中时弊、表现手法新颖的新闻报道,在欣赏之余写点感想;对一些内容浮夸、浅薄、偏颇的稿件,站在读者  相似文献   

4.
二月十七日山西日报第一版,差不多以整个一版的篇幅比较集中地宣传了群众的读报用报问题。在《开展群众性读报用报活动,促进生产新高潮》的大标题下,发表了两封贫农来信,十三名在乡知识青年的倡议书和社论。两封来信提出,党报是思想上的“老师”,生产上的“顾问”,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贫下中农喜听读报,要求读报,并建议:党支部要重视组织群众读报,在乡知识青年要担负读报任务,邮局和公社要做好报纸发行工作。十三名知识青年在倡议书中提出  相似文献   

5.
新闻窗     
济南军区某坦克旅读报评报活动扎实有效本刊讯手朱报道:济南军区某坦克旅坚持开展读报评报活动,并把此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了部队全面建设。该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深入开展读报评报用报活动,旅各级评报组认真落实评报制度,严格执行奖惩规定。该旅还把读报评报与“双争”评比挂起钩来,定期讲评通报,年终总结兑现奖惩。近日,上级有关部门推广了该旅的作法。南水旱区司令掰新闻治训这提出多出动品本刊讯莱奇‘志刚报道:南京军区司令部在组织的新闻培训班上,对本部半年多以来,报道稿件精品少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今天是个好日子,驻辽西某高炮旅三营七连连部门口,全连官兵排成两行,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当旅长姜龙、政委杨成伍、政治部主任井绪军健步走近门前时,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常委们是给七连官兵送“礼”的,大家怎么能不高兴?送什么“礼”?———专业书籍《评报初论》。 该旅非常重视新闻报道工作,连续两年被沈阳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并3次力夺军区《前进报》社“前进杯”。今年,他们加大了开展群众性新闻报道工作的力度,业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指导三营七连开展读报评报用报活动。该连把读报评…  相似文献   

7.
读报的甜头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平日工作真够忙的。但是不管怎么忙,我总要抽出时间阅读报纸,养成了天天读报的好习惯。我除认真阅读单位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外,还自费订阅了《北京日报郊区版》、《首都经济信息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农牧渔业报》、《中国农垦》等。我认为读报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通过读报可以了解中央有关精神,及时捕捉到不同时期的报道工作重心。去年9月初,《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出要制止中小学生的流失”的报道。看到这篇报道后,我意识到抓教育,抓人口素质的提高,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宣传工作的重点,于是我很快采写了《前后苇沟村50余户农民出资为子女聘请  相似文献   

8.
要学会读报     
写这个题目,人们或许会不以为然地说:“一个通讯员如果连报纸都不会读,哪还能拿笔杆子写报道吗?”其实会不会读报,对一个通讯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一个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著名记者杰克·伦敦把会不会读报作为当新闻记者的必备条件,曾向他的学生发出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事实上只要不是文盲,都可以读报但不一定会写报道。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重要的是“会”。在读报中发现一个新的世界。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维系着社  相似文献   

9.
“我爱通讯工作”,因没能掌握“新闻写作入门知识”和“读报用报”的要领,尽管东奔西走,写了几本“采访札记”,但连一篇“墨海拾贝”似的短文章也未登上。我苦恼极了。一天,我漫步在“通讯员园地”,一篇篇”通讯员赞”,使我了解了他们“成才路上”的艰辛及“学步一得”的“采写经验”。这时,一群有成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京军区某炮兵团在开展读报评报用报活动中,紧贴时代发展、紧贴形势任务、紧贴官兵思想实际,不断赋予读报活动新内涵,摸索总结了“读报内容重点化、读报时间阶段化、读报形式多媒体化”的读报方法,使官兵在读报中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激发了全团官兵抓准备、谋打赢、作贡献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一张在朝鲜战场上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主办的《志愿军》报,于1951年1月,在烽烟滚滚的战火中创刊了。彭老总高兴地题写了报头。志愿军党委在决定中除明确规定该报的方针和任务外,还提出了普遍开展通讯采访工作,各级军政首长必须亲自为《志愿军》报撰稿,稿件必须经过审查,组织读报应成为各级宣传部门及政治干部的经常工作之一等项要  相似文献   

12.
盐阜大众报创刊于1943年4月25日。1989年我们征得市委同意,将每年的创刊纪念日作为“盐阜大众报读者节”。由报社组织社会各方,在市区和乡镇设点开展丰富多样、扎实有效的服务活动,坚持不懈地为城乡广大读者做好事、办实事,推动群众性的读报用报评报工作,从而坚定不移地走依靠全党办报、依靠群众办报的路线。我们已举办两届读者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5,(6)
行政“三陪”也堪忧赵德铭这是一篇通讯员写的读报札记,先后获得陕西省好新闻言论一等奖、全国报纸理论宣传优秀短论二等奖、全国党报新闻三等奖,并为中宣部新闻局办的《新闻舆论动态》摘要转载。可见,佳作美文不仅文化名人、报坛大手笔能写出来,通讯员照样可以写出来...  相似文献   

14.
读报的学问     
读报的学问是很深的。学会阅读报纸,是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记者杰克·伦敦曾经向他的学生发出过这样的忠告:“你想当一名新闻记者吗?那就得阅读报纸。”一个通讯员会不会读报,这不只是一个文化水平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会”。通讯员应当具有政治灵敏。首先,应该在读报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特异功能——新闻鼻。提高发现新闻线索的观察力。经常听到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叫苦:“没有什么东西写呀!”他们时时都有“线索危机感”。我想问题可能在于他们不会读报。你说他们不会读报,也有点儿冤枉。因为,他们天天都读报,而且还抱着合订本读。只是他们读的方法和一般读者并无两样。这样读报能从报纸的字里行间发现一个新世界吗?能了解新的报道思想和洞察新闻舆论导向吗?显然是不行的。编辑方针,报道思想,舆论导向,往往深藏在一些新闻的  相似文献   

15.
北京建工报是北京建工集团的内部报刊.1987年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为旬刊,对开大报,每期4版。和其他同类企业内刊一样.报纸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通讯员数量少、队伍不稳定、多为兼职且兼而不兼,新闻业务能力普遍较低。针对此状况,自2001年以来.该报创新性地采用了“专家授课——集体采写——评选讲评”的培训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通讯员队伍反响良好.同时得到了新闻界一些资深人士的赞扬.并把这种培训方式称为“三段式”培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这个题目,在我脑子里琢磨了很久。平时与一些通讯员交流读报体会、写作经验时,总发现些许不足,在基层通讯员中,不少人读报听新闻联播或看电视,对新闻很投入,从头条到本埠要闻、重要通讯听得、看得很认真。然而,对报刊言论却不太留意。诚然“,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作为一个通讯员,这种读报学习中的“偏食”现象,会导致知识贫乏和眼光近视,等于少了一只发现新闻的“第三只眼”。时评、杂文、杂谈之类,也是新闻体裁的一种表现形式,严格地说,它们都是新闻家族中的一员。比如《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今日谈”、“漫话”、“时代热评”、…  相似文献   

17.
54773部队针对部分官兵写作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弱的实际情况,成立评析军报小组,以评报促官兵读报用报,以读报用报指导部队工作。开展评报活动两年来,先后参与评报的近200名官兵中,有135人在各级报刊共发表稿件150余篇。(龙君、吴继军)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围绕中心工作,定期组织全团报道员进行会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他们在省级以上刊物用稿100余篇,最近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初德斌、姜波)北京军区某部积极为报道人员成长进步创造条件,克服经费紧张的困难,为报道骨干购买了新闻学习材料,添…  相似文献   

18.
据兰州军区《人民军队》报4月2日载:该报一周统计,接待送稿人员90人,寄给私人稿件105件。“送稿热”令编辑们很伤脑筋。作者写稿,都盼着发表。但要想做到“弹无虚发”,根本是不可能的。著名作家老舍说过:“我不能保证篇篇精彩,如不适用,祈代扔掉。”鲁迅先生每每投稿,也不指望倚名必登,更不盛气凌人,并表示:“决不认偶一不登而放笔也。”这种正确对待用稿和尊重编辑的胸怀,是多么地难能可贵。然而,有的通讯员投稿不  相似文献   

19.
《农民日报》特约通讯员杨汉祥在一篇稿中披露,《农民日报》考核通讯员的实绩声容包括:积极给报纸写稿,提供新闻线索,经常参与评报,帮助纠正报上差错,给报纸提批评意见和建议。而有些地方党委机关报在规定通讯员实绩考核内容中,去掉了参与评报、给报纸提批评意见和建议;增添了通讯员每年要完成该报一定发行量(且是通讯员所在地区完成订阅该党报份额以外的),和为报社联系广告创收多少的硬任务。  相似文献   

20.
我代表基层官兵对《解放军报》创刊50周年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要认真学习胡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学好用好军报,加强部队建设。长期以来,我旅坚持开展“读报、评报、用报”活动,从常委到营连都有军报剪贴本,把重要文章纳入党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