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后来的后来     
"我想,我大概是个坏孩子。"——摘自陈小沫日记陈小沫是一个坏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人这么训斥她了。他们会伸出一根手指在陈小沫面前指指戳戳,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然后拽住她的衣领,像拽小鸡一样把她带到林姨的面前,再说一大堆告状的话。林姨会小心翼翼地赔上笑脸,那笑是卑微的,让陈小沫讨厌。在他们说话的间隙,陈小沫会响亮而自豪地说,她不是我妈,像是一种宣告。他们会显得十分诧异,指指陈小沫又点点林姨。  相似文献   

2.
正使用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带有调侃甚至骂人性质的网络流行语使用的频率更高,不仅成人乐此不疲地使用,而且中小学生也竞相效仿着使用。为了搞笑,为了调节气氛,成人往往喜欢使用不雅网络流行语,然而,成人的目的达到了,却误导了孩子,许多孩子模仿成人使用网络语言,应该说,孩子使用不雅网络流行语,成人功不可没。有一次,一个老师训斥学生,情绪激动时,竟然说学生是"蛋白质"。教师使用不雅网络词汇调侃学生,嘲笑  相似文献   

3.
常常可以听到父母这样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明天就去幼儿园告诉你的老师。”孩子为什么会固执地不听父母的话呢?老师又怎么能使孩子轻易地服从呢?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幼儿期特别是三到六岁的孩子正处于通常所说的第一反抗期。这年龄段的孩子为了引起成人的注意,让成人意识到他们的存在,重视他们的能力,往往会出现反抗执拗、捣乱和顶嘴的现象。虽说这些现象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但决不能因此而对此不问不闻、放任自流,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引导,使他们愉快地度过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4.
家教随录     
☆孩子做错了事,放任、溺爱是不允许的,但是,过火的训斥和羞辱打骂也是错误的。真正会教育子女的父母是严中有爱,严而有格,严得合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心悦诚服,又敬又爱,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儿童最善于模仿,他们的言谈举止性格品德大半是从模仿开始得来的。所以,榜样的力量对教育儿童将起着最简明,最有效的作用。没有任何方法象榜样那样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  相似文献   

5.
成人在着意培养孩子宽厚大方这种品质时,教育的方法应该慎重。既不能生硬地强迫孩子拿出心爱的东西与别的孩子分享;又不能脱离其认知水平空洞地说教;更不能因为孩子不愿与别人分享玩具而打骂孩子或没收玩具,那只能激起孩子对别人的憎恨。要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启发和引导。一、用商量的口吻解决孩子间因抢玩具或其他物品而发生的争执。妮莎因吉森没有借给她玩具就打吉森。母亲问妮莎:“你认为打了吉森他就会把玩具借给你吗?”妮莎回答:“不。”母亲又说:“吉森玩好后你再向他借,他肯定会借给你的。吉森,你愿意得到一声谢谢吗?”吉森爽快地点点头:“当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有人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有一群顽皮而鲁莽的孩子来到一个不平常的晚会上。人们在晚会上衣着高雅,谈吐斯文,彬彬有礼。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孩子们意识到自己应该是有教养的来宾的角色,于是自觉地按照角色的要求来约束自己,一个个变得文雅大方。由此可见,如果把孩子设置在社会活动的正面情景中,他们就会模仿成人的行为准则,体验人们的情感和态度,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角色效应"。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家长很重视与孩子的共同生活并善于与孩子交流。以下几个故事就是真实的案例。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有心计的父母就是最好的教育家。再也不要斥责孩子了一家有三姐妹,老二真理子总是由于调皮被妈妈训斥,而她总不当回事,还哈哈大笑。一次,妈妈在批评她时,她又哈哈大笑。妈妈大声对真理子说:“为什么我在训斥你时,你总是笑!”真理子说:“那是因为妈妈在训斥我时,我笑,妈妈也笑呀!”孩子的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问题的要害,妈妈暗暗感叹孩子了不起。提示: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还认为孩子是在无缘无故地傻笑,那的确应该停止斥责,好好反省一下自己…  相似文献   

8.
音有的孩子,当他们看到欢蹦乱跳的小鸡突然死去的时侯,会难过极了。他们会伤心地大哭起来,甚至会十分认真地为小鸡举行一个隆重严肃的葬礼。还有一个孩子,她的小鱼死了。她难过地把它埋葬,甚至在墓前还立了一个墓碑,自己每天要到那里去行礼、默哀……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漠不关心,更不要有丝毫的讥笑的表示,而应该尊重孩子这种感情,对他们的这些做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因为这时你尊重的是孩子的自主决定,理解的是孩子的爱的感情,支持的是孩子的带有雏形性质的高尚行为。同情心,是非常宝贵的一种情感,它是许多高尚情感的基…  相似文献   

9.
一分的苦恼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对女儿自然格外地宠爱。孩子漂亮、聪明、有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我太太更是自豪,觉得没有一个孩子能和她相提并论。在这种情感气候之中,主观地希望花越开越艳丽,这种希望变成了一种迫切的愿望。等女儿入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迫切的愿望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都在九十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是一百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九十六七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九十四五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  相似文献   

10.
不良情绪对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所以,不良情绪一旦产生,就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让它宣泄出来。但是我们发现,每当孩子身不由己地发泄内心的紧张(如因心里难受而哭泣或发脾气)时,往往会遭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堵截”———或是训斥,或是羞辱,甚至是打骂。其实,成人的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这样的“堵截”虽使孩子暂时压抑了内心的不良情绪,不让它表现出来(当哭不敢哭,当怒不敢怒),但是长期这样压抑下去,会使孩子不堪重负,最终导致心理失衡,造成人格方面的病态发展。因此,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心理健…  相似文献   

11.
题记:为人师者应该认真审视自己每一天的教育,问一问自己:我的教育到底给了孩子多少幸福的享受和成功的体验?又给予孩子多少考试的压力和无端的惧怕?在学生没有学会之前,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甚至训斥孩子?我有没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2.
Q杭州家长李云来电问:“我的孩子有自私、小气的毛病,有什么好的东西她先要,有什么好吃的她先尝。可是在集体生活里,大家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帮助才行。我们劝说过她,但效果不大。请问,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孩子改正自私、小气的毛病呢?”A主持: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承受着太多的宠爱,时间一久,幼稚的孩子就会在长辈的这种关爱中滋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以为什么都应该是“我”的。要想纠正孩子这种坏毛病,关键在于家长智慧地引导和教育。我们看看杭州市学军小学的部分家长是怎么说的。观点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最重要。我的孩子是由他的外婆带…  相似文献   

13.
马老师: 我们的女儿是个一年级的新生.在班上从不主动和同学说话,也不和他们一道玩儿.上课时,她不敢举手发言.课间一个人缩在课桌前不出声,郁郁寡欢.孩子的爸爸经常出差在外,很少照顾家里.我又长年病休在家,孩子总是一个人和我待在家里,很少有机会同小朋友玩儿,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时常训斥孩子.孩子在家行为举止基本正常,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害羞,躲在一旁,不敢说话.孩子这是怎么了?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怎么办     
女儿在幼儿园被男孩吻了怎么办? 我女儿今年才4岁,开朗可爱。她告诉我,她们班最淘气的一个男孩吻了她的眼睛和脸。我应该怎么说?怎么办? 答:受电视和各种媒介的影响,儿童接触"亲吻"这种爱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甚至有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会很骄傲地告诉自己的父母:我有女朋友(男朋友)。但是,作为成人,我们必须要了解,孩子之间的这种"爱"或者"朋友"与我们成人世界中的意义并不一样。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之间只是借用这个词汇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喜爱而已。  相似文献   

15.
一、充分发挥老师的榜样作用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激发幼儿的这种情感及行为,从而形成好的习惯。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老师的言行。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烦恼3岁的儿子最近从小伙伴那里学了几句脏话,常挂在嘴边,很难听。我采取说服教育、训斥等方法制止,都没有用。不知其他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处理?主持确实,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很容易学到一些骂人的脏话和俚语。谨言慎行的父母,只要偶尔冒出一句,孩子立刻就模仿,并且这类话语在小伙伴间更是传播得很快。父母越显出惊讶,孩子就越觉得有趣,弄得父母很尴尬。那么,怎样纠正孩子说脏话呢?这就是本期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不良情绪对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危害,所以不良情绪一旦产生,就应该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让它宣泄出来。但是我们发现,每当孩子身不由己地发泄内心的紧张时,往往会遭到成人的“堵截”——或是训斥,或是羞辱。  相似文献   

18.
有的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只是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死读书,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他们每天逼着孩子写字、背诗、学汉语拼音和背英语单词等,如果孩子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就会遭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哪里还有自由,哪里还有玩的时间,哪里还有快乐。在家长的引诱或威胁下,孩子只得极不情愿地去做大人要求他们做的事。其实,在家长的打骂和训斥声中,孩子的学习是搞不好的,即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那也是暂时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违背了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不足取的。英国教育专家指出:儿童的…  相似文献   

19.
批评的艺术     
相信不少老师都遇到过“不听话”“皮”的孩子,那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他们的错误,怎么去面对这些幼小的心灵呢?在工作中,我们不断在寻找这么一个平衡点———既不能伤害孩子幼小稚嫩的心,又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案例一:实录:在一次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一幼儿站到椅子上撕墙饰,老师把她抱下来,她又爬上椅子。为了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情绪,并把活动顺利进行下去,老师再次把她抱了下来,然后对她摇摇头,活动继续进行。分析:孩子去玩墙饰,很可能是由于老师组织的活动没法吸引她,这时若是明确地对孩子说“不要撕”,后果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怕你,…  相似文献   

20.
华东师大《外国教育资料》1982年第2期摘译了一篇日本作者的文章《讲究训斥的方法》,作者认为,“训斥本身是为了促使孩子服从大人们制定的规范,也就是使孩于社会化的一种行动”.但是,必需讲究方法,下面几种训斥法应当引以为戒:1.在孩子兴奋时进行训斥,是得不到好的效果的,反而会使他们“发怒”,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