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瑛 《新闻天地》2011,(6):69-70
以前都传马云对他老婆张瑛很好,很疼他老婆。他们是大学同学,一毕业就结婚了,张瑛说最看重的是马云能干出很多帅男人干不了的事情。就这样,他老婆跟着他艰苦创业,到阿里巴巴壮大,后来在92年生了个儿子,现在19岁。  相似文献   

2.
<正>阿里巴巴的上市让人们再一次对创业与财富的推崇达到新高度,这非常自然,印证了创业带来的创始人价值实现以及参与创业带来的价值实现——即使是创业企业的员工也一样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未来阿里巴巴与马云还会带给大家更多的创业与资本惊艳。但是人们也是时候收拾一下对于阿里巴巴的崇拜了,因为崇拜本身不能让我们任何人成为第二个阿里巴巴或者马云,历史的轨迹证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08,(19):22-22
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没有漂亮的学历和眩目的履历,只有一口流利的英语;他自称不懂电脑却对互联网行业有着坚定无比的信心;他口才一流却异常爱好在媒体上与同行打嘴仗;他目空一切狂妄过人,他说过许多中国企业家没想过或者想过却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比如我们公司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比如我要做  相似文献   

4.
一跃成为中国首富之后,马云和他的创业史一再被提起。1999年2月,马云经历了中国黄页的挫折,又舍弃了外经贸部的资源,重新出发。在自己湖畔花园的新家,他召集了十八个小伙伴,一起开动员会。那时候,马云也没想到,十五年后他的公司会成为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但他已经感觉到了互联网会改变世界。演讲的最后,在照例该说“我们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时候,马云却对创业伙伴说:“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不可忽视的网络安全技术 前些年我们还在讨论国外互联网络有多神奇的时候,我们周围才开始普及电脑,那时候懂微机的人是多么的了不起,因为他们会打五笔,他们懂wps排版,到了后来我们也接触了电脑,懂得了DOS就是操作系统,甚至在机房里面学会了隐藏文件.修改文件属性,把文件躲起来别人找不到,而自己躲在旁  相似文献   

6.
浅阅读这个古怪的词,大体上要表明的意思是这样的:很复杂的道理,你给我非常简单地说出来,还要说明白,因为我不喜欢动脑筋,懂了吗?媒体人理解这个词,往往会跑偏,以为浅,侧重的应该是智力层次上的关联,于是惹人家生了气,说你是不是把我当白痴了。现在浅阅读已经是媒体必须接受的一项任务,读者依然强势,我们还要努力。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关于读书     
大约是为了自豪,自豪于孩子的聪明和大人的家教,经常有人让他(她)的孩子─—总是三岁或四岁的样子,站在我的面前给我背诵唐诗。逢到这时,我就在心里颇为尴尬,但也只好言不由衷地赞美。 因为在我看来,这样大小的孩子是应该属于童话的。倘是背诵,不妨去背诵几首儿歌。夸耀自己的孩子已能背下唐诗百首,其实未必是好事─—至少是不那么必要。因为这样大小的孩子,还读不懂唐诗;而孩子能够读得懂的,家长们又错过了。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热"直接导致了出版界井喷。仅12月上半月,就有《近观马云》《马云给年轻人的人生规划课》《马云营销课》《做马云这样的男人》等图书同时上市。出版商哭着喊着想让大家"认识"马云,剪刀加糨糊等手工作坊齐齐上场,但马云的故事在这些凌乱的书中,或许早已经面目全非了。《河南商报》报道:图书界"马云乱象"的背后是"出版乱局",通过这些图书,读者不但不能认识真正的马云,反而在各种杜撰的马云故事中受到不当的引导。出版界"马云乱象"不过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傍大款"。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技术驱动的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目前的重点. 但正如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公开信中所说:“我们不是一家拓展技术边界的科技公司,而是一家通过持续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拓展商业边界的企业.”类似地,我们在媒体单位中的技术创新,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单纯拓展技术边界的创新,而应该是一个以技术进步,持续支撑、推动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经营创新的过程.因此,媒体的技术创新不是盲目地追求和开发最新的技术,而是首先要基于对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的洞察.  相似文献   

10.
从学院派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从来就不缺乏新闻专业和新闻职业道德的教诲,我们从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强调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准则。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断对现行媒体的某些做法进行质疑与批判。而大多学院派出身的记者、编导到了实际工作岗位之后,仍然难能可贵地坚持一种纯粹的新闻理想,他们也加入到批判的队伍中来,这种来自内部的声音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良好发展。当然,我们也不会只是一味地批判。在一个理想的新闻教育模式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应该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既了解新闻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上手操作能力,既深谙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11.
阿里巴巴的崛起,是无数中小企业的福音,以小博大的创业路从此打通了.前不久在西湖举行的第七届国际网商大会,也让人们感受到了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他们的经营手段相当多地结合了电子商务的便捷和传统经营的扎实.而马云的闭幕演讲更是将会议推到了一个弥散着成功创业之后的反省高潮.  相似文献   

12.
浪漫不回头     
去年李实在家复习考研,让枯燥的书本闷得透不过气来,朋友们也都迈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即便是见面,也觉得相互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学习之余,她选择了上网聊天。她说,我就这样认识了他。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相隔很远很远,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了什么。因为我们的心靠得很近很近。我头一回遇到了一个这么了解我的男人,我想这辈子都不会再碰上一个比他更了解我的男人了。相比之下,我以前的男朋友,就太不懂我,太不体贴我了。  相似文献   

13.
Andy:大家好,我是Andy Plata。 Julie:我是Julie Plata。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和Andy共同拥有一些服务于全球印刷业的公司。我们也为全球许多印刷类刊物撰文,我想诸位应该已经读过我们在科印传媒《数码印刷》杂志上发表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杜总这次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这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看到的在广电系统对于IP电视、网络电视和广电数字化业务应该最完整而且分析最深刻的一个报告。应该是可以作为我们以后在整个数字化和网络发展过程当中在广电系统的一个主流声音,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声音,可能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者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我们整个广电系统从网络到内容到业务都会被融合掉。其中很多东西杜总说已经很简明扼要了,但是每一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或者它每一部分里面蕴藏的内含非常深刻,这个可能具体工作接触不到。但是我们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杜总刚才特别分析到IP…  相似文献   

15.
论文缩微     
记者是特殊的翻译工作者梁衡在《今传媒》2006年6月号发表文章说,我们时常刊登一些貌似重要,但读者不懂的稿子,这是报纸尤其是机关报的一个通病。问题之一是掩耳盗铃,作者懂以为读者就懂。其实世上各行各业,大多是少数人懂多数人不懂,记者就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16.
他们是这样一类动物——如果我能每年组约到他们当中任何一位的一两部书稿,就能让出版社的头头见到我都会端出一副温婉如春风拂面般的笑容。——不算题记一“……我只是用肢体在写作。”陈村说。陈村是在谈论当代作家时这样说自己的。先说了史铁生的创作:“他和我们都有些不一样。因为残疾,因为命运对他不公正,他会思考很多事情,这些事情是我们平时不去思考,或者不愿思考的,比如生命、时间、死亡和黑暗等。他所有的小说,包括《务虚笔记》,写得都像诗一样,很干净,这说明了他  相似文献   

17.
"这次北京的雾霾,我特别高兴,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因为特权阶级他们有特权的水,这次没有特级的空气了,他们回到家同样会面临老婆孩子的指责。"2月22日,在亚布力论坛上,马云观点依旧犀利。  相似文献   

18.
《声屏世界》2008,(9):21-21
中国有句俗话叫“眼见为实”,但对于新闻记者来说,“眼见”未必为“实”。我们经常很自信,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眼睛;我们经常很决断,因为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直觉。可我们有时过于依赖自己的眼睛,而很少用耳朵去听,用大脑去辨别,用心灵去探索。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无辜地辩白:“人家就是这样告诉我的”,“我看到那个地方就是那样”……每次听到这些,我不由得从心底里泛起一阵寒意,因为他们忘却了记者的根本——质疑。  相似文献   

19.
点评人寄语:嘉兴不大,也很温和,就像这温情细腻的江南。这里没有了撕心裂肺,有的只是默默无语……什么是生活?看了这些照片,我似乎感悟到了一些;什么又是摄影?摄影就是记录,记录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生活和百姓,通过他们,讲述变革时代中人的故事,这才是新闻摄影的根本所在,也是摄影记者的责任。我觉得,新闻摄影就是要关注人,关注老百姓,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摄影作品就是要讲述富有人情味的故事,只有在情感上真正和老百姓融为一体,通过镜头讲述的故事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摄影记者只有在拍摄时有足够的情感投入,才能把照片的  相似文献   

20.
我看到有家报纸的第一版上有篇题为《培养孩子懂礼貌》的报道,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上海一师附小几个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去交通大学参观。碰巧外宾来了,他们就等在外边,让外宾参观。这天天气不好,大家却秩序井然地坐在寒风里……”。培养孩子懂礼貌,是很必要的。但象宣传一师附小这样是否可以称作“礼貌”,我是有不同看法的。诺大的一个交通大学,为什么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