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正同学们,生活是"源",作文是"流","源"畅则"流"通,"源"塞则"流"竭。只要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作文的素材。有了素材,我们怎样才能将它写得生动呢?(小博士)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可以成为作文中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细致观察、认真思考,把每一件事、每一个细微之处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甚至要及时地记录下来,日积月累,作文的素材就丰富了。记事的文章如果只写事,就会像一棵树只有光秃秃的树干,没有树枝和树叶一样,让人看后不能留下任何印象。写记事的作  相似文献   

2.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犹如泉水,源泉丰盈永不枯竭.没有生活.作文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相似文献   

3.
学生写作文,总是苦于没有内容可写,这种现状对广大语文教师也是一种挑战。作文素材从何而来?人们总认为学生生活枯燥单一,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然而,校园生活中丰富的“现成”习作素材,却常常被学生忽视了,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充分开发和合理使用有效的生活素材资源。这也是新课标倡导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经向鲁迅先生讨教作文的秘诀,鲁迅直言作文没有秘诀。这里所说的没有秘诀实则是作文没有生活素材就写不出,然而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生活素材,为何有人写得出,有人写不出呢,  相似文献   

5.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引导,使之文思涌来.对多数初中学生而言,不导则写,确实是比较困难.因此,作文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积累素材 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欲望,并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还要适时引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时才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6.
一、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小学生在作文时,由于语文基础和文字组织能力本身就欠功底,作文写多了,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去写。写的作文往往也成了罗列具体事实经过的“流水账”。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因此,老师也要为学生创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拥有作文素材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本文就如何引导小学生生成作文素材,提炼出多读多听、开展活动、留心生活、敞开记忆等四条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作文能力低下是教学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和学生素材不足、技巧不足、兴趣不足等方面有关,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教师可以开展多读多写活动丰厚底蕴,开展生活观察活动获得素材,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提炼主题,综合推动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当前小学的作文教学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却忽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生活是写作的触发点,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离开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生活是一座富矿,生活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和阅读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0.
学生怕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没有什么内容好写——缺乏写作的素材。为了交差,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空空洞洞,言之无物。怎样使学生的作文能有真情实感、文情并茂呢?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地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并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为小学作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在,就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加强自主拟题的练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作文的原料。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指导学生储备生活素材,训练思维能力,积累语言材料,练习表达方法。学生写不出或写不好文章,我们要细心地调查研究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一阶段、哪一个或哪几个环节上,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奏…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13.
一、可以避免拖泥带水,七拼八凑小学生作文,有的常常要求迤延时间,带回家去写,这样长久下去,就会失去临场作文的能力。这些作文往往抛弃了自己的生活素材,参考了资料,七拼八凑了别人的东西,浮而不实。规定作文当堂完成,就能在教师的指导和督促下写规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听到学生叹息“作文难,作文难……”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是引起写作动机的关键,而写作兴趣又是写作动机的重要心理成份。明确写作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写真情实感的文章。可以写自己熟悉的一切事物,所见、所闻、所爱、所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需要作文,离不开作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 无内容可写,是学生最棘手的事情,让学生有话可写,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核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佳作华章最基本的元素。尤其是考场作文,如能博采巧取生活素材,必能使文章肌理丰腴,深切感人。一、着眼生活,素材处处有源头1、学校生活。反映学校生活的写人叙事的文章,写作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员工;可以写集体,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作文素材往往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经历,但好的作文不仅仅停留在生活素材的原始累积,更需要素材的提炼,否则我们写出的作文就有可能是一篇平淡无奇的庸文。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与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更为科学、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写真话、写实话、写心里话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基于此,本文从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技巧、促进反馈进步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作文素材往往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经历,但好的作文不仅仅停留在生活素材的原始累积,更需要素材的提炼,否则我们写出的作文就有可能是一篇平淡无奇的庸文。  相似文献   

19.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20.
语文一直是各个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取知识的必备技能,因此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关注。而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写好一篇作文是很多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生活素材的有效应用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就生活素材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有关问题作简要分析,提出一些有效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