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十八大以后的海归人才政策将如何进一步创新与突破,未来海归创业的新方向和新领域是什么,中国海归创业与发展,其成功的因素和规律何在,海归精英们如何在创业与发展中克服困难、应对挑战?围绕着海归发展的一系列问题,4月20日,中国海归发展与建  相似文献   

2.
莫天全 《留学生》2014,(3):14-15
我觉得海归本身就是有创新的想法,因为当时的中国人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毕竟是少数,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海归在国外学到的东西与国内大学相比,大部分也都是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辉宗 《神州学人》2004,(6):19-19
在“海归”当中,刘明康绝对是精英级的人物。能成为中国金融业的掌舵人之一,刘明康绝对是“海归”的骄傲。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13,(6):5-5
【光明日报】日前,欧美同学会留苏分会商会会长周立群在中国海归发展与建言献策座谈会上,针对十八大以后的海归人才政策如何进一步创新与突破问题指出,应制定更加科学的机制,确保海归人才政策的实用性、统一性和延续性。海外高端人才要引进来,更要让他们留下来。  相似文献   

5.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呼应着社会生活的五光十色,语言文化也斑斓多彩,并且带着鲜明的草根文化基因。作为草根文化流行语,"吊丝"及其衍生词群不仅个性鲜明,意蕴丰富,而且普及广泛,作用多样。它们虽然趣味方面凸显俚俗色彩,但是具有彰显社会心态的作用;不但勾勒了"吊丝"人物的群体画像,而且定义了底层民众的社会身份。同时,它们自况了"吊丝"以及类似群体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窘迫神情,还借助自嘲自虐来"吐槽"不满情绪,表达了对于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彻底改变自身命运的殷殷期盼。因此,热闹一时的"吊丝"语言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多个方面的存在状况,并且可以从中作出多种解读,具有特殊的社会语言文化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留学生》2014,(1):10-15
“投资与创业”这个老话题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总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前不久召开的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承办的“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北京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上,国家部委办领导及海归界社会知名人士、海归创业导师就此话题做了精彩发言,对海归回国创业与投资,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与借鉴的观点与建议,选摘如下。  相似文献   

7.
越来越多的海归创业者往返田间地头,摆在他们面前的依旧是那道经典问题——精英理论如何适应中国人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2013,(5):5-5
2013年4月20日晚,由“望京一中国的世界级写字楼”携手中国青年海归协会杭州分会共同举办的“海归之春望京之夜”圈层派对在江滨一号高尔夫俱乐部隆重举行,150余位海归精英、30余位商界人士、  相似文献   

9.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呼应着社会生活的五光十色,语言文化也斑斓多彩,并且带着鲜明的草根文化基因。作为草根文化流行语,"吊丝"及其衍生词群不仅个性鲜明、意蕴丰富,而且普及广泛、作用多样。它们虽然趣味方面凸显俚俗色彩,但是具有彰显社会心态的作用;不但勾勒了"吊丝"人物的群体画像,而且定义了底层民众的社会身份。同时,它们自况了"吊丝"以及类似群体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窘迫神情,还借助自嘲自虐来"吐槽"不满情绪,表达了对于全面深化社会改革、彻底改变自身命运的殷殷期盼。因此,热闹一时的"吊丝"语言文化现象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多个方面的存在状况,并且可以从中作出多种解读,具有特殊的社会语言文化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于中国留学生在留学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严重的缺失,社会对于留学生的重视往往放在海归人才上,而忽视了准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大学应面向社会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为众多准留学生及其父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杨丽娟  孙晴 《留学生》2013,(9):53-54
回顾近现代史,中国很多重要的技术革新几乎都与海归有关,从第一代海归开始,他们身上就肩负着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反哺中国社会的重任。随着出国回国两股大潮的交错,越来越多海归投入到了社会建设中,海归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杨东平 《留学生》2010,(7):38-39
近期,随着社会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热议,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改革的核心、障碍等问题再一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不少海归人士,特别是身在教育战线的海归对此尤为关注。因为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经过一番可以说是部分媒体几乎连篇累牍的轰炸式的“渲染”之后,关于“‘海归’变‘海待’”的报道以及有关“海归”与“海待”问题的探讨或者争论,目前进入了平静期。但是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造成的社会舆论似乎一度让有些人对“海归”失去信心,“海归”的形象和在中国社会中的分量也似乎大打折扣。那么,“海归”在中国社会和人们心目中的分量真的下降了吗?“海归”在中国的未来又将如何?……结合这些问题,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型精英协同培育的主要探究实质是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如果想要达成创业型精英的培育宗旨,培育高校学子的创业想法和创业信念,强化创业实力,就不得不创建与完备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利用本国和他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经验,建立创新文化之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一体化基地,加强高等院校和行业、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与企业间的紧密关联。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改良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和方法,对于培育迎合市场需要、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品质创新创业型精英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张中梅 《留学生》2010,(7):20-20
古人道.“师夷长技以治夷”。海归从政始自清末,辉煌于民国,黯然于“文革”.复兴于当代.每一代留学生均是时代进程中冲关夺隘的急先锋和生力军.推动了中国的近现代革命.完成着中国全面超越发达国家的使命。与历史上叱咤风云相比.当代海归对中国社会的最大贡献是专业技能与先进理念,改革开放后的一大批海归更是中国现代发展的栋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这次专题报道,编辑部收集了中央和各地政府关于“海归”的优惠政策。这些些优惠政策对“海归”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海归”的出现与这些优惠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留学生组织——欧美同学会的于隸群秘书长,商会王辉耀会长以及社会服务部庄亮部长。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物就是指历史上客观存在过的人。不论是社会精英抑或普通民众,凡是有助于实现历史学为人类发展服务的目的,都值得研究和评价。这是由史学的学科性质和历史研究的目的所决定的。对社会精英之外普通民众的研究尤其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2011,(8):11-1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回到中国寻找发展机会.海归收入满意度问题广受关注。中国首份《海归就业力度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海归的薪酬在5000元以内,其中近三成处于“小白领”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志昌 《留学生》2012,(12):16-17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中国创造”存有诸多怀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很多留学精英回到国内,但是到现在,中国依旧没有出现一位国际级著名的服装大师,也没有出现一位国际级著名的IT品牌。至今为止,我们的所有消费和拉动内需的行为,都是围在LV和苹果的周围“追星”。这一切,均对今日中国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对于海归如何真正融入中国环境,如伺创业成功,我们需要花很多心思去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创新驱动的引领力量,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100多年来,中国海归的命运与时代交织辉映,近代以来,无数海归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浓墨篇章。而今,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海归们一边继承着中国海归群体的光荣传统和历史担当,一边又带着新的梦想,去勇敢地承担他们在新时期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