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柯常智 《新闻前哨》2012,(10):73-74
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既是基层群众的呼声,也是保持新时期党报新闻工作持久活力的需要。咸宁日报的实践是:通过采编围绕基层、解决存在问题、强化制度建设等途径,不断提升市州党报的格调和品位,更好地为地方党委和基层群众服务。采编围绕基层:夯实“走转改”常态化的基础一是策划选题宣传基层。客观地说,市州党报记者下基层难,既有记者特别是年轻记者“不想下”的原因,也有记者想下去,但下去后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不会下”、“不敢下”的因素。对此,咸宁日报一方面采取自下而上策划选题的办法,每周由编辑记者个人先申报选题、部室合力分析策划选题、周末业务例会确认选题三个步骤,帮助编辑记者个人明确新闻采访的主题.从而让编辑记者清楚地知道下基层采访的主要目的,知道应该写什么、反映什么;一方面围绕重大活动策划选题后,实行分工采访,从而“逼”着编辑记者下基层、找“活鱼”。  相似文献   

2.
地方党报对经济报道越来越重视,然而效果往往并不好。本文以《亳州晚报》为例,结合笔者的采访经历和感受,对地方党报经济新闻写什么、怎么写、要达到什么效果,进行解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许多党报工作者传统地认为,党报发挥好喉舌功能,主要就是“你说什么我报什么,发生什么我写什么”,习惯于当“传声筒”、“加油站”,对于读者的需求研究甚少,新闻策划普遍成为“弱项”。任其趋势发展,党报的影响力只会渐行渐弱,退出主流话语空间、失去读者市场绝非危言耸听。放眼当今,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新闻竞争最有效、最有力的一个手段,党报必须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  相似文献   

4.
评论不光引导读者想什么、看什么、办什么,更引导人们怎么想、怎么看、怎么办。党报评论要善于运用这种设置来实现“观点供给”的有机控制.从而促动正能能量在多元舆论中成为主流和强势。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新闻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世界。那么,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面对日益激烈的报纸市场竞争,党报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笔者以为,党报要保持住自己的阵地、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就必须改变观念,使党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 一、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新闻需求,是面对市场竞争的必须选择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纸的品种与数量增加,报纸的风格呈现多样化。原先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  相似文献   

6.
通过学习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使我们对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性问题,有了更深认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对我们搞好今后新闻宣传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是整个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也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原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并指出“各级党报要这样,部门和专业性  相似文献   

7.
尹维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方言,冯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当好一个报纸的总编辑?在全国省级党报众多的总编辑中陕西日报总编辑尹维祖又有什么特点呢?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们,如果要写他,还是写他的“新闻改革三部曲”。抓转换机制解放新闻生大力让我们...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可以说是最容易写的一个品种,说它好写,是因为它好发,写起来不用费心: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开某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其实只要出席会议的领导够“分量”,新闻就可以登上报纸的重要位置和电视的黄金时段。写这样的东西,记者甚至不需要费什么脑子去想一个好的导语。在所有的新闻品种中,会议新闻也可以说是最难写的一个品种,说它难写,是因为它难以出新,千篇一律的“会议体”在报纸上很难吸引读者的目光。对记者而言,写出大块的会议新闻,很难说有什么成就感,不重要的会议被发成“豆腐干”,反倒会有种挫折…  相似文献   

9.
一 在任何一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都包含着“写(报道)什么”与“怎么写(报道)”的问题。“写什么”涉及报道题材.“怎么写”涉及表现方式。在对论题展开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就要坚定地、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决策,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业绩和经验。并且再一次重申“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一重要讲话阐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任务及其在党和政府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报理论宣传是党报宣传的一部分,也必须贯彻这一精神,坚持“二为”方针,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捷 《今传媒》2006,(8):35
报纸要赢得读者,社会新闻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党报的记者如何经营社会新闻呢?换句话说,党报记者如何在不失品位不降格调的前提下,采写出赢得读者喜爱、关注的社会新闻呢?近十年来,我一直在认真思考并积极探索这个问题。我把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什么,二是怎么写。我先说  相似文献   

12.
时政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也可以说是一张报纸的支柱之一。什么是时政新闻,晚报的时政新闻应该怎么写,就20年基层新闻工作的经验,笔者总结出12个字的指导思想,想和大家一同研究和探讨,希望大家能够有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13.
报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办报质量的竞争。党报,特别是地市级党报,在竞争中如何拓展自己的市场空间,是靠价格大战或高额回扣式的恶性竞争,还是靠办报质量去赢得读者的良性竞争?回答当然是后者。党报既要毫不动摇地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又要改变过去“传播者本位”的灌输式做法,努力强化“读者本位”意识,在“读者喜欢什么”、“想知道什么”上做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坚持党性原则与满足读者需求的关系,笔者以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王世华 《新闻知识》2003,(11):34-34
中央提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针对性很强,为党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如何按照这一要求,不断改进党报的报道方式和内容,增强党报的权威性和亲和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报新闻宣传工作,把“三贴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加强新闻创新、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是新形势下对党报的新要求。这一要求体现在:一是必须正确把握宣传定位,使党报真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行者、改革开放的助推器、舆论民情的侦察兵、社会稳定的减压阀和领导决策的智囊团。二是改进报道方式,贯彻“三贴近”原则,激活舆论宣传内容,真正起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作用。党报的新闻报道能不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能不能在社会上产生影响力,能不能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首先取决于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能不能拨动老百姓的心弦,是不是人民群众想听的。这就需要把贯彻“三个代  相似文献   

16.
莫把新闻藏在“新闻”里。这是我写作消息《借“洋脑”发“洋财”》感受比较深的一点体会。有人听了可能会不解:新闻怎么又会藏在“新闻”里呢?似乎觉得这个问题有点怪。其实,这并不是个什么怪问题,而是不少初学新闻的朋友很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按理说,记者通过采访抓到了新闻,就应该写出新闻来。但有的人就是写不好新闻,常常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淹没在次要的材料里或一般的叙述中。这种新闻叫做“藏在‘新闻’里的新闻”。对这样的新闻,必须耐着性子细心地从头读到尾才能找到新闻,而对一些习惯于快节奏生活的读者来说,一见开头没有新闻,…  相似文献   

17.
吴溜(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05 级研究生):我曾在《南方都市报》实习。南都的社会新闻做得好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当时带我的报社记者是一个有极强新闻敏感的报人,她用最言简意赅的语言告诉我什么新闻会好看: “你想读者关心什么,就怎么写。把话说清楚,文章写完后要删到没有一个废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变革中,新闻界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及西方资产阶级新闻观念的影响,一些同志对于新闻媒介的“喉舌”作用,思想上又有些模糊了。有的人提出“报刊也应围绕市场转”,主张“想报道啥就报道啥”,甚至有人认为90年代的今天,“党报党刊坚持党性原则过时了”,对此,我们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很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论新闻报道题材与表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任何一个新闻传播过程中,都包含着“写(报道)什么”与“怎么写(报道)”的问题。“写什么”涉及报道题材,“怎么写”涉及表现方式。在对论题展开正式讨论之前,有必要首先对几个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界定。现今,业界和学界一些人士在论及报道题材时,  相似文献   

20.
因报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言论的分量、影响也因之而不同,这不言而喻。党报言论优势地位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这种优势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倘忽视引导舆论、指导工作,一味迎合读者,“你愿看什么,我就写什么”,那是舍本逐末;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抱着“写不写在我,看不看在你”的消极态度,同样不能赢得读者,难以收到宣传的实效。 党报言论要旗帜鲜明,导向正确。宣传是一门艺术。要增强党报言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必须研究读者,服务读者,最终赢得读者。这是个业务问题,更是个政治问题。因而有必要从读者的角度,对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