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赛前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成绩,高职篮球运动员由于受比赛经验、训练时间、身体机能、技战术水平等影响,会出现赛前过分自信、紧张、焦虑恐慌等心理状态。本文针对赛前运动员出现的这些不良心理状况进行具体分析,提出赛前心理状态的调节及其控制方法,为高职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击剑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状态对比赛有很大消极影响.赛前出现不良心理是由骄傲自满等主观因素及场地、对手等客观因素引起的,因此教练员应采取增加运动员自信、制定合理参赛目标,进行赛前预测模拟训练,附加赛前心理潜力积蓄等有效方法对运动员的赛前不良心理进行调节,使其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对温州市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时,所出现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赛前的心理训练是影响羽毛球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结出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表现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克服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田径运动的快速发展,田径比赛不仅仅是运动员技术、战术和体能的较量,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抗衡。赛前心理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运动员克服赛前出现的各种不良心理现象,是比赛取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心理训练是现代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张和焦虑是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来解决赛前所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以便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已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关系,对于乒乓球教练员指导训练及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特征、成因及训练方法研究分析,从而改善运动员的不良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赛前心理状态与比赛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要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佳的竞技水平,具备高超的技术是首要条件,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所以说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好坏与运动表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比赛时运动员的心理分析、比赛时运动员几种不良心理状态和引起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及克服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探索一条运动员比赛时的心理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9.
岳天翔 《考试周刊》2009,(7):152-153
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揭示这些心理特点与获得优异成绩的内在关系,本文对于田径教练员训练及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高校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特征、成因及训练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帮助运动员改善不良心态,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
庞伟东 《林区教学》2010,(8):102-104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比较快,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不良的状况,而这种不良心理往往会带到比赛当中去。采用文献资料法,结合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论述影响篮球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和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根据现代竞技体育的比赛实践中,运动员取胜的因素体能占30%、心理占70%的特点,重点介绍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及赛前活动中心理障碍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进行心理调控的手段,为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非体育专业运动员有训练周期短、训练水平有限、比赛经验少、赛前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特点,在比赛中常常无法发挥应有水平.本文从运动心理学角度,对高校非体育专业运动员的赛前不良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赛前心理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2.
提出田径运动员在比赛前和比赛中必须做到能对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兴奋程度自控和调节,才能保证发挥出最高的运动水平,取得最好的比赛成绩。对赛前和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兴奋程度对比赛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临场比赛观察法、个别访谈法、文献资料分析法、运动竞技心理状态分析法及其研究方法,在描述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不良心理的行为特征以及揭示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讨论了克服不良心理的调控方法。  相似文献   

14.
足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的稳定性对技能水平的发挥起着能动作用。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足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稳定性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根据足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和足球比赛的竞技规律,分析了影响足球运动员比赛情绪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了训练心理调控和赛前(含中场休息)心理调控两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心理状态是一段时间内人们心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时的状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表现。因此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对运动员比赛时水平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的进行了分析,让教练员和运动员了解自己赛前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的调整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在比赛时达到自身最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发挥出自身最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拳击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表现影响着比赛成绩。因此,训练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取得好的比赛成绩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指导运动员进行认真的赛前准备;比赛中,注意利用种种方法调节心理;比赛后进行归因指导。同时,教练与运动员的关系应当融洽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7.
赛前心理控制是运动员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作为一名基层学校体育教师,常年坚持业余训练,并多次带队参加全市或全省的中小学生比赛,和学生运动员有着广泛深入的接触,并对有关赛前心理控制做了一些调查和总结。本文拟从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型及表现、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与调整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心理训练是现代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紧张和焦虑是运动员在赛前和赛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要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来解决赛前所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以便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赛前心理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训练实践总结出高校篮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包括:过度紧张状态、战斗准备状态、淡漠状态、盲目自信状态.比赛动机、竞赛的激烈程度、社会对比赛的期望和运动员个人的特点是影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各项体育运动表明:运动员参加比赛,不仅需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同时也需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运动员在赛前所表现的对即将进行的比赛的特殊态度表现称为赛前状态,运动员的这种态度,在赛前或在其比赛过程中,兼有增强或削弱各机能系统的活动和调节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